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人均土地资源却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之一,所以,开展土地整理对补充耕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芳  张侠 《当代经济管理》2004,26(6):34-37,69
河北省人多地少,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可有效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因此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是有效缓解人地矛盾,实现耕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促进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土地开发整理事业。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是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重大举措,也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如何协调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叙述土地整理的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是国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开展土地整理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拓宽建设用地空间,增加农民收入,但亦面临过分强调增加耕地数量、缺乏统一的规划、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需因地制宜设计方案,注重公众参与,统筹规划项目的实施,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建立科学的土地整理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土地整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同时,土地整理对土壤环境、水生态系统、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大气环境、敏感生态系统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将这些负面影响最小化和内部化,亟须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采取综合生态补偿措施,实现土地整理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加强土地整理和易地开发,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的母亲 ,耕地是人类的生命线。然而 ,我国耕地状况十分严峻。本文从土地整理和易地开发两方面探讨了保持耕地动态平衡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浅析土地整理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的载体,因其自然和社会属性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支撑和支持条件,土地整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地整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权属调整等问题的对策,以及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甘肃中部地区进行土地整理的4条重要意义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前景作了较好地阐述。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土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等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浏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132万人口,耕地113.4万亩,人均耕地0.86亩。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浏永、浏大、浏东公路、工业园、农业园、中段防洪水库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动工,非农业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平均每年占用耕地782亩。加之灾毁破坏、生态环境退耕和人为的乱占滥用耕地现象的存在,致使全市耕地总量出现减少的趋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对于这一现象,浏阳市委、市政府高  相似文献   

11.
土地问题是中国的核心问题。土地整理转型是中国社会治理机制转型的缩影。1949~1966年,高度行政集权下,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权力的延伸。1978~1998年在行政放权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和农民成为有独立经济目标的个体。1999至今,在新《土地管理法》约束和中央政府主导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方的互动增多。土地整理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关系的转型基本反映了中国治理机制的转型过程,而中国治理机制转型必然伴随着经济结构转换、经济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这恰恰是社会转型的关键因子。因此,土地整理成为社会转型的风向标。但目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顺畅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整理中面临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农村土地整理的模式:产业化道路的整理模式;由数量管护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三者并重的整理模式;土地污染的整理模式和实行民主集中制公众参与的整理模式。为确保该模式的顺利实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土地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部人口的大部分,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管理和规划等关系到亿万农民同志的切身利益,不能不为国家所重视。处于新世纪的我们要了解有关农村土地问题的根本政策,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土地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懂得自己的土地权益受到侵犯时如何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以及如何依法处理与涉及土地有关的问题等,对于正确实施我国农村土地法律、法规,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十分重要的。公证作为一种公权力介入私权而保护私权,以及预防矛盾、化解纠纷的特殊活动,本应可以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事实情况并非如此,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有现象,现行法律制度下“城中村”土地无法进入市场流通,不能享受与国有土地同等的土地价值。土地改造是“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内容。一般通过土地征收补偿实现改制,但土地征收因其自身缺陷,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城中村”问题,因此必须创新“城中村”土地权属变更的思路。总结各地“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指出采用集体土地国有化转制的形式,是突破“城中村”土地利用问题的有益尝试。对于转制后的土地,按照城市发展规划重新布局,对土地集中进行整理,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从2000年国家启动第一批土地整理项目以来,中央财政投入的土地整理资金已达上百亿元,如何使这笔专项资金合理分配到每一个项目,提交高质量的预算书是关键。笔者通过编制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预算书的实践,分析了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期对今后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简要论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以益阳市中鱼口整理项目为例来探讨土地整理项目的目的及其设计方法,并对其效益进行评价,以实现此类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在具有鲜明特色的洞庭湖区,具有多种土地整理运作模式,土地整理既要因地制宜,又要以实际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尚存在的六对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聚居区分散、土地分割、农民纯收入过低和农业人员素质低等,因此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土地整理传统模式的分析得出土地整理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并详细阐述了土地整理产业化的内涵、政策法律基础、运作的基本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我国对土地整理事业的不断深入,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土地规划设计日趋完善。本文对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各级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的高成本,效率低以及科技含量不高和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逐渐增加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努力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