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观念不成熟,容易出现攀比、超前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因此,一些利欲熏心的校园借贷平台将无情的黑手伸向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通过设置各种陷阱,引诱大学生毫无节制地借贷,使之陷入"校园贷"的泥沼。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贷"的特征及种类,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热衷"校园贷"的成因,引出"校园贷"的隐性风险和显性危害,提出应从思政教育、心理干预、安全教育及政校监管的角度防治"校园贷"风险。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校园贷呈迅速增长的态势。我们常常会看到,各种校园贷广告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他们在争夺收入有限却又充满强烈消费欲望的大学生群体。由于我国政府监管不严等原因,导致校园贷在使用中存在大学生隐私被侵犯、大学生被诈骗等安全隐患。希望通过我们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够找出校园贷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帮助大学生们明确"校园贷"问题,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理念,有力促进构建平安校园,为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随着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不断碰撞融合,大量由互联网平台搭建起来的金融理财机构应运而生。因此,大量的互联网信贷活动日趋频繁,校园贷便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现象。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日常的花销却日渐上涨,于是也就催生了他们对金钱的渴望。许多互联网信贷公司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并通过互联网平台把信贷活动的市场延伸到了大学校园,也就形成了被广为流传的"校园贷"。目前,"校园贷"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校园贷"现象的产生和影响简述其在经济市场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审贷分离的逐步实施,贷前审查和贷款决策行为已越来越规范,但与此同时,对贷后风险企业与风险贷款的即时监测与及时关注,却被人们忽略了.建立"贷后风险监控委员会",加强贷后监管,是化解信贷风险,调整、优化贷款结构的需要,是有效利用各种监管工具,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提高监管工作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审贷分离制度的有效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P2P网贷是对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普惠金融的理念不仅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门路,为风险承担能力弱的小型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平台,更为消费金融开辟了新局面。但是,我国监管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P2P市场秩序混乱,给金融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网贷平台的飞速扩张更加凸显了其风控技术欠缺、监管不足的隐患。本文深入分析我国P2P网贷平台"角色错位"的现象,以及大数据风控在P2P行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校园金融市场急剧升温,但随之而来的"校园贷"乱象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具体阐述了"校园贷"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通过辩证比较分析了美国处理"校园贷"值得借鉴和成熟的经验,并对我国"校园贷"如何进行合理的干预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建立一个合法、有序、规范和健康的"校园贷"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成为一个热点现象。一些货款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市场逐步延伸到校园,成为现在的"校园货"。其中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一些虚假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通过梳理校园贷的主要类型,阐述校园贷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校园网贷逐渐兴起,青年大学生群体成为了该行业努力争取的主要客户,分期付款、白条支付、小额提现、快速贷款等贷款形式层出不穷。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对校园贷平台的监管还存在着空白,校园贷行业良莠不齐,校园贷行业频生乱象。基于此,本文将从"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校园贷"乱象的危害,并寻求法律规制路径,旨在为校园贷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美国住房价格逐渐回落,利率不断上升,次贷的借款人越来越难以按期偿付贷款,导致次贷及相关的证券投资产品损失严重,一些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纷纷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倒闭,由房价引发次按贷危机的爆发。次按贷危机暴露出评级机构对结构性金融产品信用评估体制上的缺陷和中间人的道德风险严重。次按贷危机对全球各种金融产品价格产生很大的冲击.并从各个方面都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校园贷平台和大学生借款人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研究校园贷平台与大学生借款人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得出信号传递作用与劣质平台伪装成本成正比,与劣质平台的不可信信号带来的损失和劣质平台的收益成反比,提出通过构建政府、平台、用户三位一体的校园贷平台信息披露联网系统,鼓励用户的信息披露,并且加强高校对大学生的信用和理财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劣质平台的分辨能力,增强信号传递的真实作用,避免校园贷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1.
网贷平台以其融资的灵活、快捷和高效,满足了草根金融的需求,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但监管的缺失导致近日来网贷公司集中倒闭,引起强烈关注。如何有效监管防范风险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应该根据网贷平台的运行特点、风险成因,进行监管的创新,建立"一体两翼"的监管体系和多重投资人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互联网小额现金贷呈爆发式的增长,为解决低收入群体临时资金的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互联网小额现金贷无担保、无抵押、无信用记录的特点,导致互联网小额现金贷的坏账风险加大,如果控制不当很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小额现金贷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尝试提出风险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借贷应运而生。由于这种新兴网络借贷平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校园的和谐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根据大学生不良网贷的现状,对大学生接触不良网贷的消费心理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多个维度提出不良网贷应对处置机制和具体策略,以期构建针对大学生不良网贷多方联动、四维一体的预防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前,传统线下小贷公司加快布局线上小贷业务,上市公司纷纷抢滩登陆互联网小贷高地,互联网小贷一举成为继P2P网贷后互联网金融最具发展潜力的业态.相对于传统小额贷款公司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固定业务模式,互联网小贷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平台化运营模式、大数据征信、风险管控和系统化获客方式等方面优势,并结合电子商务和P2P网贷,在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互联网小贷生态系统呈现出病态,监管机构立法滞后、监管力度难以掌握、资金来源受限、行业法律法规尚未跟进,应当从互联网小贷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入手,实现全面动态化监管,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结合与生产生活场景密切联系的资产端创新来优化互联网小贷生态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学贷险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能够有效转稼银行风险,切实地帮助助学贷款的顺利推行,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针对学贷险业务推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福建学贷险业务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障碍,提出了促进学贷险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在运营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在实际控制过程中,通过贷前控制能够得到最为显著的控制效果。基于此,本文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贷前控制的主要风险要点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授信对象的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信用风险,并依此提出强化贷前调查控制体系、完善贷前审查模型、推进差异化贷前审批模式三种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校园网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其申请简便、放款较快,倍受大学生的青睐。但是,随着大学生被追债而出走、自杀的事件频频报道,高校辅导员应重视校园不良网贷的危害,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应对,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校园网贷,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审贷分离制度并没有达到理论设计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对贷款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对现行的审贷分离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既能由行长级别的经理人员直接协调和控制贷款过程中所面临的发展和风险问题,同时又能对行长进行激励与制约的新制度,从而使审贷分离制度达到控制信贷风险和发展信贷业务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9.
P2P网贷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模式,自2014年开始P2P网贷平台以井喷式的速度增长,由此所带来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加.由于对P2P网贷的监管存在盲区,使得近两年来P2P行业鱼龙混杂,P2P平台停业和跑路的事件频发,投资者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引发了社会各界对P2P网贷监管的关注.为了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文章基于我国P2P网贷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P2P网贷自身的角度和国家的角度对P2P网贷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行为轨迹的可追溯和低廉的交易成本,在大数据技术下催生了P2P网贷,并形成直接金融、间接金融和互联网渠道三大业态。作为信用信息共享的征信系统,在P2P网贷信用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过程中,可发挥贷前参考、威慑和事后督促、惩戒激励作用。分类推动P2P网贷纳入征信系统,是扩大信贷服务人群、提升信贷和征信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