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文章结合徐志摩的诗文和个人生活经历,对茅盾的《徐志摩论》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深刻剖析了徐志摩思想、行为,进而得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认为其为爱国的纯情诗人。  相似文献   

2.
对徐志摩名字号作全面系统的考察,主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对徐志摩①出生时,父亲取的名、字、号之意做说明,以了解徐氏家世的某些特点,窥见其父取名时的用心良苦和殷切期待;二是对“志摩”名字的由来及含义做梳理与考辨,以廓谬说、正视听,了却一桩公案;三是对徐志摩的笔名、别号资料作广泛、耐心而又细致的收集及具体统计;四是对外文名则做新的阐发,发前人之所未发,且有些许新论。至此,徐志摩名字号问题得以釐清。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什么是诗质美,论述了应该如何评价徐志摩诗中突出而独到的诗质美,指出尽管过去对徐志摩及其作品的评价因各种原因而有失公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被有所忽略甚至有所贬抑的美质就凸显出来,这种诗质美不仅属于诗歌,而且属于整个文学艺术,因此应对其予以公正和充分的评价,还其本来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的散文,清丽淡雅、含蓄深沉,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风范;徐志摩的散文,富丽浓艳、浪漫灵动,正是文化游子对家园文化的扬弃与对西方文化的热烈认同。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正直爱国”的爱国情怀,与他早年的政治意识有关。他爱家乡的情怀,还体现在用硖石方言写诗,《一道金色的光痕》颇具代表性。作为一个浪漫诗人徐志摩,早年还曾参与过海宁地方志的校勘。这既与他学养中的历史功底有关,又与是梁启超学生分不开。剑桥影响了徐志摩的文学发展,反过来,徐志摩的文学又影响着英国文学界。  相似文献   

6.
作者把徐志摩放在整个新诗发展过程中进行分析,通过把他与同时代的其他新诗人进行比较,说明徐志摩与生俱来的诗人禀赋使他的诗成为中国新诗最初阶段的第一个高峰,进而深入分析其诗歌最明显的关学特征:轻柔感、音乐感、形式感。  相似文献   

7.
嘉兴名人研究王国维咏潮词与人生忧患…………………葛金根(1,67)王国维的治学方法及其启示………………徐志平(1,70)徐志摩在新诗中……………………………章景曙(2,41)对徐志摩的再认识———试论茅盾的《徐志摩论》顾永棣(2,45)………………………………………………………难忘心底默默盛开的百合———徐志摩的康桥情结毛梦溪(2,52)……………………………………………………从徐志摩的诗质美想及其他………………石英(2,55)承先启后探新求奇———顾况诗文纵横谈陈耀东,陈思群(2,57)……………………………………………………从陈学昭…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熟悉江南小城镇,其诗歌《盖上几张油纸》《一条金色的光痕》《太平景象》、散文《我的祖母之死》、小说《家德》《老李》《船上》均为江南小城镇文学。徐志摩的江南小镇城文学展现了江南的诗情画意,抒写了对于亲人、同学和家仆“浓得化不开”的情感以及对于穷苦人的同情。徐志摩热爱江南小城镇,但作为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海归”,其江南小城镇叙事常常以“他者”为视角。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之新诗,其实也是其父徐申如的民主、先进、科学的思想和言行潜移默化而造就的。如说徐志摩的身体哲学关键词是“自由开合”与“浪漫复调”,那么,与之对应的徐申如的身体哲学关键词便是“居旧企新,随势化仁”。徐志摩和徐申如的身体哲学,让我们在原本认知能力之生理局限上的突破,有着具有了不断可塑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诗歌创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能融贯中西.他的诗歌是西方现代文学思潮与中国古典文学精华的结合体,弥补了新诗在对旧诗的抗争中忽视了艺术形式追求的这个大缺陷.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留学剑桥时在画家罗杰.弗莱的影响下开始接触西方后印象派绘画,从此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产生了"单纯的信仰"。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对后印象派绘画的引入和传播工作之中,广开渠道,多方宣传,除了参与组织画展,利用《新月》《美展》等"公共空间"介绍和传播外,还充分利用"私人空间"向画家和学生推介。不仅如此,长期的艺术熏陶,也使得后印象派绘画融入到了他的诗文创作中,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杰出的古生物地层学家许德佑先生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许德佑先生年,青时留学于法国蒙伯里大学地质系.回国后,他致力于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古生物的研究工作。他注重实践,潜心钻研,写了大量科学论文,为地质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在赴贵州西部做地质调查时,遭土匪枪击殒命,年仅37岁.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追求进步,勇攀高峰,为科学献身。使人永志难忘  相似文献   

13.
许浑是晚唐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其诗歌格律工稳、偶对精切;工于闲适;善于怀古。宋初“晚唐体”的代表诗人林逋在诗歌意境、创作技巧等方面对许浑诗歌皆有接受与超越。林逋对许浑的接受表现于两点:首先在字词的选择上承袭许浑;其次是诗风同宗,平淡闲适,在艺术上相近却不相犯。  相似文献   

14.
<虞美人>是我国词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可以说是李煜的绝命之作,其词的英译版本也有许多.该文通过对许渊冲、龚景浩、徐忠杰、Frankel以及张炳星等五种译本的比较,探讨诗歌翻译的艺术性与复杂性.五种译本在思想内容、形式以及风格上各具特色,都有出彩之处,但也都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