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历史文化型旅游商业街区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商业集中度,对旅游者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我国各地都有各种改造提升和新建开发的旅游商业街区,并且都是城市旅游的重要标志,但是目前普遍出现了商业业态落后、旅游活动粗放、经济利润下降等不利现象。本文将以杭州南宋御街为例,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主要从业态结构优化、业态主题丰富、旅游吸引增强和休憩空间完善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旅游品质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每一次零售业态变革基本上都与技术、偏好或行为有关:科学技术在零售领域的应用提高了零售服务水平并且降低了零售服务的成本,不同偏好的消费者选择使得不同零售业态的生存获得相应的市场空间,零售商的进入与退出行为的选择导致了特定市场空间中主导零售业态的形成。本文通过对零售业“Big Middle”的形成机理进行经济学分析,并且依据中国零售业态发展的实践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从而为信息化和网络化条件下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同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产业间共同集聚指数、双变量局域自相关和阀值法,对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同集聚进行分析发现:首先,总体上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同集聚性不明显,但信息、科技、物流服务业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共同集聚度较高。其次,中关村科学城、酒仙桥及其周边街区、天竺空港经济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主要共同集聚区。最后,结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国外一些专家(Forde、Philippe、Laurie、David、Nicole、Malizia等)从产业的角度对历史街区进行了分析,指出特定的产业发展应该与历史保护相结合起来,并且还应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加以适当提升、扩充,如Laurie指出应着重从历史街区各类产业发展的业态模式分别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还有学  相似文献   

5.
步步高零售企业发展中的业态多元与空间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售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为经营业态的创新以及分店的空间扩张。经营业态的创新和分店的空间扩张会极大地增加销售额和利润,促进零售企业的快速成长。那么零售企业发展过程中完竞应当选择什么样的业态和向什么区域扩张,扩张的密度和速度应保持在何种水平呢?这实际上就是零售业发展过程中的业态多元与空间扩张的决策问题。步步高的业态和空间扩张在我国很有典型性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66个具有高铁客运站点的非中心城市为考察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高铁可达性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有助于促进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提高。第二,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有助于促进本地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高与其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水平。第三,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对不同制造业行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高铁带来的可达性改善能够对当地城市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产生积极的本地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高铁可达性改善不仅会抑制当地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同时也会对与该城市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产生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工作重心实现战略大转移以来,北京市商业体制机制经历了不断调整变革的过程。从放开所有制控制到大规模引进外资,北京市商业业态也经历了从单一传统模式到多业态竞争并存的现代业态格局。改革开放至今,北京市商业业态的变迁成为北京市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和缩影。通过北京商业业态变迁历程的研究,试图总结北京市商业业态发展经验和规律,探寻北京市商业业态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8.
学者刘晓惠和张越在2011年第6期《城市问题》上发表题为《城市消极空间的开发与再造》一文,提出了消极空间的概念,这是指与城市空间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相伴而生的,在巨型街区中独自兀立的建筑以及环绕其四周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闲暇的增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改变,休闲业正处于一个辄待腾飞的阶段。发展城市闲暇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侧面,是健康城市的必需。城市与休闲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乃至相辅相成的两个元紊。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应完善发展机制,避免出现保护与开发不合理、旅游产品单一、管理体制不顺、利益冲突等问题。以南宁市中心历史街区为例,在发展现代旅游中应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综合保护机制、历史街区旅游复合系统旅游发展经营管理机制、历史街区旅游发展利益共赢的分配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城市休闲系统是建立在对休闲概念内涵的认知前提下的,在对休闲概念的辨析基础上将其落实在城市这一地理空间范围,并提出了城市休闲系统的基本组成;根据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分析框架,提出城市休闲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城市休闲环境指标、支持产业指标、休闲供给系统指标、休闲企业市场结构性指标、民居休闲需求系统指标等5个一级指标,在三级指标项目的筛选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研究成果,最终形成衡量城市休闲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2.
公共休闲产业与商业休闲一起构成城市休闲产业的整体。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休闲经济规模远没有达到最优状态。休闲经济规模及其产业化之间是一个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尽管我国城市休闲经济产业化呈现不断升级趋势,但与国外其他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应合理制订休闲产业发展规划,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在明确政府协助协调提供公共休闲服务的同时,积极实施休闲产业投资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策略,培植新兴休闲产业和休闲市场,进一步加快休闲经济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民近郊运动休闲项目偏好研究对于近郊休闲场所项目建设、市场开发等意义重大。通过抽样调查方法获取丰富基础数据,对城市居民近郊运动休闲项目偏好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测量模型分析发现城市居民近郊运动休闲项目偏好分为极限运动、大球运动、悠闲运动、小球运动、棋牌运动与亲水运动等六种基本类型。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城市居民可分为悠闲亲水类、小球极限类、益智运动类、全面重视类等4种类型。通过交叉分析、卡方检验,发现4类人群在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龄、职业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在组织方式、休闲花费、休闲频次、交通工具等休闲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近郊休闲活动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发展地方经济均有重要意义。城市居民近郊休闲场所的选择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通过市场调查方法获取丰富基础数据,以城市居民近郊休闲场所选择影响因素为基础,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近郊休闲市场进行细分,将近郊休闲市场细分为"安全节约型"、"自我冒险型"、"娱乐奢侈型"、"全面重视型"4类细分市场,并总结出各细分市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休闲行为特征,以便为近郊休闲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市场和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消费驱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旅游消费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常规性项目。以全国39个主要城市为代表,通过分析2000-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不断上升,同时,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区域差异显著,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闲暇时间、消费偏好、相关政策因素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等主导因素均会对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结合贵州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势,从民间类、极限运动类与水面类、城市休闲类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贵州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发挥政府职能、精品化路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保定市北市区四个休闲广场为例,运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老年人选择休闲广场的影响因素和决策过程,可以发现:AHP方法在休闲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有益指导,同时也可为老年休闲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休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日俱增。从现实来看,休闲已俨然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集聚的城市已经不再仅是满足人们居住、交通和生产的主要场所。对城市来说,休闲功能的打造和提升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和转型的一个趋势。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分析城市休闲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并对如何优化城市休闲系统,提出了三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泰尔指数法,在八区域分区方式下对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的区域总差异进行测度,并比较八大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同时分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程度。将以城镇居民收入和城镇人口为权重的两种泰尔指数进行比较,研究居民生活水平及人口因素对生活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至今,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而以城镇居民收入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更能揭示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以人口为权重则部分掩盖了这种差异;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其贡献率始终维持在60%-70%之间;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中部区域内部的省际差异造成的。应转变城镇化推进方式,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以减小生活能源消费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许多城镇纷纷兴建文化广场。城镇文化广场可以传承地域历史文化,有利于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城镇文化生态,优化城镇土地资源配置,可以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有利于促进、繁荣地域文化市场,为城镇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能够增强城镇地域凝聚力与向心力。我们必须重视和大力进行城镇文化广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