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特征,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受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限制,我国新《公司法》第72条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外转让其股权有所规定,但存在争议。在区分股权转让合同与股权变动的基础上,股权转让合同原则上自合同成立之时起生效,股权转让合同不应因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而无效。股东优先购买权影响的应为股权变动行为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问题在制度设计上存有漏洞,在当前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应坚持立法先行的大背景之下,从一个法律改革者的视角提出自己对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先购买权的分析看法,基于最新的司法实践境遇,分析相关问题。首先,优先购买权的部分行使问题涉及原股东与转让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法律并没有做出具体的倾向保护,更多给予股东之间的是意思自治;其次,优先购买权之"同等条件"的认定标准不甚明了,所牵扯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公司、转让股东、其他股东;最后,认清优先购买权的性质有助于解决侵犯优先购买权之法律效果的认定。笔者希望借以此文,引起更多的学者重视优先购买权的制度设计,完善《公司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3.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包括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股东之间转让股权一般是自由的,但受公司章程的限制。股东向公司以外第三人转让股权关系到其他股东权利的保护,所以在实务中,应全面理解把握法律规定的同意条件和优先购买权两个实质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优先购买权是一种形成权,认为其为请求权、物权、准物权、期待权或附条件的形成权均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揭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确定了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形成权性质,为研究该权利的效力、行使和救济奠定了基础,对促进股权交易、平衡股权转让法律关系中各方的利益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优先购买权作为承租人的一项法定权利,对其全方位的法律保护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利用率,维护和稳定既有物的使用关系。我国现行合同法明确规定了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但优先购买权行使主体的规定不明确,提前通知期限条款与其他法律规定存在不一致,且承租人请求撤销出租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权利保障不统一,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以明确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主体,出卖人的提前通知期限以及承租人可向出租人主张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但对于何谓“同等条件”没有明确规定,对于优先购买权可否部分行使更是没有提及,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股东优先购买权部分行使的关键是对“同等条件”如何界定,所谓“同等条件”应是包括购买价格在内的一系列因素的总和,在认定同等条件时,主张优先购买权的股东除应满足同等价格外,还应满足同等的价外条件。  相似文献   

7.
未足额出资股权转让中责任归属的判断基础为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而转让合同效力认定应遵循民法中的合同效力规则。转让合同确认有效或因未撤销、被追认而有效时,应由受让股东单独承担对公司的补缴责任和对公司债权人的赔偿责任;转让合同确认无效或因被撤销、未追认而归于无效时,对公司的补缴责任除恶意串通情形下由合同双方当事人承担外,一般应由出让股东承担,但对债权人的赔偿责任则应由合同双方当事人承担。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公司法上,主要存在着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其中,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流通性较强,立法对其限制较少,上市公司的股份在证券交易市场上的流转更加自由顺畅。而有限责任公司由具有较强的人合性,所以立法及公司章程对股权的对内转让和对外转让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规定,也更值得研究。虽然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进行了专章的规定,但是仍不够完善。在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其他股东同意权及优先购买权对股权转让的影响以及股权变动均未作具体规定,这引起了理论及实践上的争论。鉴于此,本文提出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完善意见。通过这几点意见,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可以解决好股权转让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打下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先讲个案例,上海A投资发展有限公司(“A公司”),王某等均系上海B建材有限公司(“B公司”)的股东,2030年4月B公司股东作会出决议,同意王某将其83%的股权转让给上海C通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C公司”),A公司等其他股东均放弃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10.
股权是典型的财产性权利,具有流动性和转让性。股东因出资而享有股东身份、获得股东权益。股权转让是股东经济利益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是行使股权最为普遍的方式。但是,日益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活动也逐渐趋于复杂性及多样性,同时带来了高风险性。因此,针对公司股权转让中出现的不同风险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对维护社会交易安全和保障交易双方当事人利益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今多有立法确立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其旨在简化共有关系,以促进物尽其用。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性质上属附条件形成权,适用于共有人向共有人之外的主体转让其份额的场合。本文详细地讨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要素,包括出卖人之出卖物、出卖人之通知义务、同等条件、行使期限。之后,本文讨论了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二十六条首次明确了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及与其相关的股权纠纷解决方式,但对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规范并不详尽,隐名股东的股权转让行为效力亦未提及。隐名股东股权转让行为的效力认定问题,归根结底仍是股东资格的确认问题。通过结合司法实践案例进行理论分析,把握隐名股东股权转让行为效力和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裁判倾向。判定隐名股东股权转让效力、认定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应注意隐名投资的有效性,坚持"内外有别"原则,同时要把握显名股东与善意第三人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3.
2004年8月28日,A公司就转让其持有的C公司股权事宜与B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书>.合同约定,A公司以5000万元的价格将其所持有的C公司的90%的股权转让给B公司或其指定的第三方;股权转让价款分期支付,最后一笔1000万元的股权转让款的支付时间为2004年12月10日;合同同时约定,在B公司未能支付全部股权转让款前,无权向其他方转让、质押受让的股权,无权转让C公司的资产;若B公司未能按时支付股权转让价款,则A有权终止该股权转让合同.  相似文献   

14.
我公司系A公司的股东之一.B公司系A公司的控股股东,其所持股权系受让其他原始股东的股权而来.向B公司转让股权的A公司的原股东禾履行出资义务,B公司对此明知,B公司与A公司原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协议也对此予以确认.B公司受让股权后,控制了A公司,但迟迟不履行对A公司的出资义务.请问,我公司作为A公司的股东之一,是否有权要求B公司履行出资义务,同时要求在其履行出资义务前限制其相应的股东权利?  相似文献   

15.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公司法对股东转让股份的一种限制,其目的在于保障公司的“人合”属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限制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讲求便捷简易和稳定交易关系的需要,继续推行的社会成本很高。文章就股东优先购买权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从法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角度、效益最大化角度等进行了剖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资本多数决滥用带来的问题,我们引入了股东退股制度。本文先后就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的基本理论、理论依据进行了述评,对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规制、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以及公司司法解散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一些补充性建议,期望用于进一步检验,随着司法、学术界对此问题的逐渐重视和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制度必将更加完善,真正达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依据我国《合同法》,房屋承租人在出租人出卖房屋时可以行使优先购买权,成为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但要成为合同当事人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本文在对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条件、行使期限、与共有人优先权的比较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承租人如何保护其当事人地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存在固有缺憾,集中表现在立法设计内生的制度困境方面.因此,要完善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必须对现行立法予以调适及明晰:通过优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制度设计,建立相应的权利制约机制,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正态运行提供良性的法律规则与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第67号指导性案例,表达了保护股权受让方及公司利益的倾向。近期发布的《公司法司法解释五》第5条规定,同样成为了在股东重大分歧中上述两者的"护身符",转让方股东往往成为了"牺牲品"。法律维持的是一种契约双方以及涉及第三方的利益平衡,过度的偏移将会削弱制度的公平正义,并扰乱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分期付款的股权转让的合同解除权行使理应是对主体双方的一种均衡考量,《合同法》第167条规定的适用并不是单纯维护权利行使方的利益,更多的则是可以保障交易中多方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房产优先购买权的理论梳理,在比较法的视野下,结合我国的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及我国房产优先购买权冲突的现状,在合理规则和立法完善方面,可以考虑在同等条件下,共有人先于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善意取得之标的物应局限于动产;对优先购买权人主张取代第三人获得争议房产的,应相应作出实体处理;对执行过程中优先购买保护不力问题,应按通知程序告知评估价格和购买时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