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不同省域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市场潜能是区域经济关联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建立基于企业经营行为分析的市场潜能、溢出关联及省域经济增长研究模型,揭示出市场潜能通过溢出关联影响省域经济增长的规律。然后,基于1997-2012年31个省级区域的数据,在省域经济关联的背景下,分别运用非空间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三种异质性市场潜能———本地市场潜能、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对省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弱与显著性。实证表明,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驱动作用强劲,但贡献率不大;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显著;而本地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对省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显著,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对经济具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交叉项分析表明,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分别与本地市场潜能、国外市场潜能之间表现为互补关系,而国内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7年-2010年中国31个省级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索了中国省域农业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重新检验了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并揭示了各影响因素对我国省域农业发展的空间作用机制.结论表明:中国省域间的农业生产行为呈现显著为正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分布呈现局部聚集特征;相邻地区间农业生产行为存在复杂的空间经济联系,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挤出效应同时存在;在外生技术进步假定下,现阶段推动我国农业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是化肥和劳动力,但土地的作用较微弱,机械投入的促进作用亦尚未显现;自然灾害仍是抑制农业增长的重要原因.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规范农业发展的空间秩序、合理引导农业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及构建区域统筹协调的农业分工和合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省际劳动就业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而且邻近省域就业的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对本省具有正向影响,但各地区经济结构的不断趋同使得空间溢出效应远小于空间依赖性.在影响省域劳动就业的因素中,技术进步、市场化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有显著影响,工资水平、工业化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人口城镇化水平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性对就业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不同省域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差异可以建立和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来研究,分析2004~2007年中国27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存在空间依赖性,旅游消费行为受到本地旅游消费和相邻省域旅游消费的共同影响,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对省域旅游消费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为此,政府在制定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政策时,必须考虑旅游消费引导的空间作用机制对不同省域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差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京津冀地区2000—2016年1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地区专业化指数方法,对京津冀地区产业同构程度进行测度;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产业同构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入空间溢出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通过两种不同的空间加权矩阵——地理距离加权矩阵和产业结构溢出矩阵,分别考察产业同构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产业专业化程度稳步提高,但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产业同构程度不断上升;产业同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均表现为负向。  相似文献   

6.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结合2006—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研究我国省域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资本存量、R&D人员投入、知识存量明显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且各省域之间存在显著的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效应;邻近省份的R&D资本存量、R&D人员投入、知识存量对本省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中知识存量的作用最大,R&D人员投入的影响次之,R&D资本存量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经济增长效应。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了中国环境规制、FDI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环境规制、FDI抑制了就业增长,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却促进了就业增长;而分区域看,环境规制和FDI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和FDI对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和FDI对就业存在负向影响。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省域环境规制对就业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FDI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FDI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不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各级政府应逐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当地实际提高引资效率,积极引导FDI向第三产业转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8.
在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空间视角解释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中国2005—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人才集聚与技术创新不仅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同时通过知识溢出、技术溢出、协同效应其对邻域地区经济增长也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地区而言,东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中西部地区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才大量流失对经济产生负向作用;地区间经济增长不能趋同的一个原因是人力资本吸引效率存在差异,人才往往在吸引效率更高的地区集聚。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11—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以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强度、人力资本、金融发展为控制变量构建模型,实证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各市的科技创新对本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市的科技创新对邻近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科技创新空间外溢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综合测度及其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效率、结构、环境系统三个维度构建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2003—2012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测度,揭示其总体水平及各子系统质量水平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空间关联指数方法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其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0年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整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且子系统质量水平与整体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邻省域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质量水平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域,并向内陆扩散,质量水平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西部省域,且省域数量不断减少;进而提出提升旅游产业效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人才、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等对策建议,为推动中国旅游业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提升旅游经济增长质量和发展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能源安全既是一国国家安全的核心构成部分,也是一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我国能源资源条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尽快摆脱主要依赖高能耗与高碳(污染)排放的方式而转向低能耗与低碳(污染)排放的低碳经济,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能源安全约束日益强化趋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受制于能源资源、自然生态环境、能源技术、能源建设发展等条件的约束。应通过创新能源技术、转换能源消费模式、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以及能源管理体制等措施来确保能源安全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肃省2000年—2009年碳足迹动态变化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碳足迹对能源资源的使用量、经济增长及人口增长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以对人口增长的敏感性最大,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不可避免地引起各种能源消费量的增加;碳足迹对经济增长的敏感性从2001年—2009年不断减弱,主要是由于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仍需从各方面努力,加大力度降低碳足迹。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调整的低碳效应测度——基于NSGA-Ⅱ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中国面临高速发展与低碳的深层次矛盾,产业结构调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低碳发展途径;为测算产业结构变动产生的低碳效应,本文构建了投入产出多目标优化模型,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模拟运算,求得Pareto最优解集;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缩小范围,集中关注产业结构因素,更具针对性,所采用的遗传算法在该领域内运用得还不多。结果表明:在保证稳定增长与就业的前提下,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减少碳排放的手段仍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应推动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低碳型第三产业;节能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应用,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的协调一致,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背景下城市化模式必然从传统的高碳化向低碳化转变,低碳城市化已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化模式的战略选择。低碳城市化是以低碳经济理念引领的城市化。四川省的低碳城市化战略选择应将重点放在以低碳化发展为导向,加快省域新型城市化进程,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全省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培育低碳消费市场和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人们和政府关注的热点,它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并制约经济持续增长.因此,改变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迫切任务.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它是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当前低碳经济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效对策措施,确保低碳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6.
推进福建经济发展由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能源经济的转变,是顺乎世界潮流合乎福建省情的现实需要,更是福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从福建省情方面来看,当前继续降低碳排放量存在着资金、城市化等方面的压力,因此要以低碳技术助推绿色经济,以低碳能源促进结构优化,以低碳金融引导经济增长和以低碳理念导入城市发展来走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变化困境。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配置,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将为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赢得发展的先机。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是广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乃至全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其低碳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尤为重要。"强化政府规划指导与监管"、打造"生产—服务—消费"三位一体的低碳经济链"、"开展CDM机制的国际合作"和"充分发挥城市低碳发展的辐射影响力",这四个是从北部湾经济区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出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将对广西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人口大规模跨地区流动是我国大城市人口膨胀的主要推动因素。利用城市市辖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估计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市辖区人口规模在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62个;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为例分析非市场手段调控人口规模的效果及其成本,结果表明以地方政府行政手段为主的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一旦放松调控,城市人口在短期内即迅速回复到其应有的状态;对日本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和增长演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人口在不同地区和城市流动的关键因素;对广东省各地级市人口演变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由珠三角核心城市流向外围城市主要是伴随着产业转移的人口回流。在市场经济框架下,不能主要以行政手段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而应主要采用市场手段来调控城市人口结构,如产业升级与转移。  相似文献   

20.
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道路是发展大势和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立足现实国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能源禀赋、科技水平等诸多困境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