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辽宁省1982年以来近30年的数据,分析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增长及提高三个产业增加值的作用,并从资本效应、出口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具体剖析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辽宁省应该进一步提高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质量,把"五点一线"全面开发战略与"两大基地"和"三大产业"战略很好地结合起来,并采取多种措施来充分发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资本效应、出口效应和技术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西北五省(区)2000—2014年面板数据,研究该区域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传导机制上,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要素注入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竞争引致效应和就业扩大效应来影响区域间经济差距。实证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都显著缩小了其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当考虑人力资本变量时,发现该区域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存在人力资本门槛效应,而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时,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差距存在"U"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转向以内生驱动发展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皖江城市带2010年1月被国务院批复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本文综合分析了示范区内33家上市公司承接期以来的财务竞争力,发现整体而言,公司财务竞争力不强;但较之新兴行业公司,传统行业公司财务竞争力较强。这意味着可持续提升承接地企业财务竞争力的路径是:承接初期,更需重视传统行业公司高新化,因为传统产业对要素成本敏感,是承接地承接初期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其次是培育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还须理顺价值链体系,减少移入企业的价值替代效应,发挥其溢出效应和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经济效应的视角,构建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显示,福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对福建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大,但对带动福建产业升级方面的效应有限;台资企业给福建带来的产业关联性不高,台闽产业转移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福建在引进台资行业结构方面处于落后局面。福建省应加强决策,在发展规划、对接模式、分工布局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5.
承接产业转移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文章利用皖江城市带十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规模、劳动力成本和路径效应对吸引外来资金均有正向拉动效应,并提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移即企业的扩张式迁移是实现区域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环境会对承接地区企业财务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迈克尔·波特认为影响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能力取决于4个方面:要素条件、国内需求、相关供应商和支持性产业及企业战略和结构。本文以皖江城市带内上市公司为例,从钻石模型的4方面选择财务指标,探究承接产业转移如何影响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变化。本案例研究对承接地其他企业提升其财务竞争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作为一揽子资源协议,可以对承接地产生多种效应。通过对江西新余承接光伏产业转移这一典型案例的系统研究,认为新余对光伏产业的承接,主要存在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就业效应和制度效应。在这四类效应的综合作用下,新余市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河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设立示范区将为河南省产业承接带来示范效应及扩散效应,同时,其阻滞效应、极化效应等也将给河南省产业承接带来冲击和挑战。河南省要充分把握示范区建设的难得机遇,趋利避害,积极调整产业承接战略,力争做到"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9.
引导国内产业转移的合理推进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承接地经济发展往往被视为首要目标,但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综合评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承接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1)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显著促进了承接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承接地碳排放的短期增加;(2)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在长期内对承接地经济的促进效应持续增强,而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3)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对承接地的经济与环境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协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参考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从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两个角度.分析了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动因。指出对于跨国公司和东道国而言,双赢的策略是发展集聚经济。东道国成功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机制可以分为产业耦合和产业升级。在产业耦合层次,集聚经济应建立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地方协力生产体系;在产业升级层次,集聚经济应克服锁定效应,不断沿着价值链向上攀升。政府吸引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重点应该从提供优惠政策转向建立地方协力生产体系:并且要为国内企业创造与外资企业平等的竞争环境,不断地发展、壮大本土企业。  相似文献   

11.
实现区域间梯度发展,产业转移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金融支持至关重要.我国中部地区金融制约对于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研究产业转移中的金融支持效应,认为金融市场能够聚敛资金、优化配置、调节需求、反映信息、推进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承接转移时金融制约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主体和重要动力源,是承接工业经济、配置工业用地要素的重要平台,其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影响效应是评估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效果的重要内容.以不同城市在不同时间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7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抑制效应阶段性特征明显,且其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3)城市间发展差距的存在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具有冲击效应,显著影响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政策效果.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城市间政府合作,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通过城市间分工协作,使市场机制在工业用地要素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此外,要明确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消除妨碍要素配置的各种行政壁垒,通过市场来体现工业用地出让竞争价格.  相似文献   

13.
张柏林 《大众商务》2010,(10):53-53
抓住当前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河南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优势,面临的问题,最后从环境、配套、人才和载体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推进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及其效应方面的研究文献,发现近年来的国际前沿成果向微观领域发展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已深入到企业内部的生产组织层面或工序层面.对我国而言,今后应加强研究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构建产业集群式转移驱动中西部地区制度创新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产业集群式转移驱动制度创新的基本路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式转移对承接地的正式制度创新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对非正式制度创新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产业链主体行为是制度创新的重要中介变量;非正式制度创新最终会促使正式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抓住当前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河南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优势,面临的问题,最后从环境、配套、人才和载体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推进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转移和承接的类型划分,该文从移出地与承接地两方面,对不同区域主体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推拉力及横亘在二者之间的中间障碍因素进行了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推拉模型和动力耦合图。移出地和承接地之间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及其相互作用决定了两地关键性企业及相关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决策,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则是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引导国内产业有序转移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途径。文章构建产业转移微观决策模型,就企业异质性对转移倾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承接地具有比转出地更低的边际生产成本的情景下,企业转移的基本条件是承接地与转出地的劳动价格或资本价格的差异达到某一阈值;企业规模、生产率与企业转移倾向正相关,劳动强度对企业转移倾向的影响大小取决于企业的要素密集度与承接地优势要素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产业构成、财政收入、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在安徽省的重要经济地位,对皖江城市带与铜陵市经济发展进行了梯度剖析,对铜陵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产业选择做出了判断,论述了国内外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并得出相应的启示,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铜陵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江苏产业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技术的进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了新的趋势,这些新的趋势为我省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在新的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的背景下,分析我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