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险欺诈问题成为当前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一般的分析中,都假设保险人对被保险人进行欺诈审核时都能查出被保险人的欺诈行为。然而,这个假设常常是不成立的,特别是在信息严重不对称及被保险人和保险公司员工合伙骗保的情况,更是很难查出被保险人的欺诈行为。本文在引入审核效率的条件下分析了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非合作静态博弈,得出了混合策略下纳什均衡点以及在均衡点的保险定价公式。此外还分析了审核效率等因素在均衡点对道德风险发生和保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投保人、被保险人在投保和理赔中的不诚信行为呈上升趋势,且危害巨大。这使得保险市场行为监管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对保险机构违规行为的监管,还应包括对保险欺诈的防范和惩治。保险市场行为监管中所涉及保险监管者、保险机构与投保人这三方的利益存在博弈关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规经营的保险机构和进行保险欺诈的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处罚力度,调整对保险机构市场行为监管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促进对监管者监管效果的评价和相关处罚制度的建设,完善保险公司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保险诚信宣传和社会监督等措施,提高市场行为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医疗保险欺诈信号传递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对医疗保险欺诈动因的分析,建立医疗保险欺诈博弈模型,并研究博弈达到均衡时社会 医疗保险合同中相关参数间的关系,为确定最优医疗保险合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机动车辆越来越普遍,人们也意识到投保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投保人为了攫取不当利益,而做出欺骗保险公司的行为.本文主要阐述了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骗赔的定义和类型以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利用博弈理论分析了投保人进行保险欺诈骗赔的动机,最后针对于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来减少这些欺诈骗赔的行为,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要素视角出发,论证两岸创意农业合作的必要性,分析两岸创意农业合作的“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用演化博弈理论,通过博弈主体收益分析、假设提出、模型构建和博弈结果分析等步骤,深入分析两岸创意农业合作的演化机理,得到三个主要研究结论:一是两岸创意农业合作博弈的初始状况是演化博弈达到稳定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二是合作双方的边际收益是整个博弈系统演化的决定变量;三是在总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一方为合作付出的成本越高,另一方选择合作策略的主体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6.
和蓉 《西部金融》2004,(5):57-58
一、产险公司陷入退费"囚徒困境" 困境之一:产险公司之间的博弈. 在这个退费博弈中,每家公司都有两种战略选择:退费或不退费.每个公司都这样想,如果我不退费,别人退费,我的业务会减少;如果别人不退费我退费,我的业务会增加;如果我退费别人也退费,我的业务虽然会减少,但比我不退费而别人退费的状况下要减少得少些,因此,最佳的策略是退费.所以,博弈的结果必然是大家都退费,而大家都不退费这个帕累托改进则实现不了.博弈双方在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或较大利益,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强互惠行为是在行为博弈实验中发现的一种特殊人类行为,也是当今经济学研究重点关注的领域。通过比较行为博弈与演化博弈的分析范式以及强互惠行为与跟风策略发现,在方法论选择上行为博弈重视数据资料,演化博弈重视逻辑推理。行为博弈以演化博弈为导向,演化博弈以行为博弈为基础,两者具有互补性。强互惠行为与跟风策略的殊途同归,证明了强互惠行为的生物理性本质,也说明了行为博弈与演化博弈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8.
网络购物欺诈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购物欺诈不仅损害了网络消费者的利益,还将严重影响网络购物行业整体的发展。信息不对称是网络欺诈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在对网络购物欺诈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网络购物欺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欺诈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思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信息经济学的柠檬市场理论和博弈论分析了中国旅游市场的特点,指出旅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给旅游欺诈创造可乘之机,而大量存在的一次博弈机会则增强了博弈参与者的机会主义动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治理旅游欺诈的市场和组织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交强险是我国第一个强制保险,2012年以来多家中外资产险公司获得了经营资格,但交强险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本文采用DEA模型测算了2013及2014年49家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产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交强险业务规模对产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强险业务规模对产险公司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产险公司缺乏经营交强险业务的动力.因此,本文建议应当给予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产险公司更多的政策支持,以提高其经营动力.  相似文献   

