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各县市政府在组织地方财政收入努力程度上的博弈分析,指出目前自治区实施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方案在测算标准收入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转移支付制度要起到促进全区财力全面、协调、均等化发展的作用,自治区必须改进转移支付测算方法,真正实施奖罚分明、严格执行的监督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各县市政府在组织地方财政收入努力程度上的博弈分析,指出目前自治区实施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方案在测算标准收入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转移支付制度要起到促进全区财力全面、协调、均等化发展的作用,自治区必须改进转移支付测算方法,真正实施奖罚分明、严格执行的监督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3.
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应在实现财政均等化的同时,不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努力.然而本文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财政努力的新测算方法,基于我国2000年-2007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税收返还和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均存在明显的负效应,只有专项性质的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存在激励作用.本文认为,抑制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努力的负效应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建立按人口分配的税收返还制度、分离一般性转移支付中非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专项转移支付和改进均衡性转移支付公式.  相似文献   

4.
厘清中央转移支付总规模和分省转移支付的决定因素,是政府决策者和财政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研究转移支付及其决定因素之间的计量关系,可以深化对中央转移支付分配机制及发展规律的认识;测算转移支付总规模和分省规模,有利于安排年度财政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提出经济发展规模、中央财政收入、货物进出口额、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是中央转移支付总规模的决定因素的假设,通过计量建模测算了较为精确的计量关系,并验证了上述假设成立.分省转移支付影响因素包括滞后一期的分省人口、人口结构、地方财政自给率,以及视同常量的地域面积、经济地理位置、少数民族因素和边疆因素,计量检验表明,少数民族和边疆因素不是分省转移支付的决定因素.将模型测算数与实际发生数进行比对,二者十分接近,显示模型有较强的解释现实的能力,增强了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越来越大,支付形式复杂多样。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不仅较大程度地调整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且重新定义了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之间的边界,扩张了公共部门,并在决定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本文建立了探讨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规模扩张之间关系的一般模型框架,并通过分析中国的财政实践对相关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从总体看,财政转移支付会引起地方政府支出的扩张;较之于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呈负向关系,说明其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影响程度小于专项转移支付;同时,相对于地方自有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更加刺激地方政府扩大支出;另外,出于吸引外来投资的压力,地方的开放程度愈高,公共支出规模愈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研究了我国政府问转移支付政策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乔宝云等(2006)利用我国1994年-2002年各省数据进行的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刺激是不成功的,它抑制了地方的财政努力程度。该项研究的缺陷是仅研究了财政转移支付总量的影响效果,而没有对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的影响分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尼系数对整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各项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但反映地方既得利益的返还性收入和反映部门既得利益的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超过了均等化效应最强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从而限制了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应的实现。就此提出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及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削峰填谷”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方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转移支付现状和地区间财力差距的实际,提出了“削峰填谷”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构想,并以安徽省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测算与分析。“削峰填谷”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以财力人均值为标准,采取按比例提取、“削峰填谷”的方式,将人均财力高的地区向人均财力低的地区转移,其计算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执行方便。因此,是在新形势下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是对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补充,也是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配套的财政政策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对教育投资的激励既来自于纳税人自下而上的公共需求,更来自上级政府的行政压力。通过对影响教育投资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地方转移支付相对于地方自有收入对地方教育投资有更强的激励,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落后地区获得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增速相对更大、更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地方自有收入规模差异扩大所造成的教育投资差距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时间序列泰尔指数,测算现有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效应,发现转移支付制度在财政收入均等化方面效果较为明显,但在均衡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方面未能取得预期效果,这是因为现有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倾向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均衡作用,缺乏对公共物品支出需求和成本约束的考虑.事实上,中国均等化转移支付设计需要考虑地方政府公共物品支出需求和财政收入能力在内的双重标准,这应作为下一步公共财政框架下完善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有关年度数据的测算比较。分析了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现状。并结合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河北省为例,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有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来探究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政策取向,认为对地方既得利益的考虑是影响河北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人口密度低的地区、标准财政供养人口比例高的地区和民族自治县有所照顾,具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但同时也对人均财政收入高的地区倾斜,存在非均等效应。整体呈现渐进性的改革特征,政策取向仍是维护地方既得利益,而不是均等化。此外,由于过度地考虑既得利益,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产生了反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琳 《地方财政研究》2008,(7):13-17,28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对均衡地方财力具有重要作用,进而能够均衡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其推行和实施应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财政能力强的地方改府自己选择适宜的转移支付对象,中央政府只须研究制定有利于地方政府关注长期“经济发展”的政绩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建设客观上要求各地居民享有相对均等的公共服务水平,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主要是由以财政支出量为指标的财力差异决定的。我们测算了地方税收入各项目和转移支付体系各项目对地区间财政支出差异的相对贡献,以期为缩小地区财力差异和优化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纵向不平衡和各地区间横向不平衡的矛盾,需要进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亟等进一步加以完善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江苏省义务教育成本指标运用于转移支付额度的测算,研究对比成本调整前后的转移支付总额度后发现: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总额度较成本调整之前下降了;苏南地区的部分县市开始成为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受援对象;成本调整之后的某些县市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在被测算的三个年度中每年都有变化。这些结论的政策意义是,考虑了成本差异的转移支付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更显公平,并且成本指标和转移支付额度需定期重新测算。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财政体制:制度、效果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东中西部不同省区地方财政体制进行了分类比较,将地方财政体制归纳为“基数加增量定比分成”与“按税种分成”两种类型。选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地方财政收入中的主体税种研究了财政体制中收入分配的省级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复杂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也有趋同性,表现在主要税种都采取政府间收入分成的过渡色彩,形成了省以下财政体制的联动效应,同时享受较多中央转移支付的西部省份出现了弱分税效应。本文进一步从动态的角度对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的内涵、周期、原因等核心要素进行了阐释,指出上级财政掌控的体制决定权应该在体制调整过程中注意保护基层财政利益。  相似文献   

18.
转移支付制度是现代财政体制中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最为规范的制度模式,自分税制改革后建立的中央—省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最直接的目标是缩小和消除地区间的财力差异,以实现地区间财力的均衡.虽然,中央—省的财政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对均衡地方财政支出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然而,地方政府间的财力在收入方面是不断拉大的.因此,了解我国财政转移的运行情况,剖析不同类别转移支付在地区间财力均衡中发挥的作用,以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在实现地区间财力均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为标志,我国较为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一项重要配套措施,也是不断完善分税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围绕着在我国建立适合国情、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专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观点和思路,为我国尽快建立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奠定了基础。在此,笔者就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下,如何认识财政转移支付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谈几点看法。一、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与目标作用财政转移支…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体制补助(或上解);结算补助(或上解);税收返还;专项补助;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目前,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转移支付的目标选择不当,均等化功能不强;第二,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不合理;第三,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第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法律基础。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思路是:(1)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2)实行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3)归并和规范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形式;(4)以“因素法”取代传统的“基数法”,统一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5)建立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评价、监督与考核机制;(6)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