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优化出口结构是提高出口贸易风险抵御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1995—2021年171个国家HS2分位产品贸易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出口多元化对出口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多元化可能因外部需求风险集聚和出口收缩调整加剧,而对出口韧性产生边际递减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低贸易成本偏向型市场多元化和高产品质量偏向型产品多元化有助于提升出口韧性。因此,政府应稳妥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并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推动出口转型升级等方式防范化解多元化风险,促进出口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旅行社产品低质量水平同质化的问题,突破了以往从旅游供给角度寻求同质化的原因和策略,从更深层次影响旅游供给的旅游需求方面进行研究。从旅游需求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旅游需求的整体性、季节性、游客再游率低及旅游需求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旅行社产品同质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研究旅行社产品层面的基础上,结合旅行社产品运作层面—旅游供应链,组合和优化旅行社产品,最终形成由市场-产品-市场,由市场引导游客需求的策略。旅行社产品层面和运作层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将两者共同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旅行社产品低质量水平的同质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制造与服务活动空间布局的分异并没有割裂两者基于共同价值创造形成的关联性。聚焦于制造业对服务"中间投入"形成的逆向需求,并借助投入-产出分析,研究重点考察了制造业外部市场需求引致的逆向需求及其对本土服务业出口的影响。在揭示逆向需求关联引致服务业出口潜在规模持续增长特点基础上,主要观点表明:制造业庞大外部市场规模通过逆向需求关联,显著构成推动我国服务业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目前尤其突出表现为对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而在未来重点突破方向上,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出口逆向需求关联效应的增强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生产和世界贸易两个层面分析并测算了当今世界生产和贸易的最新特点和进展,揭示了两大体系的紧密联系.在外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垂直专业化生产对国际贸易尤其是中间产品贸易造成了负面影响,金融危机通过垂直的国际生产格局对国际贸易的破坏作用放大了.由于供应链的断裂会造成价值链上多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下降,并对深层次参与垂直专业...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2-2013年我国外贸出口额、8个出口行业和出口到84个国家(地区)的贸易额,以及同期出口信用保险数据作为样本,在扩展引力模型的框架下,从多个层次、用多种方式研究了出口信用保险与我国外贸出口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出口信用保险在增加出口、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支持有关出口行业发展等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出口到风险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以及船舶、机电产品等具有较高外部融资需求行业的杠杆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一定的“逆周期”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消费者离散选择嵌套偏好模型对收入水平与出口产品质量、出口国规模进行理论分析,将贸易分解为广延和集约边际,同时将集约边际分解为价格、数量和质量变化三部分,利用2008—2012年中国的进口及伙伴国产品层次数据,检验出口国收入、规模等因素与出口产品质量、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集约边际是出口扩张的主要因素,相对富裕国家出口更多高质量产品,产品质量与出口国收入呈正向相关,相对富裕出口国通过调整产品质量以相对稳定的价格出口产品,而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则更多地通过价格调整来实现出口扩张。  相似文献   

7.
通过出口企业的国内空间位置与目的国选择之间的关系,探索企业在国内空间布局对其选择出口到遥远国家与邻近国家的影响。研究发现:位于中国内陆地区的出口企业因具备劳动密集型特征,采用铁路运输方式更有可能出口到资本密集型、具有高外部需求的遥远国家;与此相对,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出口企业因具备资本密集型特征,更有可能出口到劳动密集型、具有较低外部需求的邻近亚洲国家。从微观层面而言,布局在城市外围的企业通过运输成本及生产要素对企业出口到遥远国家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技术性贸易壁垒从本质上说是国家间技术差距的具体表现,尽管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但此类技术壁垒所体现的技术标准对于贸易国来说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从根本上说技术性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两国技术差异引起的.通过分析两个厂商在市场竞争中,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销量、价格、利润等方面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并逐步挤占低质量产品的市场份额,最后驱逐低质量产品的过程,说明技术创新在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技术性贸易壁垒从本质上说是国家间技术差距的具体表现,尽管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但此类技术壁垒所体现的技术标准对于贸易国来说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从根本上说技术性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两国技术差异引起的。通过分析两个厂商在市场竞争中,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销量、价格、利润等方面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并逐步挤占低质量产品的市场份额,最后驱逐低质量产品的过程,说明技术创新在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跨国外包导致了相关国家的产品生产需求的变化,作为产品需求的派生需求——要素需求,必然会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建立跨国外包会对承包国的熟练劳动者的相对需求造成影响的机制,来分析跨国外包对承接国的收入分配效应,并利用中国的面板数据做出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制成品技术复杂度越高,生产过程中需要的高级生产性服务投入就越多,生产性服务进口可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中间服务投入来促进一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高复杂度的高技术产品,从而提升一国商品尤其是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复杂度。本文根据5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与所有商品出口复杂度相比,生产性服务进口对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复杂度的促进效应更大;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发达国家出口复杂度的影响更突出;不同部门生产性服务进口对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复杂度的促进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复杂度的影响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从产品技术复杂度出发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考察了地理集聚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微观影响。