11.
保险理赔过程中时常发生投保方欺诈现象,通过对实证调研的2000—2011年度258个意外、健康保险理赔诉讼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41~60岁欺诈概率甚于其他年龄段,年龄41~50岁欺诈频次最高,年龄51~60岁欺诈概率最大,工人欺诈概率甚于其他职业,北京欺诈概率甚于外地,北京郊区县欺诈概率甚于北京市区;保险金额与欺诈概率正相关,疾病身故保险欺诈金额最大,保险期间与欺诈概率负相关,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欺诈频次最高,健康险欺诈概率甚于意外险;摔扭伤欺诈概率甚于其他伤害,交通事故机动车司机欺诈概率甚于交通事故非机动车伤害,被保险人索赔欺诈概率甚于投保人索赔,非律师参与欺诈概率甚于律师参与。  相似文献   

12.
周健 《当代经济管理》2007,29(5):115-118
近几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会计欺诈案件呈现上升趋势,而且影响巨大.本文从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引入第三方博弈的"囚徒困境"模型出发,剖析了上市公司会计欺诈行为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外在监督制度--法律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力量的削弱和缺失.因此,要实现对上市公司会计欺诈行为的有效监管就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外在监督制度,而切入点就在于对被监管者的勾结得益、勾结成本和勾结风险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合作博弈具有有限理性、自主性、动态性、经济性等特点,针对当前合作博弈研究中完全信息、静态决策和理性决策等的局限性,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方法,构建了基于信任治理的演化博弈均衡模型,分析了参与博弈主体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信任治理状况的演化方向与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相关,同时与系统初始状态相关。并得出监督成本、处罚力度,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影响合作信任治理状况演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不同策略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供应商和零售商在商业信用交易中的博弈过程.博弈分析结果表明:违约后法律处罚强度大时,企业采取守信策略;违约后法律处罚强度小时,企业采取失信策略.增加企业守信时的声誉收益和失信时声誉损失,将促使企业采取守信行为.  相似文献   

15.
运用演化博弈方法,以政府的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政策为前提,通过构建农民工与企业的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系统演化结果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性,政府积极人力资本投资政策会促进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政府采购中的采购方、供应商会发生寻租行为,监管部门需要对其稽查,但有限理性条件下,三方行为策略的选择是动态演化的.在三方静态博弈收益矩阵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采购方和监管部门二者的行为策略选择进行研究,构建其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机制对模型进行求解,利用雅克比矩阵进行稳定性分析可知,影响二者行为策略选择的参数有三个:监管部门成功稽查寻租行为的概率P,稽查成本C,以及对寻租采购方及供应商的惩罚力度K,L.这些参数的大小直接决定采购方和监管部门的最终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成果虽然总量很可观,但整体质量水平偏低.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在有限理性的假设前提下,对高校研发人员之间以及高校与研发人员之间的科技创新行为进行博弈分析,为高校科技创新行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对民族地区的农户参与行为对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图对农户参与在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演化中的重要作用及规律进行把握,从而形成对民族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演化机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如此有利于促使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集群能够尽快形成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交换的等价问题广受争议,本文将被保险人划分为单个被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集合两个层次,通过逐个分析被保险人集合与保险人双方用以交换的价值构成,得出二者之间的交换属于等价交换,通过分析使用保险的替代产品转移风险所需的成本,对比得出使用保险产品达到同样的效果所耗费的价值是合理的,因此单个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交换也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20.
以演化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在有限理性的假设前提下,构建了一个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中间性组织的产生过程.理论分析表明,自发型中间性组织的产生是一个长期且内生于经济交易活动的过程,要促进中间性组织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确立其合理地位,为其建立惩罚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并赋予其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