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地养老”自诞生第一日起,“发展大环境尚不具备”,“社保和就医等问题悬而未决成为异地养老阻力”等问题就如影随形。十年后的今天,社保和医疗的异地领取和就诊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依然不尽如人意。而异地养老在国内经历了多年平淡发展后,眼下却出现了可喜局面,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京津冀一体化养老出现了突破,北京周边河北办的养老院已经开始吸引了大批北京老人到当地养老,异地养老开始开花结果;二是类似“南北巢”全国异地养老网络服务公益网、“去哪儿养老网”等第三方平台式服务机构开始出现,异地养老开始出现了资源整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养老服务合同纠纷日渐增多,主要分为人身类和财产类两部分。究其原因,养老机构资质欠缺、老年人及其关系人认知错误及现有法律、行政法规的缺乏,致使双方的义务不明确。合同义务有约定与法定、给付与附随之分。养老机构与入住老年人及其关系人的给付义务分别为依约提供养老服务、配备合理养老服务资源、健全个人档案和及时支付养老服务的费用。双方附随义务主要为告知与协助义务。除此之外,安全保障是养老机构特有的附随义务。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社会进入了快速人口老龄化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群体对养老方式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伴随的是家庭结构的悄然变化,四二一式的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难以承担起整个家庭的养老重任. 相似文献
5.
机构养老服务合同具有履行的继续性、期限的不确定性和内容的综合性特征。养老机构具备一定的资质,可以中办并成为合同主体,也是缔约主体。因老年人民事行为能力和费用支付能力的不同,该合同主体与缔约主体有别,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老年人,既是合同主体,也是缔约主体,否则,合同主体不变,缔约主体则是老年人的关系人。 相似文献
6.
张艳丹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7):84-85
本研究以有代表性的地区为原型,通过实地调查,试图了解我国城镇地区老年服务的需求和供给状况及不同类型养老机构在运作模式及养老资源提供上的异同,探求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城镇养老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尝试性的建议,期望对我国城镇地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和改进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7.
8.
梁卡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3):28-31
未来老龄人口发展态势显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愈来愈严重,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繁重。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均存在不足,推进机构养老势在必行,应通过明确政府职责、转变政府执政理念,顺应市场规律、推进有序竞争,规范行业评估、加强社会监督促进机构养老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旅游养老在悄然兴起。通过探讨旅游养老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分析广西发展旅游养老产业的意义、优势和面临的困难,寻求推动广西旅游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世界所有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近几年所推出的二胎和三胎政策都是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国所产生的影响。但社会养老问题始终都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困境,在形势影响下,养老产业的发展非常兴旺,虽然养老产业确实解决了一部分社会养老问题,但和制定的养老目标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养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达不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