结果显示,集聚程度的提高改善了企业的出口决策,显著提高了技术复杂度较高企业的出口倾向和出口量,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二元边际”。分组样本的估计还表明:(1)集聚程度的提高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最大,资本密集型企业次之,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小,甚至不能显著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量;(2)集聚程度的提高既能促进民营企业的出口概率,又能提高他们的出口量,但是却只能扩大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出口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1-2014年86个主要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全球贸易网络,并从网络中心性、网络联系强度、网络异质性三个维度分析个体国家的网络特征与地位,以及对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贸易网络地位提高对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一国的出口技术复杂度由条件分布的低端向高端攀升,贸易网络地位提高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呈现弱化趋势;贸易自由化水平提升能够强化一国贸易网络中心性及异质性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但削弱了贸易网络联系强度的正向效应。研究结果对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出口复杂度最早由国外学者提出,它可以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某产业出口商品结构,一国(或地区)出口产品的出口复杂度越高,该国(或地区)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就越高,并且该指标也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国外有关出口复杂度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国内学者研究相对较少,还比较薄弱,但已有一部分学者着手开始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出口复杂度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并给予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已有文献在研究出口质量的经济效应时,主要关注"中国贸易增长之谜",对危机冲击时的贸易波动重视不足。利用2006-2011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金融危机期间出口质量对出口波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危机期间企业出口质量对出口波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出口质量越高出口波动越小。需求侧收入效应和供给侧多样化效应作为较高的出口质量能够抑制出口波动的重要渠道,大约能够解释1/2的抑制作用。出口质量较高的企业通过高收入国家较高的消费比重、较低的需求波动和较低的市场集中度抑制了出口波动。但是,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出口质量越高出口波动越大,金融危机期间该类产品较高的需求波动加剧了出口波动。此结论可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和"调结构、稳增长"的外贸战略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创新函数引入一般均衡方程,构建加成率、生产成本、市场规模、竞争参数、创新投资为一体的模型,由此得出出口需求变动、创新活动冲击企业加成率的理论命题。而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对理论命题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研究结论是:出口需求变动导致的竞争增加对企业加成率的提高存在负向效应,而企业的高生产效率和创新活动在较大程度上能弱化这一负向冲击,但初始生产率较低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不能有效削弱竞争带来的负向冲击,初始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能否通过创新活动最终完全削弱竞争的负效应则具有不确定性;从要素密集度、地区、贸易方式的比较分析发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类型的企业,其各自的加成率受需求变动的负向影响较小,受创新活动的正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创新函数引入一般均衡方程,构建加成率、生产成本、市场规模、竞争参数、创新投资为一体的模型,由此得出出口需求变动、创新活动冲击企业加成率的理论命题。而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对理论命题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研究结论是:出口需求变动导致的竞争增加对企业加成率的提高存在负向效应,而企业的高生产效率和创新活动在较大程度上能弱化这一负向冲击,但初始生产率较低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不能有效削弱竞争带来的负向冲击,初始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能否通过创新活动最终完全削弱竞争的负效应则具有不确定性;从要素密集度、地区、贸易方式的比较分析发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类型的企业,其各自的加成率受需求变动的负向影响较小,受创新活动的正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消费、投资与出口的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投资与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只有三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对我国1994-2008年的消费、投资与出口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可知,我国的消费、投资与出口的协调性波动比较大,这主要是由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较低、出口盈利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的。我国应扩大内需,稳定投资,促进出口来优化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减速,有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使得“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当前我国经济“硬着陆”,经济增长必须由“出口导向型”转向“扩大内需型”,着重于扩大消费需求;经济结构必须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到以服务业为主。从财政、货币及收入政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注重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0.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缺乏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成为2000年后区际技术差距持续扩大以及近年部分地区过早去工业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利用2001~2017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研究证实,各地区技术水平与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中西部在2005~2014年承接了较大规模产业转移,而区际技术差距却持续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在相对偏低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中西部地区在十余年的产业承接中主要依赖于廉价的要素成本优势,其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积累已不足以抵御本地消费升级、要素成本上升与国际需求疲软等负面因素的叠加影响。最终,技术差距、商品及服务净输出赤字的扩大至少加快了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去工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