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环北部湾经济圈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北部湾经济圈具有瑰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环北部湾区域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传统节庆开发、地域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品牌构建以及区域旅游合作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小岩  潘娟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4):77-81,110
甘肃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独特,然而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解决问题并合理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对推进甘肃民族地区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传统体育和旅游业的结合发展更加有效的带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体育旅游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内蒙古旅游业来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加快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势在必行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是民族特色鲜明、地域特色突出、内在构成充实等。实现传统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对经济还是文化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开发和保护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和保护价值。本文详细分析了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越来越大众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热点之一。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尚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仅仅是停留在原始粗放型阶段。就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开发及其评价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旅游经营管理的相关对策,以供各方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凤凰县旅游商品开发意义重大1.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是提高凤凰地区旅游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旅游产品生产的构成要素中,旅游购物弹性最大,可挖掘的经济效益潜力也最大。2.凤凰通过发展旅游商品可以保存、恢复、发展和创新传统纪念品和古老的工艺,加强该地区文化保护。凤凰县由于交通闭塞而保留的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但随着现代文明的进入,民族文化受到强烈冲击,民族手工艺开始失传。然而如果当地人知道在他们身边被熟视无睹、认为无用的东西居然可以带来经济利益,当地人便会自觉地承袭他们的传统文化,主动地学习传统民间工艺,这样就间接地促进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3.发展旅游商品,促进凤凰县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较之与旅游的其他几个要素来说,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吸收就业人数多的特点。社区居民参与开发生产的门槛相对较低,通过参与开发生产旅游商品,可以使社区居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地方经济发展。4.凤凰县发展旅游商品有利于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提高旅游地知名度。旅游商品是旅游地形象的体现和载体,代表一地的文化品格,甚至成为象征。旅游商品随着旅游消费者流传到各地,对旅游...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56个民族不断交融,才逐渐形成如今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迎来重要的发展契机。黑龙江省拥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在各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之下,形成了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模式。为顺应时代潮流,解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问题,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强调旅游开发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并从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化旅游已从精英阶层演化成大众旅游的一种形式。世界各国纷纷将文化旅游视为最崇尚的开发选择工具之一,然而由于战略的雷同导致文化的连续复制而失去活力。通过分析文化旅游的内涵、特色及地位,探讨基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而来的创意旅游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比较"文化旅游"与"创意旅游"的异同,进而引发关于旅游者本质的探索。创意旅游这一近年来新兴的旅游方式,成为有效解决文化复制、实现旅游业良性运行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孙淑荣  梅青  金岩 《全国商情》2007,(11):123-125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企业之间的文化竞争.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都加深了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索,并且在开发中加大了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探索的投入,以提高当地旅游业的文化竞争力.本文拟从发掘济南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入手,结合济南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泉文化"为主题,整合济南市的旅游资源并使其形成脉络,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0.
寿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墙文化源远流长。日前,寿县古城墙拟2018年迎接世界遗产大会评审。舞台真实理论指出,在旅游开发中,文化旅游产品被当作"真实"搬上"前台",向游客进行舞台化展示,可以使得东道地传统文化免遭破坏。本文基于舞台真实理论,阐述古城墙旅游发展现状,对古城墙文化旅游开发必要性进行探索分析,以期寻求应用于古城墙的文化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节庆旅游概念的探讨,分析了新疆开发少数民族节庆旅游的优势,阐述了在新疆开发少数民族节庆旅游的意义,探讨了如何开发新疆的少数民族节庆旅游。  相似文献   

12.
广西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与气象万千的自然风光是其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有利优势。对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发展旅游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乃至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结合广西三江侗族聚居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尝试探讨适合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复合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田野实证等研究方法,阐述了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4点措施与建议。第一,盘点遗存:彰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果;第二,原点开发:促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涵摄互通;第三,相成相续:凝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整体认知;第四,创新发展:助力建设幸福美好甘肃新家园。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旅游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区域经济的一个竞争优势,给原本经济较落后的民族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大力发展民族旅游的同时,外来文化对当地文化的不良影响也日益显著。这些冲突其实就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笔者通过对旅游人类学知识的应用,试图寻求出一条双赢之道。  相似文献   

15.
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向来紧密,两者全面的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内涵发展。蒙古族传统文化特点鲜明、风情浓郁、旅游优势突出,但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独特性和优势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和推广,所以,开发蒙古族传统文化旅游业非常迫切。本文分析了蒙古族传统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蒙古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旅游经济中的开发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具有多元功能与价值的社会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活动需求也日趋迫切,在西部地区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品,可丰富景区的旅游活动内容,增强景区旅游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性,形成民族体育和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的关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对世人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开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重要一步,应该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业转型、提高土地附加值、提供政策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来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规划中土地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旅游的实质就是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挖掘、继承和发挥石林彝族传统文化,是石林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浓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充分体现在石林旅游当中,这势必影响石林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吃、住、游、购、娱五大相对静态的旅游要素,论述石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内容。最后,提出了石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开封厚重的文化资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但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开封旅游消费市场的构建还不够完善。在郑汴一体化的背景下,构建开封旅游消费市场应集中精力做好旅游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整理工作;构建开封旅游购物市场;优化旅游线路,开发休闲旅游项目;以"菊花"为媒,强化旅游促销;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造就一支为旅游消费市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节庆文化资源丰富,对其进行整合开发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中国节庆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节庆文化可以开发为节庆观光旅游产品、节庆体验旅游产品、科技体育节庆旅游产品等六种产品。节庆文化旅游开发要依靠专业人士进行品牌塑造,要充分挖掘传统节庆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意包装,构建差异化旅游产品。要采取区域联动方式,搭建节庆文化旅游产业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