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海燕 《西部金融》2013,(11):52-56
近年来,许多金融机构纷纷通过业务外包形式,将其自身缺乏优势的金融服务委托给专门从事该项金融服务的社会机构来处理,以达到降低成本及实现专业化管理等战略目标.本文以商业银行现钞清分外包为例,从规制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在现钞处理社会化改革形势下,加强对商业银行现钞清分外包业务监管,营造现钞清分良性发展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金融机构征信业务开展监督管理是中国人民银行规范金融机构征信业务内部管理、推动征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从近几年的执法检查和非现场监督情况看,金融机构在内部控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内控环境建设缓慢、风险评估意识薄弱等;同时,内部控制理论还未引入到金融机构监管体系.为确保基层央行能够全面、有效地监管金融机构征信业务,应将内控理念引入到监管行为当中,构建金融机构征信内控评价体系,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并通过强化监管手段提升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评价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信托业监管改革的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信托业已经成为从事营业信托业务的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或相应业务的市场总和,信托业监管对象绝不限于信托公司及其业务。对于混业经营的信托业而言,统一监管理念的确立至关重要。转变观念,改多头监管为统一监管,改机构监管为功能监管,尽快制定《信托业法》,并确保司法权的适度介入,是当前我国信托业监管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际金融界为集中加强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地将一些非主体业务交给第三方去完成,即所谓金融业务外包,这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协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以及国际保险监管协会联合论坛发布了咨询文件——《金融业务中的外包》,对金融业务外包提出了指导原则。通过结合该文件对金融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监管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的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全球经济开始逐步走出衰退、面临诸多挑战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怎样才能保持适度、健康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服务外包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体。全球金融服务机构越来越多地将金融机构原来自行承载的业务,转交给了外包商,2013年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量达到了698亿美元,金融服务外包以在岸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金融业如何认识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出现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新型对外贸易方式的离岸外包业务的增长更为人瞩目,其对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变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也日益显著。离岸外包是一个新兴产业,与传统意义上的贸易形式不同,如何对"无形贸易"产品进行有效的进、出口监管,对海关监管理念和海关监管法规构成挑战。海关对离岸外包企业的管理主要参照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海关现有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也构成挑战。因此,对离岸外包实行有效管理应加快对海关法规的修订完善,进一步更新监管理念,架构全新的海关管理模式,设立专门的职能管理机构,建立以"企业为单元"的监管模式,推行诚信管理,简化具体的监管措施,规范申报。允许企业采取集中报关等申报模式,简化减免税管理办法。同时,应创新海关监管手段,发挥电子口岸功能,采取稽查方式进行阶段式监管,有效地服务于国家的产业政策,适应并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6年年底开始 ,银监会开始陆续颁布关于村镇银行的设立、监管和业务开展方面的指导意见和暂行规定 , 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各地纷纷设立.但村镇银行中依然普遍存在着一些困难,使村镇银行在经营和管理上面临着诸多风险.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分析,讨论影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冬青 《现代经济》2007,6(6):111-112
网络业务以其成本低、范围广、操作简便的优点成为当今世界金融机构发展的重点业务。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对我国网络银行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及网络银行存在问题,然后介绍我国网络银行的监管,最后提出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网上银行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网上银行的发展也给银行业的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由于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相对较晚,我国网上银行的监管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随着我国网上银行的迅速发展,加强网上银行的监管显得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10.
金融业的分业与综合化经营,是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业务是否允许互相交叉、互相渗透.1999年开始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格局开始松动的背景下,我国内地各大金融机构着手探索和尝试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之路:以金融控股公司推进金融业综合化经营.在此过程中,监管当局应从宏观上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外部监管;在微现层面,金融控股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实现对外开放,金融业将发生新的变化:银行、信托、证券、保险之间出现业务交叉,资金和业务往来日益密切,一些集团公怀控股下的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金融创新所形成的新业务等等。这些变化使现行金融监管所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给有效监管带来了困难。本参考国外金融监管的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形势下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途径:建立实质性的监管主体间的协商机制、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制度、完善法律制度框架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等等。  相似文献   

12.
周晓 《全国商情》2006,(10):45-46,61
人力资源外包是一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活动要求的新型管理模式,我国初创企业由于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在实行人力资源外包时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初创企业进行外包的策略有:(1)明确目标,保留核心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2)与内部员工进行有效沟通;(3)对外包服务商充分信任,同时也要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3.
次贷政策带来了美国经济短期的繁荣景象,然而由公司治理不规范所导致的治理风险积累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中美国公司治理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治理标准放松、公司治理中存在制度性缺陷、政府对金融机构治理的监管缺位、信用评级机构丧失其外部治理者职能.次贷危机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启示是:企业应严格按制度行事,不能随意放松公司治理标准;应完善公司治理制度,防止内部人控制;应加强政府监管,尤其是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褚义兵 《全国商情》2009,(10):120-121
在目前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把时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监管法律问题的研究放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现状,通过对外资银行监管法律价值取向剖析,强调要建立以金融风险为核心的业务监管理念.目前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监管法律的不足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因此有必要在强调金融安全前提下研究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监管法律存在的问题,保障我国金融安全,切实加强与完善我国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体现出强化核心业务,发展外包业务的明显特征.笔者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现状着手,具体分析了服务外包中的风险,从而提出具体实施外包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保险监管制度完善对我国保险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监管制度及其特点,介绍了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发展过程和保险监管现状.结合国际保险监管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凭借自身网点和服务优势成为金融理财产品的主要提供者,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监管滞后、市场无序竞争、经营违规等问题也逐步显化,如何化解潜在的经营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结构优化调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总结提炼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应从法规制度建设、内控机制健全和市场创新等角度保障理财业务健康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加深和国际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国际服务外包成为服务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全球服务外包离岸化趋势给我国带来机遇和挑战,我国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承接服务业离岸业务,充分发挥我国在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上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以承接服务外包为契机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第2901条国会裁定和目的声明 (a)国会裁定: (1)被监管金融机构应依法保证,其存款机构为其开展特许经营业务的社区提供服务和方便: (2)社区的金融便利和需要包括信贷需求和存款服务: (3)被监管金融机构有持续和责无旁贷的责任满足其经营业务所在社区的信贷需求. (b)本章的目的在于,要求每个相关的联邦金融监管机构在检查金融机构时,充分行使其自主权,以及鼓励上述机构在安全和稳健经营基础上,充分满足其特许经营业务所在社区的信贷需要.  相似文献   

20.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是主要经济体普遍经历过的难题,各国尝试通过多种政策倾斜对其发展进行扶持,差异性监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我国从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多个角度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一些由差异化政策引发的潜在风险也存在显性化的可能.诸如业务创新引发的风险变异、监管放宽背景下的内部风险约束不足等问题均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虽然通过引进、探索风险管理技术,国内银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但由于经营理念、业务范围、经营集中度等方面的约束和影响,小微企业贷款仍然具有较高的风险性,需要外部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自身从多方面强化风险控制,防范周期性风险形成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