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有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助于金融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准确判断其信用状况。分析现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考虑中小企业风险及创新能力等因素上,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并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信用缺失和融资难成为制约许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选取安徽省淮南市100家中小微企业,并结合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际,设立样本企业两类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中小微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应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立法及宣传,强化企业信用评级与管理,并加大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力度。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与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存在一定差异,催生出信贷市场评级收费的多种模式.从不同角度对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收费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收费模式有其存在的环境基础和客观依据.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收费模式的发展路径是,“借款企业向评级机构付费”模式将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商业银行向评级机构付费”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阶段性需求,“借款企业向银行付费,银行向评级机构付费”模式应是评级收费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印度中小企业评级公司(SMERA)通过向其本土中小企业提供全面、透明、可靠的信用评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印度的成功做法可以为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建议专设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设计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体系和收费标准,拓展评级结果运用领域等,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欧债危机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惠誉、穆迪对欧债危机的愈演愈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中小企业,但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面临金融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管理、缺少权威性、缺乏科学的评级体系、市场需求少、权威性不高等问题。文章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未来发展,特别是提高评级机构素质、建立完善的评级监管体系、丰富评级业务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当前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是对其的金融支持却相对滞后.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中存在的对中小企业的不合理的规定,是造成中小企业难以取得银行信贷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偏重资产规模、缺乏具体行业分析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完善当前的信用评级体系应改革现有指标体系,具体进行行业分析和完善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发挥外部评级优势 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内地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内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同时外部信用评级的作用也开始发挥.外部信用评级的主要优势在于,评级的对象较宽泛、内容较全面,程序较严密,方法、等级划分较科学,占有的信息量较大,公正性、适用性较强,可以推动我国内地信贷市场面临具体问题的解决.目前外部信用评级优势难以发挥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内外部信用评级的差异造成应用上的困难、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不高等.因此,对使用外部信用评级产品在政策层面应做出明确规定,应加快信用评级业务标准化建设,提高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加强对信用评级业务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在分析了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天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实证分析和对日本成功经验的借鉴,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加强担保企业的规范化,创造保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良性运作的法律环境,改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从政策支持、评级机构、评级方法与评级结果应用等方面系统介绍印度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印度通过信用评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支持体系,通过合理制度安排培育评级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有效实现供需双方对接.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融资难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类别、模型已经表现出诸多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缺陷,改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