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小城镇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辽宁省小城镇进行典型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对辽宁省小城镇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探索了辽宁省小城镇的动力机制、发展机制,意在找出和发现小城镇成长的一般规律,以便对小城镇的未来发展模式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小城镇的历史沿革及其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的发展是辽宁省城市化战略的重要环节。从辽宁省小城镇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可以认真吸取“传统政治的冲击”给辽宁小城镇发展造成严重损害的历史教训,坚定地按照城市化的基本规律要求来发展辽宁小城镇体系。小城镇在辽宁省城市化体系中,具有其他城市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二元经济体系中,充分发挥小城镇的作用,至少也可以实现资源的次优配置状态。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是能源资源消耗大省,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一直较高。通过采用协整回归分析方法、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对辽宁省的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关系;当两个变量的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发生偏离时,非均衡状态将被拉回到均衡状态;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具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结果意味着辽宁省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要有充足的能源供应作为有力保障,但近几年来辽宁省的能源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故辽宁省应该从能源需求和能源供给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强化节能意识、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强科技节能研发力度等来进行节能减耗。  相似文献   

4.
孙立  陈龙来 《全国商情》2006,(11):13-14,12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应该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收集辽宁省历年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数据,建立辽宁省人均GDP产值与三废排放的回归模型,分析了辽宁省经济增长与三废排放的关系及趋势,对现存的经济增长与三废排放进行逻辑与实证分析,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辽宁省14个地级市2000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计量回归分析,研究了辽宁省经济增长特点,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10年是辽宁省经济增长的拐点,是典型的第二产业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正效应,经济高速增长和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变动;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负效应,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就业人数基本上负增长或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辽宁省近30年的数据,对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投资与辽宁省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通过对教育自身问题的分析,并结合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促进辽宁省经济长期有效增长的教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协整理论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辽宁省的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进出口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及进口、出口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量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因此,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仍是出口导向型的,应在加大出口的同时,重视进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省1956~2008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回归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辽宁省经济增长短期内能够拉动第二产业发展,长期内能够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第一产业发展能够拉动第二、三产业发展,短期内第三产业发展能够拉动第二产业发展,长期内第二产业发展能够拉动第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辽宁省1980年-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辽宁省政府农业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分析了政府农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以及动态过程中的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政府支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科技三项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已形成长期均衡机制,但其正向作用程度较弱;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尚未形成长效均衡机制。同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了辽宁省政府如何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政权和一套新的国家发展方式的确立,赶超成为近代中国所追求的梦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赶超是以牺牲个人福利的提高及扭曲经济运行机制为代价的,如何实现可持续的高增长就成为改革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中国的改革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看,经济赶超中不断创出奇迹,全社会福利状况大幅改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国改革对社会福利改进效应明显,取得了改革与发展的双赢,使赶超进程得以延续。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长仍处在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但近年来的外部冲击已经直指资源扭曲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机制。新的增长机制必须从政府目标转型开始,消除扭曲、歧视和过多占用资源等行为,政府激励企业创新,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