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公民意识的提高,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减贫是政府的工作,农民参与整村推进减贫这一具体扶贫模式的绩效评估,既是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方面,又是当前减贫形势下提高政府减贫绩效的必要措施,同时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长远要求。本文详细分析了农民参与整村推进减贫绩效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农民参与减贫绩效评估政策制度;树立正确的农民参与观,提高参与能力;加强政府的引导参与,畅通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管制型、管理型和服务型三种政府治理模式。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政府的首要作用是帮助公民表达并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由于长期形成的"管制"模式难以彻底改变,特别是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政府及行政人员缺乏民主与法制精神,使得服务型政府建设背离"服务"的真谛。鉴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推进型"方式,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突破口就在于政府行政思想观念的转变及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以社会概念反观中国社会的结构与转型,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的缺位。文章认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意味着在国家层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公民社会组织层面,积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治理建立平等协商的对话沟通平台;在个体公民层面,则要大力开展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公民意识,使每位公民具备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愿望和相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形成的、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并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也是是服务型政府构建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丰富的社会资本有利于重塑政府与公民的良好信任关系,增强社会集体行动的能力,能为服务型政府构建提供价值支撑和参与网络支持。因此,可从社会资本的信任、社会规范和参与网络三要素的角度来构建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5.
民主、公平、正义、责任、诚信、参与等精神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伦理精神,也是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因素。实践中,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着行政价值取向偏差、忽视公平正义、服务意识缺失、责任意识匮乏、政府信用赤字等伦理困境。因此,尽快转变政府行政理念,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促进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公共服务理论:缘起、内涵及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是民主治理,其思想来源于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组织人本主义与新公共行政和后现代公共行政,其基本观点包括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迪是落实主权在民的理念,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强化公民在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建立科学的复合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逐步推行行政问责制等。  相似文献   

7.
开展电子政务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信息化政府的重点项目和政治改革实现的基本环节,一直以来备受各界人士关注。弱势群体作为社会最底层人民,他们的电子政务参与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弱势群体电子政务参与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了可能性,还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价值。探究弱势群体电子政务参与的建设路径,可从保障弱势群体电子政务参与的设备供应,培养弱势群体的公民意识,健全弱势群体的网络利益表达机制,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参照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等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由行政立法的特性所决定,是民主决策和权力制衡的需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更好地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通过行政立法听证的途径强化公众的参与,具体实施中应强调听证的公开性、广泛性以及听证结果法律效力的清晰性。  相似文献   

9.
聂飞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25(2):100-103,112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与社会资本内涵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二者都是由一定物质生产条件下所形成的人与人关系中衍生而出,都包涵公民社会的基本要义,服务型政府构建需要公民普遍具有团结、互助、合作与信任的公共精神,具有高度的参与意识、公共精神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立和自愿性的民间组织,正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所以说两者互相依赖,密不可分,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服务型政府这个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的服务型政府,就是指在民主政治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七点原则性构想应当成为服务型政府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累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浅谈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服务型政府的定义与特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认为,要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必须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中的一些组织,授权并运用政策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社区或私营机构承担一些公共服务事业和产品。  相似文献   

12.
加强监督,健全行政权力监督体制与机制,对于法治理念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极为重要。我国权力监督主体和权利主体的监督尚存在一定缺陷或不足,不利于服务型政府建设。宪政体制下加强监督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有:改革监督模式;完善公共权力监督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大监督;加强和完善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司法与检察监督;充分发挥公民的监督作用;重视并发挥好网络的监督作用;完善和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实行行政问责制。  相似文献   

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了一国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坚持公共服务的公平正义原则,财权与事权相统一,保障供给的原则,财力与能力相对称,底线公平的原则,渐进式推进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依据这些原则,需要进一步分阶段实施,层层推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法治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完善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理论将因背负创新社会管理的使命而更具活力,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也将因社会资本的优化和支撑而更加有效。社会资本关注那些嵌入社会结构之中的社会关系以及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社会资本形式,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良性互动,社会资本也具有负外部性。从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建设廉价服务型政府、实现制度供给的法治化、引导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等维度探寻创新社会管理的进路,以期实现“公平、正义、和谐”的良序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5.
耿钢 《全国商情》2009,(2):135-136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对政府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满足社会公民需求,这些客观形势要求政府继续推进改革创新,探索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途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强调:"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平顶山市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例,针对当前平顶山市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平顶山市服务型政府构建所取得的实效,为各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公民社会的初步成长,我国政府治理模式也逐步转向"服务型政府"与"有效型政府"。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与社会化发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诉求,成为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模式。目前,我国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向市场与社会领域逐步开放,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在诸多地方业已付诸实践,并探索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化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管理领域奉行的是一种权力行政的价值观,它主要表现为公民与政府关系的错位和缺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明确重塑公民与政府关系的目标,为公民与政府关系重新定位,采取措施建构新型的公民与政府关系,从而建立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国家和人民发自内心的共同意愿。服务型政府共同愿景由景象、价值观、使命和目标四部分构成。建设服务型政府共同愿景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是实现公务员激励的客观需要,是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要求。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需要在正确处理公务员个人愿景和政府共同愿景的关系、用核心价值观主导公务员行为、加强公务员的学习与交流、推进政府共同愿景法制化等方面促进服务型政府共同愿景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政府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民众的事。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与人民互动;完善政府体系内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行为模式要同步进行改革,才能建设一个完整的服务型政府体制;政府机关的内部行政管理也必须从管制转向服务.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做到内外兼修;建设服务型政府也必须要解决对政府职能、规模、技术及投入与产出观念上和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也必须认识到建设服务型政府将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