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受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法律制度不健全、自身信用度、农村金融功能缺陷和信贷产品缺失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才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东金 《全国商情》2009,(21):78-82,72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选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才会有明显改变,只有选好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广大农民才能真正走上致富之路,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相似文献   

3.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要让广大农民致富,还要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要重富裕,也要重文化。要“两条腿走路”,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健康、和谐发展。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去建设新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历来重视农民问题,他认为革命战争时期要依靠农民,在新民主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建设时期更要依靠农民.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智慧,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持续有效进行,才能保证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理论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仍普遍存在着农民主体地位缺失、投入不足以及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内容落后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涵盖了地方政府、村级组织、农村居民这三个层面。为更好地推进和落实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采取完善考核机制、改革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建立农村文化工作监督机制。只有从这些方面着手,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出发,文章分析现行农村组织形式对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民主管理的影响,提出了创新农村组织形式的构想。建立农民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转变村委会职能是从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上保障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的稳定。我们只有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找出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深层原因,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在稳定农村,发展农村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减少农村污染,保护农村生态,建设整洁乡村。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农村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农民,没有新型农民,就不可能建设新农村;没有农民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村现代化。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如何样培育新型农民呢?一、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1.夯实物质基础,培养发展观念。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一个人的生活需求首要目的就是解决生理需要,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才会把生活追求放到更高层次的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上。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农民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2.促进城乡交流,传递开放观念。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城乡交流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学到了新的知识技能,自身素质得到迅速提高。要利用他们在外见多识广的优势,向家乡传递致富经验,提供经济技术信息,为本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农村生产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促进农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朝着现代文明转变,使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3.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业观念。要重点培养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主动学习农...  相似文献   

9.
农民培训是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培训是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只有对农民进行实用的技术培训,造就一批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文章主要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阐述农民培训的价值,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对农民培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运行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收支结构,并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过去没有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只有针对农村金融供求的新变化,增加金融供给、调整金融产品结构,才能较好地解决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法制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农民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贫困,数亿农村人口的生活和健康受到影响。文章采用利益和权利作为理论分析工具,通过对农村环境的恶化现象的理性分析,揭示现行环境法律制度的不足,进而对我国现阶段农村环境问题作了回答。并对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法制建设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破解河北“三农”难题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河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方面存在较多难题,分析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制约因素,研究表明:破解河北"三农"难题的对策是,根据河北的特点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以生产要素股份化为主要组织形式实施农业的产业化工程,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新型农民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目前,一些农民中存在一些不良思想,直接影响了和谐社会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首先要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消除各种不良的思想,同时,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相结合,妥善处理农村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发展循环型农业是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本文在阐述循环型农业的内涵基础上,通过分析循环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意义,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而言,社会资本所蕴涵的参与网络有利于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信任社会资本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农民合作与生产发展;互惠规范这种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新农村的团结互助和乡风文明的水平。而现阶段,农村社会资本缺失是制约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将分析我国乡村社会资本的现状并探讨提升乡村社会资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我国长期面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21世纪,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率;二是建立农村市场体系,即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农村金融市场和农民劳动力资源开发培训市场;三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为劳动力转移创造制度条件;四是改善分配制度,提高农民收入,同时须推广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积极运用价格杠杆,着力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突出的价格矛盾和问题,要求运用价格杠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各项惠农价、费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价格服务工作,提升为农服务水平.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要切实为广大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使各种惠农的价格政策走进农村千家万户,从而大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吉林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是认知的,也抱有极大的热情。但现阶段也存在着“三差”(基础设施差、生活环境差、集体经济实力差)、“三难”(农民增收难、受教育难和组织难)、“三忧”(农民担忧搞政绩工程、一刀切和一哄而起)等妨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对此,农民提出了包括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规划先行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承包地退出补偿是对离农农民放弃合法土地权益所造成效用价值损失的合理补偿,是增强离农农民承包地退出内在动力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各地在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对离农农民承包退出补偿的探索,存在补偿依据不清、补偿构成不合理以及补偿资金不足等问题。承包地退出补偿是对离农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所造成的所有效用损失进行的补偿,应包含对承包地的"生产资源价值""保障价值""财产预期价值"和"其他价值"的补偿。目前我国各地农民的离农程度、离农类型差异较大,应分情况、分类别建立差异性的承包地退出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