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先锋小说作为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以其对传统小说现实性的背离显现出明显的反叛精神,在艺术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先锋派作家多以虚实结合的叙述方法拓展小说表现力,明确承认小说的虚构性;在内容上则主要集中于性、死亡、暴力等主题的关注;在情感视角上则往往选择冷漠、孤立.余华作为中国先锋派小说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则充分体现出了这些特点.本文试从余华作品中暴力写作的方式、作者写作的感情及暴力因素等方面分析余华小说中的暴力叙事艺术,并从其后得出余华对现实社会及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活着》作为余华由启蒙叙事转向现实叙事的代表作,已然具有文学经典需具备的品格,它"民族地"拥抱现实命运,它具有史诗性的审美价值。"经典是被建构的",余华作品的"经典性"仍在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行为中继续生发、建构。  相似文献   

3.
"文革"暴力是余华在小说中极力呈现和思考的主题,一些涉及暴力题材的小说显现了"暴力美学"。这种对暴力的极端渲染,其本质原因是作家和现实存在的紧张关系。余华不同时期的小说体现了处理这种紧张的方式,在早期的《一九八六》和近期的《兄弟》中,余华表达了对"文革"暴力不同的看法。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反映了余华关于"文革"暴力叙事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余华是当代文坛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独特风格来自于他超群的艺术思维,个性的叙事方式以及对世界与众不同的感知方式。他的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作品深受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影响。本文试图以叙事学为视角,探索余华各个阶段小说的情节设置方式,以期对其文章进行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兄弟》的创作中,余华几乎用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笔墨描写"文革"这个特殊时期,而其余三分之一则是在为"文革"期间发生的故事做铺垫。余华的文革叙事沿用了常用的儿童视角进行展开性的描写,但这种儿童视角已经是经过他的多部作品发展后的创作方式,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特点。在儿童视角的描写下,辅以群体的"狂欢化"描写和冷静的"零度写作",让整部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读来深刻,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从余华的作品中感受到余华对待大家都非常恐惧的"死亡",几乎在他的作品中都会有死亡,仿佛死一个人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残暴的自戕的场景,使我们看到各种感官相互交叉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仿佛给我们以视觉,听觉上的美的感受,而在这种"美"的背后却是自己内心的更加恐惧,在余华的作品中的暴力和死亡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人性探索,人生哲理和人性的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走通大渡河--福克纳与余华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和余华都是极端关注内心冲突的现代派作家,他们大胆的文学实验不但使自己找到了一条温和的出路,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叙事艺术。两位作家创作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对家乡题材的发掘、苦难和暴力主题的突出、现代技巧的运用以及人文精神的底蕴。余华作品的多面性虽然与福克纳作品的琳琅满目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余华的激情和幽默却比福克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8.
海盐地域文化对余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婵娟 《嘉兴学院学报》2002,14(Z1):318-323
余华是一个从海盐走出去的作家.该文试图从余华代表作的文本内容、语言表达、文化基础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海盐地域文化对余华的影响,从而挖掘一个作家作品的地域性根源.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其叙事结构非常有特点,作者认为是一种二元同构、两极中和的叙事结构。本文试从叙事内容、叙事时间、叙事空间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余华小说的序跋是余华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闪光点,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窥视到余华对于小说创作所持的一些独到的观点,这些观点是作家在"无边的写作"中神启般的顿悟。余华善为序跋,简洁单纯的表述中处处充满着对于小说创作观点的理性见解与思辨气质,在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中也体现出其反常理的小说观,主要体现在反权威、反主流、反传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余华就像一只蜜蜂,吸取了“百花”,酿成了自己的“花蜜”。一些世界文学大师的文学创作、著名音乐家的音乐创作乃至电影作品都对余华的文学创作活动起到了深远影响,他们在写作技巧和内容上都影响了余华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先锋派所创造的叙述话语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叙述话语表达方式 ,给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余华是先锋派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 ,本文试就叙事重复的应用、叙述距离的把握、叙述角度的选择三方面分析其叙述话语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叙述理论为基础得出构建和传播企业文化的叙事框架,并以国内某电力集团的一个区域分公司为样本,验证叙事框架的有效性.叙事框架认为,企业如果要成功地通过叙事传播企业文化,首先需要为有待传播的企业文化从主题到内容上构建社会认可的“好”的企业故事,然后采用合理的叙事结构,对企业故事进行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电影叙事手法的越界使用是拉什迪小说《午夜之子》的一个显著特点。《午夜之子》具有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的特征。小说各部分之间的篇幅比例与好莱坞经典三幕叙事结构中各幕的时长比例吻和,小说的内容也与三幕叙事结构中各幕的内容相符。《午夜之子》的叙事结构也嵌套了其他好莱坞经典叙事结构。小说所体现的好莱坞经典叙事结构使小说易于以影像形式传播,更增加了小说本身的表现力,使小说整体性更强,也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先锋派所创造的叙述话语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叙述话语表达方式,给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余华是先锋派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本试就叙事重复的应用、叙述距离的把握、叙述角度的选择三方面分析其叙述话语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余华的小说《活着》和改编后的同名电影在叙事情境、叙述态度、叙述情节上有很大的不同。小说是以"我"这个采风者的角度来聆听主人公福贵的故事,叙述态度客观冷静,说明了人活着只是一种存在,不为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着。改编后的影片,用镜头的聚焦直观感性地展示了福贵的一生,有意放大了时代背景,探讨了福贵一家死亡的原因与强大的政治话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颂扬了生命的伟大。  相似文献   

17.
论余华文风的转变——以《兄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的新作《兄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本文以之为例,具体说明《兄弟》中所体现的新变化,并结合余华前期作品,分析余华从先锋向传统的转型轨道,并进而探讨其转型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和90年代先锋派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处理上,具有布希亚类像时代的"类像"特征,文艺成为"语言(符号)自足"的世界文学语言系统,取消与生活语言系统之间的相互"参证",超越传统反映论。如格非的"埃舍尔圆圈"概念、孙甘露的文本自足实验、余华的个性化"现实感觉"等。先锋派的叙事策略成因一是源于现实环境,特定时代的历史规定,社会形态的变更迫使现代艺术家更新表达手段;二是文学的自律性和艺术的自主性,文学本是一个无限敞开的领域,应对可能的文学"物化"面对现实"无限"的困窘,以确证文艺自由独立之身。  相似文献   

19.
古典艳情小说《痴婆子传》是中国历史上遭禁毁的书籍之一。小说的叙事艺术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作品把女性视角的自我讲述、第一人称内聚焦限制叙事、倒装叙事与讽刺修辞等多种叙事手法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种独创。《痴婆子传》的叙事艺术已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国杰出剧作家桑顿,怀尔德的代表作<小城风光>是一部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剧.作者通过对小城居民静谧清新生活的描述谱写了一曲平淡生活的赞歌.其独具匠心的叙事手段是该剧的一大特点,作家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叙事模式,巧妙地构建叙事结构,创造性地设立舞台监督,并在叙事中运用表现主义手法,这一手法对后来的剧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