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陕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根源是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变革滞后.要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应更新农村经济发展理念,整合区域产业布局,分类实施农村工业化;综合开发劳务产业,振兴村级经济,促进城镇化发展,构建现代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促进经济主体转变,强化科技市场机制作用,改善流通服务,创新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土地承包制度改革试验;改革政府农村投资体制,积极开展领导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价值。本文基于1980年-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非线性STR模型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总体上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农民金融发展程度随着农民收入增长幅度的变化而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发展具有实质内涵的农村金融体系,从而真正发挥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正向效应,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现行的金融服务体系还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需求。本文将结合蕲春县农民收入结构和增收情况,对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方面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农民收入的策略,使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经济决定金融,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收入问题,农村金融得不到长效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本文从探讨收入作用于金融发展的机制,并结合中国农民收入的特征,来分析今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5.
钟世和 《西部金融》2006,(12):68-6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待金融支持,但现行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影响了其支农功能的充分发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必须加快农村金融创新,重点是创新组织体系、金融服务和金融制度,同时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推进农村社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陕西省农村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但是与城镇居民收入和全省人均GDP水平相比较,农民收入仍然存在增长缓慢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协整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农村金融发展、财政支农以及农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与财政支农力度增大对于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农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和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建议通过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等措施,为陕西省农村金融与农民增收的协调发展探求切实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超过正规金融居于主导地位。农村非正规金融到底是不是一种有效的融资安排并最终体现在能否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如果单纯从理论上论证非正规金融的作用将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必须开展客观可信的实证分析。因而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重构农村金融体系,为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必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村金融创新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快了农村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步伐,从而对金融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在降低农村金融交易成本的同时能够发挥组织合力,提高农户与金融机构谈判的相时地位,在农村金融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金融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组织与金融发展良性互动应该成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我国过去三十年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的农村金融规模扩张与农村经济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农村金融效率和稳定性与农村经济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呈正相关,且我国的农村劳动力的投入产出处于规模递减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1—2009年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加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民收入增加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村地区"融资难"现象依然存在。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出台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发展的优惠措施,大力创新农村贷款担保及保险业务,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信用模式,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5-2005年浙江省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考察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浙江省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浙江省的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但是农民收入增长不是浙江农村金融发展的原因,浙江省农村金融相关比率与农民收入增长是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任务,经济领域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公共财政的有效运用.通过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保障财政良性运行,以及健全缩小收入、城乡、区域差距的财政政策等措施,可以促进公共财政自身的和谐、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四化”同步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同步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村金融将会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现阶段农村金融已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制度亟待创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忽视市场化运作、传统的思想观念没有得到突破、农村信贷资金大量外流和过分强调发展小额信贷等是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性创新的原因。因此要实现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首先应该破解上述五个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城乡二元视角,选取我国201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测算三大金融行业即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集聚水平,进而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金融集聚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集聚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金融集聚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同金融行业的集聚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银行业的集聚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保险业的集聚则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不同区域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其中东北地区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最后,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文章提出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充分利用空间溢出效应打造经济增长极、制定差异化金融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各省市的微观数据,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的加强都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村金融不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源泉,其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效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肃省农村金融存在体制发展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缺失、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农村金融人力资源储备不足、乡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基于此,适时提出加强党对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激发农村金融支农活力、创新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发展农村绿色金融、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推行农村文化金融等发展路径,全方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8.
合作金融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资金融通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作金融获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许多障碍,因此,合作金融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农村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加强风险控制,推进金融创新,增强盈利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合作金融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因此,应该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高度确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创新金融监管模式、机构组织形式、金融服务产品等,形成农村金融服务的激励机制,使在农村从事金融服务的机构有利可图。依托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农民的自主创新意识,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0.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金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是吉林省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直接融资渠道匮乏,非正规金融的先天不足,已经成为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