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粮食价格上涨狂潮,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呈现出涨价幅度大、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征。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会通过多种途径拉动我国粮食价格走高,增加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我国粮食安全风险。面对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形势,我们必须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警钟长鸣,着力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粮食监测预警机制,努力保持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费磊 《西部金融》2012,(3):44-47
本文以R市为例,运用向量自回归(VAR)、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IRF)、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不同货币政策阶段房地产贷款、利率调整与房价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波动和房地产信贷规模在长期存在稳定均衡关系,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波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同货币政策阶段房贷对房价变动的影响幅度存在差异性,宽松货币政策阶段房贷对房价波动影响幅度相对较大;利率调整对房价上涨以抑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2017年中国物价走势总体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居民消费价格(CPI)低位运行,2017年中国CPI同比涨幅为1.6%,上涨幅度比2016年回落了0.4个点,与全年3%的调控目标相比低了1.4个百分点,物价整体的特征为温和上涨.2017年物价涨幅较为平稳,被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既和2016年以来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有关,又受了外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全球货币市场利率相对稳定,全球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跨境资本流动趋稳.2018年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将继续退出,全球货币政策将继续收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对中国经济构成的输入性通胀影响不大.2018年度CPI走势前高后低,整体温和上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贸易条件和国内粮食价格保护机制对1986-2008年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并应用名义保护率(NRP)、反贸易偏好(ATB)分析了期间中国农业保护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条件和国内价格保护政策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年前后对国内粮食价格变化有着显著不同的作用;中国粮食保护水平同样呈现出两阶段不同的保护特点。国内的粮食价格保护政策消除了由于贸易条件变化带来的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保持了粮食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应用频带分析方法和局面转移模型对2011年中国的经济景气、物价上涨压力及政策取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致扩散指数相对于一致合成指数的平均先行期大约为5~6个月,两种指数均显示中国经济在2011年上半年持续小幅回落后,将于下半年开始重新步入上行轨道;物价变化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上涨压力大"和"上涨压力小"两种局面,2011年的物价上涨水平将会有所下降,全年物价上涨水平大致可以控制在3.03%左右;在投资和消费因素的推动下,2011年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中旬以来,国内食用油零售价格在稳定了10个月之后再次呈现较明显的一轮上涨态势。分析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和国际的两个方面,对此提出稳定我国食用油价格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CPI同比上涨2.3%。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CPI运行平稳且温和,未来物价仍将保持平稳态势,完成全年物价调控目标不成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受到食品价格较快回落的影响,6月份的CPI同比涨幅较  相似文献   

8.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逐月攀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超过此前市场预期,创下32个月来新高。通胀预期明显上升,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加大,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首要关注问题。本文从一季度宏观数据入手,深入剖析影响我国通胀的构成要素,并根据理论研究学习,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4%。由于这一数字略低于此前各方广泛预测的2.5%,而且环比还下降了0.5%,市场普遍认为,至少在二季度,通货膨胀将难以构成对经济的威胁。进一步说,全年物价上涨幅度也很可能保持温和。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称,春节过后气温回升,蔬菜、水果等鲜活食品价格下降较多,是3月CPI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发布的环比数据看,肉禽、蛋、水产品、  相似文献   

10.
<正>食品价格涨幅一直位居8大类之首。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物价回落压力也陡然变大。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涨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创下4个月以来新低。数据显示,8月物价指数下滑,翘尾因素是主因,非食品价格的下跌也起到一定的作用。8月份,CPI同比上涨2.0%。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1.9%。相较7月份,环比上涨0.2%,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3%。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2013,(6):21
上海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报告"指出,5月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上涨0.91%,涨幅连续第二个月回落,其中一线城市涨幅回落最为明显,北京、上海、广州已从之前的领涨地位中退出。与4月相比,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达65个,涨幅最高为2.9%,仅有唐山、常德和三亚房价小幅下跌;同比上涨  相似文献   

12.
牛超 《全国商情》2012,(9):27+2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十五"期间,国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31%,利润总额平均增长41%。国营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多数国有企业相对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持续竞争力不强,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从以下角度出发,以期对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一些试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协整等方面理论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财富差距、收入增长和房地产价格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收入分配不均促进房价快速上涨,收入向20%高收入阶层过度集中和房价快速上涨只存在单向促进关系;(2)房价的快速上涨和财富分配不均存在单向促进关系;(3)最高收入阶层收入的快速增长不是房价上涨的促进因素,而房价上涨使得最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速度加快,进一步促进收入两极分化。要抑制房价,应缩小收入差距;只有控制房价,缩小贫富差距和收入两极分化,房地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先后掀起了三次产业转移的浪潮,很多国家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纷纷通过国际产业的承接,推动了本国产业机构的调整,从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国家(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的总结,为吉林省中小城镇带来启示,从而更好的承接第四次国际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所谓外汇储备膨胀,指的是一国外汇储备超过其适度规模的剧增。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惯例与经验,我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应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1)进口。一般认为,外汇储备应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要。这个数额按全年储备对进口的比率计算,约为25%左右。1997年我国预计进口额为1550亿美元,平均计算3个月的进口额为388亿美元。(2)偿还外债。根据国际经验,偿债基金与外债总额的比率介于10%至20%之间。截止1996年底,我国外债余额为1160亿美元,若以平均值15%的偿债率计算,偿还外债需要174亿美元。(3)利润汇出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估计,外商在华投资的平均利润率为15%,但这15%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至今,无锡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大量承接制造业投资,"苏南模式"也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无锡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损害,无锡亟需向经济、社会、生态有机融合的发展模式转变。文章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控制城市规模、加大环保力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2005年至2007年的宏观调控中,我国的房价非但没有稳定,反而一直处于攀升状态,2007年更是呈现继续上扬的趋势。高扬的房价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勾起人们回想1992年至1993年北海、海南房地产泡沫记忆。通过比照当前与1992年两个时期的房价、地价上涨的幅度和速度,发现两个时期有一些相似又有许多不同。因此,当前的房地产热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应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据商务部监测,上周(9月1日至7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小幅上涨,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止跌回升。18种蔬菜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6%,其中黄瓜、苦瓜、芹菜价格涨幅居前,环比分别上涨4.7%、4.5%和4%。水产品价格上涨0.5%,其中小带鱼、鲤鱼、大带鱼价格比前一周分别上涨1%、1%和0.9%。禽蛋价格小幅上涨,其中白条鸡、鸡蛋价格分别上涨0.3%和0.2%。肉类价格有所上涨,其中猪肉、牛肉价格分别上涨0.4%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一方面,中国仍然是世界最重要的投资地,FDI流入规模大且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劳动成本的快速上涨使传统的价格优势正在被削弱,制造业占中国利用FDI的比重持续下降。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对外投资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其中服务行业和采矿业是对外投资的主体,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比重均相对较低。未来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以及与之相伴的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等领域将成为利用外资的热点。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企业将更主动地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中去,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进入快车道。在未来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中国应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积极适应新的国际规则,同时重视"走出去"对制造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走出去"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主要可以归结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通货膨胀预期作用的发挥以及合理的结构调整。中国在世界经济出现危机后迅速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强调树立信心、稳定预期,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国际和国内条件,可以预测中国经济的复苏将会经历三个阶段和三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