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是贯穿于经济发展史或商业发展史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因此,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也贯穿于整个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经济周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诱因,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周期理论也就呈现出不同的视角和分析重点。在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流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经济周期理论纷呈,而关于经济周期的实体经济诱因和虚拟经济诱因的探究无疑是理论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把握这条线索有助于我们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周期问题。  相似文献   

2.
价值理论是自经济学创立以来众多经济学家论述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构建整个经济学大夏的理论基石。在价值理论的历史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两种价值理论在理论依据、分析方法、研究的层面等方面均不同。对两种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可使我们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对其进行重新认识和不断创新,以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现存的某些问题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数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论文对数量经济学学科性质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认真剖析,指出:数量经济学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质的分析的基础上,融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信息科学于一体,以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研究经济现象内部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一门基础性理论与方法论学科,也是一门发展中的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是经济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4.
回顾劳动经济研究的历史,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似乎一直主导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但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对劳动经济学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通过比较制度经济学范式和主流经济学范式的两本经典教材,结合对劳动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研究,可分析两种研究范式下劳动经济学的不同。劳动经济学发展至今,是一个见证制度经济学范式在劳动经济学研究中衰落、主流经济学范式逐渐取而代之的过程。它验证了“科学进步”的过程理论。同时,在未来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主流经济学范式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交易费用经济学是指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单位来解释企业、组织及其制度的形成、存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经济学学说。然而,交易费用经济学概念混乱,悖论多多;同时存在许多现实与历史的逻辑问题。所谓的范式革命也终不过是对效率概念的狭隘理解,更多的是交易费用经济学家自言自语。严重误导了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考察,在对主要经济学观点中的人力资本思想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提出人力资本虚无论、存在论、增值论、投资论、运营论等五个阶段的划分,以期对人力资本理论历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学主要是一门实证社会科学,实证方法应该是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甚至是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础所.在但是一直以来作为与实证方法相对应的规范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都未得到应有的肯定与重视。因此为了肃清存在于经济学研究中方法论上的错误认识,更加具体深入的理解经济学方法中的规范方法与实证方法,本将从二的理论界定、发展历史回顾及其整合的基点三个方面来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国际旅游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历史做了全景式考察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支持本学科发展的若干基本理论、基本命题,并得出关于当代西方旅游经济学研究中的两个主要特征与趋势:一是日益重视运用旅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国际旅游中的非经济因素的研究;二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非均衡旅游(metatourism)”现象。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使当代国际旅游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与前沿课领域得以清晰化,并在界定当代国际旅游经济若干特征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对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以来,杨小凯等人将古典经济学中用分工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论述发展成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堪称是贸易理论领域的一次革命。它与传统贸易理论的不同在于所依托的经济学框架不同。它在一定程度上将贸易理论整合到统一框架下,收正传统理论的错误,将国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统一起来,解决递增规模报酬与竞争市场相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多集中在模型的解释和应用方面,而对其理论产生的原因、背景和学术渊源等内在逻辑却少有关注。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产生是证券市场“潜在利润”增加导致其制度变迁的结果,在该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几十年中,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发展及其成果构成了它的理论背景。而一般均衡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以及信息经济学等则构成其学术渊源,它们之间具有历史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1.
程恩富教授较早地指出了我国在传统和现有经济学理论模式分析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弊病,并主张科学地重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即以世界经济和人类经济的发展历史为背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多类模式相对照,重点从中外社会主义经济的多种实践中,实证地描述出经济事物变动的基本现象,科学地提练和抽象出合乎经济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范畴和原理。为此,程教授首创了现代政治经济学"五过程法体系",领军创立了海派经济学和大文化经济学,并撰写发表了大量的独创性、高品位学术著作,对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法经济学作为法学与经济学交叉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已从非系统研究进展到系统性研究,但总体进展缓慢且创新性少,重基础研究而轻部门法研究,重规范分析而轻实证分析和数量分析.法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全面吸收多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创建中国特色的法经济学体系,从基础研究转向部门法和实务研究,并成为独立课程和专业.因此,当前的研究应当是立足改革、创新理论,基础研究与部门法研究同时进行,加快理论向法律实践的转化,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区域经济学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基础理论研究仍很薄弱。因此,加深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是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中,应关注区域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在基本理论问题上要重点研究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以促进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樊纲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一书从基础理论层面全面考察了现代三大经济流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三者都是"片面的科学"。各种理论的"片面的科学性",也就意味着它们需要并能够相互补充。三大理论的综合,为转变"苏联范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三十年来,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呈现出两种融合范式,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由古典向新古典演化,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异端经济学的融合,同时,也普遍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即研究的主题转换了、研究的领域扩大了、研究者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派主要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经济学等。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最近数十年中在西方经济学界发展起来的新的分析工具和新的研究方法的自觉应用,以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过时的、不应再“坚持”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制造“传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割裂与对立的理论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指出邓小平理论等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是一脉相承的源与流的关系,是继承、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不能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否定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应系统地深入地掌握,都不能照搬照套,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主导,不能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导。更不能用西方经济学挤压和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7.
从空间经济学发展历史来看,空间经济学发源于一般经济学,是一般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运用一般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经济空间。由于经济空间的复杂性、独特的结构与不可完全测度性,二者开始分离,然后不断融合,但是空间经济学还没有完全融入一般经济学。空间问题成为经济学的前沿,二者的完全融合有待于双方的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的经济思想历程是在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大舞台上逐步展开的。其所著《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一书主要是总结了现代经济学的成果;《"苏联范式"批判》一文,是对束缚改革实践的教条的宣战;《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则是第一次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尝试,实现了从学习西方经济学到运用西方经济学的跨越。因应中国目前的市场化改革提出的理论需求,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分析",樊纲开展了过渡经济学的研究,其代表性成果为1996年出版的《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书。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而中国社会的文化伦理和现实环境却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中国经济学人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很难做出相应贡献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实质发展贵在思维本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