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手机已经全方位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手机给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消除手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引导、教育大学生文明使用手机,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疏导,远离“手机依赖症”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已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课堂秩序,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的调查,分析了手机依赖行为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意识,以及学校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科学设置专业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以省内几所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上调研问卷的形式,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以及手机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手机对学生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为此,首先,应提升对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重视程度;其次,应加强学生手机上网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对手机依赖的认识,提高心理免疫力;加强课堂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学校有效利用手机网络平台,用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从500名被试中筛选出60名被试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冲动性量表(BIS-11)对60名筛选出具有手机依赖的学生进行测试,考察手机依赖者的冲动性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心理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手机依赖者冲动性行为特征总分、注意力冲动性、运动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因子得分均较高;手机依赖与冲动性行为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冲动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手机依赖行为.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信息与乐趣的同时,也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大学生过分依赖手机,远离现实中的亲朋好友,不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不习惯、不愿意与人面对面交流,不分场合随意使用手机以致干扰他人正常生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出台管理规定、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寓手机使用于教学管理之中、强化劳动教育等防范措施,旨在帮助广大学子摆脱手机依赖,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会建立更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智能手机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但却有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自制能力开始沉迷于此,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本文阐述了手机依赖的定义,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说明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帮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手机网络以其独特功能迅速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同时也降低了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主动性,使他们产生手机依赖。本文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发挥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积极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手机的推广普及和手机软件的更新应用,当代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已日趋明显,主要可分为社交取向的"手机依赖"、娱乐取向的"手机依赖"和学习取向的"手机依赖"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然而这种依赖对课堂的正常教学和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课堂上的"手机依赖"现象的深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来减少这一现象的继续发生。  相似文献   

9.
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运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自我表露指数量表、交往焦虑量表等五个量表对3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一学生的孤独感水平显著高于大二学生的孤独感水平,文史类专业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显著高于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表露分别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手机依赖、交往焦虑分别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自我表露、手机依赖、交往焦虑对大学生孤独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建议通过完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表露水平,培养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以此来减少大学生的孤独体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及功能的日趋完善,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它,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家庭和睦。本文通过对这些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在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上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及课堂观摩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信阳市高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进行调查,旨在分析信阳市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从而了解大学生心理及价值取向,并深入透析这一普遍现象的根源,努力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从众行为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手机依赖的从众行为分为群体、个体、情境三个维度,以国内外学者对手机依赖和从众行为的研究为依据,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从众行为评价体系,可作为进步一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手机在给高职生的娱乐、生活、交往等方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高职生手机依赖现象的凸显,对高职生的手机依赖进行有效干预已迫在眉睫。本文以筛选出的24名手机依赖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的12名被试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控制组的12名被试不做任何处理,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分别对两组被试进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的施测,了解其手机依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干预后,在失控性、戒断性、低效性及手机依赖总均分显著低于干预前水平,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数据通信和互联网的有机融合,手机用户的数量激增,手机媒介所特有的便携性、即时性和共享性等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利用手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带来了新的优势,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和利用手机媒介的优越性和网络特性,从手机文化建设、制度保障建设和思想教育者自身建设等层面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并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5.
“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的提出是与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成果的产业化以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相关联的。本文是如何将“校企双主体”育人作为一种教育机制理念移植运用到宿迁学院校企合作的有益经验分析上,并探索在宿迁区域创业文化语境中宿迁学院是如何践行并实现“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办学定位的?过程中,“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是如何可能得以彰显的?同时,“校企主体”育人机制又是如何通过宿迁学院经验而被加以建构、形成与完善的等等都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对安徽某两所高校的271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分析学生课堂手机使用习惯、时长、用途、学习影响、心理自评等问卷数据。结果显示:当前本科生课堂手机使用与课堂内容关联性小,"玩"手机现象普遍而严峻,且不受学生性别、年级等因素影响;同时,学生本身能认识到在课堂上不当使用手机的负面效果,有戒除该习惯的主观意愿。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本科生课堂不当使用手机问题采取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十一个方面进行调查,深刻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动态,有利于全方位掌握学院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职业规划、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行为规律.有的放矢地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做好大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嘉兴学院的问卷调查,文章通过调查数据描述当前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认知与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既是传播媒介,也是人际交流手段,还是学习工具,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信息接受的第一媒介。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当前我校部分大学生已经形成对网络的依赖,网络道德观薄弱,需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心态以及教师教学和学生管理等环节中的一些问题。本文以地方院校实际入手,结合自身学生工作经验,在分析大学生逃课现状、原因和心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解决学生逃课的各种措施,并提出了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教育、深化教学管理和改革等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应在充分分析这种影响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通过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通过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使其学会悦纳自己,从而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