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农业发展领域制度和政策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是实现全方位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为培育江苏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快制度创新 :(1)通过土地制度创新 ,构建充满活力的农业经营微观机制 ;(2 )通过农业产业组织创新 ,建立起更加行之有效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组织体制 ;(3)通过农业科技体制创新 ,形成技术创新、技术推广的新机制 ;(4 )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建立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要素流动机制 ;(5 )深化农业融资制度改革 ,提高农业经营单位的融资能力 ;(6 )政府宏观干预体制创新 ,形成有效率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现代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人多地少,农户家庭经营土地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二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三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薄弱,装备条件落后;四是农民文化与科技素质较低。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快农村剩余人口的城市化,为根本解决农村人多地少、户均经营土地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进而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问题创造条件;其次是改革农用土地使用与流转制度,逐步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第三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第四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第五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现代农业的服务意识和加强科技文化培训、造就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第三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化,我国农村现行土地天包制度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缺陷和矛盾,依据农地制度演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农业发展的思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面临再次创新,即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但农村又有巨大的风险保障的需求,农村保险正可以填补这种漏洞。对此,必须提高农村居民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必要的保险意识;政府应加快保险立法工作,为处理农村保险问题提供法律依据,不断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为农村保险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支持;保险企业组织要搞好保险服务工作尤其是保险理赔工作,不断开发新产品,优化保险产品结构,努力提高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水平,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建立和健全农业保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土地制度创新一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搞活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根据对学界农地流转文献的梳理,可以总结如下结论:在土地流转中要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要根据农民的意愿进行流转;各地农民土地占有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在农地流转中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尽可能减少农民农地流转的后顾之忧;要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需要对现行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以利于农村资源有效配置和规模经营。这种改革,就是在坚持家庭承包常3不变的基础上,再建立一种促使土地相对集中的制度,克服承包制固化了分散经营与兼业等模式的缺陷,使承包制扬长避短。具体改革路径是国家通过对承包地转让收入低于经营收入的差额进行补偿,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的承包地有偿转让,以实现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即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仟制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自实行和推,“之初就显示了其强大生命力,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弊端渐渐明朗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所以,必须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涉及的内容有:土地的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流转制度,其中后两者是重点;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措施是在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即家庭联产承包的前提下,走小农集约经营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建立的“统分结合”双层农村经营体制,“分”之后“小生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得以延续,农村产权制度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导致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植入困难,无法顺利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四川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实践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日益多样化,农户的农业专业化与兼业化生产经营并存;虽然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方式使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表现出多样化,但农村产权制度仍然是制度创新的主要障碍。因此,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应坚持“分”,创新“统”;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统”的层面,关键是要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流动带来了大量土地荒芜及农作物产量下降、农业科技推广受阻、不利于农村的村民自治和政治民主化的推进;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等诸多问题。为克服农民工流动对农村发展的负效应,应组织留守人口组成互帮互助小组,进行制度创新;改革迁出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现有制度,减少土地对迁出农户的牵制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利用新农村建设的锲机,引导农民工回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0.
在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创新及其具体模式的探索是重要的改革内容。对重庆市江北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调查表明:现在大部分农民都有土地转出和转入的意愿;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受到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土地流转方式上倾向于通过区政府.而对中介机构却不是很信任。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但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要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广阔的就业途径和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土地托管是广大农民顺应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后积极探索土地经营的一种新模式,是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益尝试。供销社顺应“三农”工作形势,推进以土地托管服务为切入点的服务规模化,探索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效解决当前“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农地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地制度的变迁经历了四个阶段:实行“耕者有其田”,确立自耕农体制阶段;放宽土地所有权流转限制,建立“自立经营农户”阶段;鼓励土地使用权流转,提高农地利用效率阶段;鼓励土地向“合意的农业生产单位”集中,提高农业竞争力,突出强调农业多功能性阶段。日本农地制度的变迁给我们很多启示:强化土地承包权,农地的流转应以其经营权流转为主;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协组织;推行农业人养老金制度:培育农业专业经营主体——“认定农业生产者”;农业现代化要同时兼顾保障供给、农民收入和环境保护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农村实际.积极完善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体系,建立支农贷款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小额信用贷款为基础,农户联保、抵质押贷款、保证贷款等为补充的农户贷款体系,解决农户贷款难,同时保障信用社贷款资金安全;建立支农信息体系,发挥信贷导向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建立支农综合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14.
虽然中央为农村改革发展和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尚处于新旧体制过渡时期,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困境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产品流通体制,发展企业化的批发市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民营农场制度、创新农村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制度,将为破解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制度困境提供有益出路。  相似文献   

15.
调整农业结构既是我国农村改革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调整农业和农产品结构;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推进农村城镇化,调整农村劳动就业结构;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策引导,增加公共物品投入,完善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呈现农场化经营趋势,家庭农场适应规模经济要求,代表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服务于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必然要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根据山东省潍坊及德州地区家庭农场的调研情况,土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难题,农民土地产权效力弱的状况急需改善。"三权分置"政策在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依照产权细分和促进土地产权交易的路径进行制度完善,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体制的制度缺陷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是造成我国农村金融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步伐。其主要内容有:改革现行的二元金融体制;消除政府对农村金融业干预的“路径依赖”;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创新;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适度放松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继续坚持集体所有制,但要加以完善;二是国有化:三是私有化。三种主张各有其优点,也各有局限。选择土地制度创新路径首先要明确如下几点:第一,不同地区的土地有不同的功能,因而应有不同的制度安排;第二,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应当有不同于工业生产的特有经营方式及其所有制基础;第三,任何土地制度的创新都应建立在对现行土地制度全面、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第四,要辩证地、历史地看待土地制度创新所带来的后果。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提出了实行国有制、集体所有制、私有制三者并存的多元土地制度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户贷款困境影响着我国农业生产的投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构建中国农地金融制度,必须明确农户土地承包权的财产权性质,为农地金融制度奠定法律保障;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为农地金融制度构建市场前提;改革完善现行农村合作金融制度,为农地金融制度创造运行条件;政府积极参与支持,为农地金融制度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超过1亿吨,成绩可喜。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我国农村实行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通过对中国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30年来,在实施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过程中,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组织化是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经营领域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