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围绕东北地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这一主题,结合政策演变、自主创新模式、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东北地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视角、制约因素、路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总结目前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研究方向上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2.
围绕东北地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这一主题,结合政策演变、自主创新模式、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东北地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视角、制约因素、路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总结目前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研究方向上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3.
主导产业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汽车制造业是安徽省主导产业之一,已拥有自主品牌。但同国内外先进汽车制造企业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安徽省汽车制造业应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制定产业整体发展规划、整合现有汽车产业链、加速技术创新等,提升汽车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汽车金融为独立金融产业,在波特钻石模型基础上引入金融竞争力若干指标,对我国汽车金融产业的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公司结构、战略和竞争分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汽车金融产业竞争力存在复合型汽车金融人才匮乏、资金来源限制多、消费征信制度缺失、汽车信贷产品单一、市场开发不够,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最后从产业政策、法律制度与监督管理三方面提出了汽车金融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有怎样的促进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根据我国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效果,并从地区和产业类别角度分别分析作用效果的差异性,同时对产业集聚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总体上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且作用效果呈倒“U”形趋势;分地区看,数字经济在东部地区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强于其他地区;分行业看,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易受到数字经济的影响;产业集聚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强化区域合作;有序推动不同密集度制造业的数字化进程;以产业集聚引领制造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2~2002年5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深入分析了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及各国竞争力的演变。结果显示: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竞争差异明显,各国在制造业发展模式上存在多样性;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稳定发展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中国制造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汽车工业被公认是一个具有高度产业关联的工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虽然我国汽车产量快速增长,但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汽车企业间的竞争仍然局限在低成本、低价格的层面,缺乏创新技术和自主品牌,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该产业向市场提供有竞争力产品的能力。以波特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为理论基础,对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作了进一步探索。结合我国汽车业发展的现状,运用波特钻石模型,通过研究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要素,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我国汽车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劣势  相似文献   

8.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汽车产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应用广泛。竞争激烈、知识产权集中的产业之一。汽车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汽车等制造技术上升为世界各国新世纪的战略重点,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成为了国家竞争力的突破口。汽车市场在我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作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汽车市场是我国制造业必急之地。  相似文献   

9.
基于规模经济理论的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等特点,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规模经济是汽车制造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按照规模经济的原则组织生产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是产生良好经营绩效的基础.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我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状况,提出提升汽车产业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材料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可以视为高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产业。无论是新能源还是高端制造业,或是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其重大技术突破均与材料革新具有直接联系。而由于新材料涉及面之广、涉及产业之多都是其他行业无与伦比,因此,它也可以被视为最复杂的行业。正因为如此,材料工业落后被认为是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深入探讨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先进制造业及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度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系统的文献回顾与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一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处地位的关键性因素。对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实用价值。文章在深入评品波特教授“钻石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诸多因素,提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制遭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研究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明确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反映绝对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增加值、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及反映相对竞争优势的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4项显示性指标.时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的一点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制造业向我国不断转移的大潮中,我们有必要持一份冷静的思考,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现代制造业中心已不再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相反制造业的大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世界经济格局的再调整——是价值链低端和环境污染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为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中心”,必须精心打造品牌,提高产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蔓延开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给汽车制造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雷曼兄弟的倒闭,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商的重组,都对我国汽车制造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从我国汽车制造业采用的VMI模式进行供应商管理出发,探讨VMI模式下汽车整车制造商对战略供应商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模式,可以帮助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这个重要的时期提升自身实力,提高供应链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国际化发展,国际产业资本加快向我国转移,推动了中国制造业成为国际重要制造基地。但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廉、档次低,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末端。本文认为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中的问题,是与忽视营销在产业国际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关,而产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生产规模与遍布世界的营销网络。因此,推动我国制造业国际化进程必须重视营销的作用,以在世界市场上建立营销网络作为促进制造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高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竞争力的关键。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缺乏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产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有待优化,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动力存在断档。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先进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高的动力机制主要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兴起,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高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竞争力,需要推动我国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建设,构建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系统,激发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潜力,建立开放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正在与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进行产业融合,产业价值链不断被解构和重组,表现出业态的多样性。对这种产业融合动因进行了剖析,指出其本质是一种创新,不仅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演变,而且非物质资源取代自然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模式步入转型轨道,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缓解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环境、气候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产业竞争力及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今后10~20年将是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汽车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20.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着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自主创新基础依然薄弱、产业国际化水平不高等困境.我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明确自身的定位,牢牢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深化改革、推动自主创新、建设"数字东北"、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改善供给质量以满足有效需求,推动我国总供给和总需求动态平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