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江泽民不仅深刻认识到农业农村发展对于整个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江泽民就如何深化改革,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改革目标方向和改革内容,积极探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途径。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生产的增长方式、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江泽民坚持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现代化,首先是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力的现代化,粮食生产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农村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城市是现代经济的中心,农村小城镇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推进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是世界城镇化道路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城镇化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统筹发展,市场推动和政府导向相结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完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紧缺、农村劳动力知识文化素质低下和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等严峻的挑战。文章认为,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培养新型农民,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突破瓶颈制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如何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程,是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6.
论乡村适度规模经营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保留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形式,以此为基础走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村集体化发展道路,是在现有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自然选择,其文化基础在于中国西北农村自然村形成的历史认同,以及由土地分配而普遍存在的集体依赖感。这是一种以村民意志为主体的农村内生性发展道路,它将国家政策与村落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中国落后地区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的现代化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重大课题,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一系列问题。从农村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角度,探讨如何进一步激发农民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全面促进农村的脱贫与发展是我国农村制度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农村消费城市化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走向的大问题,故必须分析制约农村消费城市化的因素,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农村消费城市化,以最小改革成本,获得历史性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工业现代化在农村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而发展资金的瓶颈却严重阻碍了这一进程,信贷资金的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缺乏担保物.本文基于农村住宅抵押在理论上的正当性以及部分地区在农村住宅抵押方面的成功实践,对农村住宅的可抵押性、农村住宅抵押权的实现方式、农村住宅抵押的风险防范等进行了初步探讨,以资为将来法律修改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化的内涵与过程的分析入手,认为农业现代化不过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另面反映.现代化事实上就是打破与消除人身依附关系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对现代化认识存在片面性与道路选择特异性,导致中国在人身依附关系上出现变异与“三农”问题的发生,并影响着中国现代化模式的选择。指出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消除中国农村的人身依附关系、实现现代化,农业股份合作社将是生产关系与组织制度上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