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区域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当前在我国东部、西部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中部塌陷"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三农"问题、工业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高素质人才匮乏、协调发展意识不足等因素是制约中部崛起的主要障碍.区域联动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借助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增长效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可以考察中国区域经济规模对增长效率差距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增长效率存在β收敛,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均呈现出区域增长效率收敛特征,而西部区域增长效率变化趋势是发散的。整体经济生产效率差异会随经济规模差异缩小而呈现发散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也表现为发散趋势,而西部地区会随着经济规模差距的缩小而呈现收敛特征。西部地区应实施局部均衡的发展战略,通过寻找自身优势和突破,避免落入低水平发展陷阱,更有利于增长效率提升和收敛;东部和中部地区应通过整体的区域和产业政策配合,加快打破区域联动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合作重点,更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和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3.
中部崛起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在我国东部、西部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中部塌陷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分析“中部崛起”在国民经济中的极端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制约“中部崛起”的诸多因素,提出走区域联动这条“中部崛起”的战略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程夏  黄中平 《新智慧》2004,(1B):53-53
一、制约西部县城经济发展的因素 1.梯度推移理论及其影响——加大了西部地区的区域劣势。多年来,为推动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实行梯度推进非平衡式经济发展战略,对东部地区进行资源支持,对西部地区相对减少投资,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投资量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这与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的“累积性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随着东部大开放的深入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东西部地区“两环联动”的发展态势,而中部地区在“东西夹击”下已成为全国的“经济凹地”,成为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实现中国新一轮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中,中部地区应有效发挥综合比较优势,变“东西夹击”为“左右逢源”,主动伸展两臂,紧紧抓住东西部地区“两环联动”的重要战略机遇,加快实现自身的“引体向上”。  相似文献   

6.
以民生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实际成效应当以民生标准加以检验。居民收入增长指数系"中国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体系"五个二级子系统之一。2000年以来基数值纵向检测看出,西部居民收入指数提升最高,中部次之,东北再次,东部稍低,表明区域均衡发展国家方略已见成效;陕西、河南、重庆、宁夏、内蒙古占据前5位。2013年无差距理想值横向检测发现,差距在于各方面协调性、均衡性还不够理想;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占据前5位。假定全国同步实现历年最小城乡差距直至弥合城乡差距,居民收入总量和人均值将更加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是东部发展较快,西部居中,中部发展最慢,这种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政策的实施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对中部和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灰色关联动态分析,得出现阶段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消费结构大体上一致的结论,说明中部和东部的消费行为趋于一致,但是从动态的分析中发现两地区的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区别,特别是两个地区的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并且差距随着时间的变化还在逐渐扩大.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整体的稳步快速发展,发展中部经济已刻不容缓.应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加强收入分配管理制定发展战略,提高中部地区的经济水平,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经济波动及货币政策效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的经济政策在我国产生了不同的区域效力,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经济波动特点:东部地区与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独立性较强;在获得与东部相近的经济增长率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波动更为显著;与东部地区相比,紧缩经济对中、西部地区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东、中部地区对利率调控较为敏感。我们将从经济发展机制、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和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力四个方面总结全文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局面:东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和人均DGP比重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局面:东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和人均DGP比重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从东、中、西和全国四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参考点,考察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两大因素。以人均GDP代表经济增长,以碳排放量作为环境质量指标,进行了EKC模型的实证分析。再把第二产业比重作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考察产业结构升级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是否存在区域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相对较好,西部地区温室气体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局面:东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和人均DGP比重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具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且该激励效应在东部与中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路径间接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增长;该路径隐含着更为细致的关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因果链条传导路径,即数字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内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投入的增加是创新产出水平提升的重要诱因,创新产出的增加与应用实现了区域整体的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作为重要驱动力显著激励了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即将浮出水面。其中“在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总体战略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区域定位,并实行差别化的区域调控政策,避免区域过载,实现区域协调”的方针,与规划中的滨海新区建设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宏观经济、居民收入、新区规划和重点工业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经济“第三极”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15.
制约中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复杂,主要包括区位自然因素、体制制度因素、资源禀赋因素以及人文历史因素等。深入分析阻碍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对于稚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发现,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缓解,但绝对差距仍不容忽视,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相比发展仍相对滞后.并指出:阻碍西部地区发展的因素除了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较低、金融资源总量较小等客观条件制约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西部地区自身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和陈旧的体制机制约束.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借助外部政策支持,推动西部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东西部差距的扩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我因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研究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路径——深度城市化与逆向城市化的同步推进,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成十六大提出的“21世纪头20年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东中西部以及东北部典型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情况,研究各地区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有利于研究国家在实施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的国情和现状。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对中部省份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部省份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全国性的经济技术转移、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要求等,使得中部省份有条件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过程中迅速崛起。中部省份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选择培育经济发展极,调整与完善各项政策,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等,以实现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效率分析——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Friedetal(2002)所提出的三阶段DEA分析法,在此基础上引入空间地理变量,修正了环境变量与随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对2003~2007年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几年东部地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发展,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经济也有了较好的转变,整体层面上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逐渐趋同。我们应着眼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保持东部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投入,以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