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县级财政的种种困境和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短缺问题,这就要求中央政府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构建"以中央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应加强义务教育的法规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农村义务教育是典型的应由政府提供的纯公共产品.以农村义务教育政府供给现状描述为基础,分析政府供给农村产品不足的制度根源及现实原因,提出应从调整财政支出、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构建"以省级政府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并从加强农村教师制度建设、加强对中小学经费的预算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政府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3.
费税改革后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增强政府义务教育投入的充足性。但受不规范财政体制的约束,体制调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困难和缩小地区间投入差异,经验分析也支持了这一结论。在规范财政体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摆脱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困境出路在于义务教育财政独立,按照效率、公平和便于管理的原则细划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并使其制度化、法律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政府分担主体的重心仍然过低,中央和省级政府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财政责任;各级政府的教育投资分担比例不明确,未能建立规范的政府问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未能对农村义务教育地区发展存在严重不平衡性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政府分担主体的重心仍然过低,中央和省级政府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财政责任;各级政府的教育投资分担比例不明确,未能建立规范的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未能对农村义务教育地区发展存在严重不平衡性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本文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主体、客体两个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现状:财政投资为主,市场投资为辅的投资方式;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管理级次过低;对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投资的分配不合理;教育投资的城乡地区差距大。为优化我国政府在教育投资上的结构,我们必须坚持财政为主体,多渠道义务教育筹资的体制;适当提高财政教育投资的级次;增加义务教育的投资比例;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7.
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实施.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形势下的一项重大举措.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需要,是让公共财政更多地覆盖农村和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还存在众多问题,笔者基于制度和国家意愿与能力的分析视角对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行了透视.同时对税费改革视角下,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融资制度难以担当义务教育融资的重任,其背后的政策含义就是要建立各级政府合理的义务教育成本分担体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合理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对于农村义务教育而言至关重要。本文从公共产品,教育投资主体行为、公平和效率等理论层面,探讨了构筑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的重大转折点,但是管理主体与经费投入主体的一致性制约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有效性。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应实行管理主体与经费投入主体分离,县级政府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主体承担管理责任,县级以上政府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主体承担经费投入责任,同时应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预算管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合法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始于"普九"时代,呈现出债务数额大,负债面广,地区差异大,管理混乱等特点,其消极影响不断暴露,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二元经济结构及财政体制、教育行政主体及学校财务管理、教育经费管理及教育筹资困难等多方面有关。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债务管理,保障偿债资金供给;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财务审计;依法治债,建立有效的债务责任机制以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关键在于资金.在国家现有财力基础上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新机制,将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提供可靠的财政保障.为了确保新机制的建立,必须落实政府分担责任,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创新资金管理模式,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困境剖析与机制重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特别是2006年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政府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但是新的经费保障机制仍然没有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当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分税制财政体制,制定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均等化基本标准等途径,重塑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重庆市铜梁、永川、垫江、石柱、丰都五县为例,对重庆市县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最低财政拨款标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财政支出结构角度分析其可行性.认为,建立并实行"最低标准"是构建重庆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农民工权利保障缺乏的背景下,用“核心劳工标准”保护农民工劳动利益有着特殊的意义。由“核心劳工标准”所确立的权利是人权的一部分,宪法权利的存在并不一定要求权利得到细化,更多的应是国家公权力对其保护手段的具体化。国家应当通过积极的财政倾斜政策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以消除童工的存在;国家有积极维护农民工平等劳动权利的义务;公权力应当积极促使农民工自行组成工团组织,并为此提供积极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仍旧存在义务教育的失衡,甚至同一地区的校际间也存在比较突出的差异。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等化不仅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路径。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南非、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根据区域和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规定了具有区别性的标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落后地区实施倾斜性投入政策,促使城乡义务教育总体上趋于均等化发展态势。剖析这些国家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无论是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还是政策性银行改革,均体现了政府的强制性制度供给。农村信用社和政策性银行逐步商业化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将直面政策性银行和合作金融缺位的无奈与尴尬。农村金融变迁的结果并未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反而降低了金融支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与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成功实施财政分权化的国家之一。作为公共财政框架部分之一的义务教育也实行了分权化管理,义务教育办学的责任主要地落在了县、乡两级地方政府身上。而我国庞大的义务教育事业由县、乡甚至村脆弱的财力来承担,可谓“杯水车薪”:一些农村地区和贫困山区学龄儿童无学可上,无书可读等现象屡见不鲜。可见过度分权化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是制约当今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因此,应该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高度确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创新金融监管模式、机构组织形式、金融服务产品等,形成农村金融服务的激励机制,使在农村从事金融服务的机构有利可图。依托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农民的自主创新意识,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