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今阶段,电子技术和互联网迅速发展,金融领域工作者将其融合并创立了一种新兴金融支付方式——互联网金融支付。便捷、平等、人性化、数据化的金融支付体验使得互联网金融支付模式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支付快速发展并不断成熟,受到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关注和用户的喜爱。本文以支付宝为例,将互联网金融支付与传统金融支付相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互联网金融支付的优势与风险,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自金融诞生以来,就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资金,所以金融行业对于信息需求和处理都是较为强大,这些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当今时代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所以金融行业也是受到了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借助与互联网的计算方法和思维方式,金融行业自身的功能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支付体系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改变了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的货币形态和运行效率,进一步促进了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提高影子银行的发展速度。面对此种情况需要对于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进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鼓励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起,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方面,逐渐出现了例如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众筹平台以及数字货币等一系列新的金融方式。然而,由于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来说,拥有低成本、高效率、群体广泛以及完善的风险控制能力,因此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主要目的是介绍互联网金融在目前的发展情况,并且对我国传统金融模式与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相对比,系统阐述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支付平台不断渗透金融领域,相继推出各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引起了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新趋势.在对比分析常见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基础上,以百度“百发”为案例,总结出互联网支付平台经营金融理财产品的一般模式,探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运作的风险控制问题以及其对传统金融理财机构的冲击和倒逼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传统金融,它改变着传统金融的支付方式,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支付方法。研究人们在购物中对移动支付的选择倾向成为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调查购物中对移动支付的选择倾向获得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实证研究线下购物中人们在传统移动支付方式和依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新兴移动支付方式之间的选择,并进一步探索影响这两种选择的因素。研究发现,线下零售消费过程中移动支付方式的心理选择受到消费者的个性特征、系统因素,以及社会因素通过感知收益和感知风险的间接影响,而感知收益和感知风险在影响移动支付方式的选择过程中又受到支付经历和使用经验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的影响,改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影响到货币的供和需,进而会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剖析了第三方支付工具交易量对我国货币市场的影响,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现代化信息科技,不仅对人类社会金融模式的构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还为传统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以高中生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对传统金融发展带来的挑战,并对互联网金融在发展期间各类风险问题的防范措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金融业务为主的各大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开始异军突起,这使得互联网消费金融开始成为传统金融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新时期下,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更是具备了继续壮大的条件,但是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创新,尤其是在现有的金融模式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本文则正是根据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特点与发展现状提出了推动其创新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促进我国互联网消费行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背景、变化和创新的研究出发,并以蚂蚁金服有全体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例,总结其发展模式的创新历程。通过对蚂蚁金服互联网生态体系的研究,以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征信和互联网银行的三种视角归纳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来源、实施途径和市场效果,对以蚂蚁金融为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进行整体的总结并得出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而金融互联网则是对传统金融服务的升级。本文从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概念、功能、相互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通过列示现有各方观点,对观点进行评析,揭示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都会对金融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金融互联网才是未来银行业大势所趋,差异化经营有助于传统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结合的新兴业态,互联网金融以其快速发展、潜在风险和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而是在互联网时代金融市场的重构和广义资产证券化过程,它重新定义了货币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将促使现实经济不断向无摩擦一般均衡市场状态演化。因此,不仅要关注互联网金融运营机构自身的风险情况,而且要着眼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建立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促进市场主体交易活动效率提升的制度体系,鼓励有利于完善市场机制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建立基于市场功能的监管制度,并完善信息披露和交易规则。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技术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生五大因素.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产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及如何在这一轮互联网金融热中占领高地,突破传统业务的束缚,拓展盈利空间,实现线上线下的交互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技术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的介绍,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生五大因素。接着,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产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并乘机在这一轮互联网金融热中占领高地,突破传统业务的束缚,拓展盈利空间,实现线上线下的交互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这不仅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必将对商业银行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支付类、融资类、理财类和保险类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严重冲击着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传统业务,对其提出了严峻挑战.商业银行只有深度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搭建P2P网贷平台、重视服务中小微企业、创新不同梯度的产品体系、建立综合电子商务平台,才能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各平台发展经常面临资金困境,能否及时获得风险投资突破资金瓶颈显得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投资,采用实物期权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为偏好,研究发现:需求漂移率和政府优惠力度的提高,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产生正面影响;而需求波动率和无风险利率越高,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越小。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要获得充裕的发展资金,一方面需要平台强化自身业务创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平台经营行为,以维持业务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支持和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16.
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是一种现代税收征缴模式。通过横向联网逐步实现税款申报、缴纳、划解、入库和对账业务的电子化,既方便了纳税人缴税、简化了业务操作、降低了缴税成本,又加快了税款入库速度,实现了税款征收信息在财政、税务、国库部门间的共享,带给纳税人的是"足不出户"办税的实惠和便捷。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对银行的创新能力产生影响,选取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的创新能力进行度量,并对中国62家城市商业银行在2009-2013年的经验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与城商行的创新能力呈负相关关系,表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削弱城商行的创新能力。同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相较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互联网金融对城商行创新能力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显著,即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商行创新能力下降的幅度也更大,说明中西部地区的城商行应对抗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8.
金融互联网情境下的银行“触电”战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冲击下,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进行互联网化,很多商业银行悄然进军电子商务领域以对抗互联网电商巨头对金融业务的蚕食。运用博弈论分析金融互联网下商业银行涉水电子商务的动机及竞争的短期均衡状态。出于个体理性,银行在电商化行动中的占优策略是(进入,进入),电商促销活动的短期纳什均衡策略是(进行,进行)。并采用仿真方法模拟银行对电商化及其促销活动的反应以及产生的均衡结果,进一步说明了银行选择电商化策略的必然性,最后得出短期竞争均衡是各商业银行电商化投资存在过度竞争并将处于亏损状态。  相似文献   

19.
郝俊香 《西部金融》2014,(11):54-57
在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就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特点、存在的风险及其系统传染性进行研究,最后就如何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