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益诉讼是公民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它不要求原告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而同传统的诉讼相冲突。尽管如此,行政公益诉讼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行政法治方面有着独特的制度价值。参考国外立法例,我国应该引入行政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民事诉讼法》的出台,人们对公益诉讼的关注度也显著加强。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的频繁出现,公共利益遭受严重损害,使人们对公益诉讼的认识变得急迫,也对哪些主体能够提起公益诉讼,自身如何行使手中的权利保护公共利益感到疑惑。本文将试从公益诉讼的概念,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原告以及如何促进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等方面阐述公益诉讼的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践目的是国家试图以司法权的名义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免受不法侵害.在不同的国家、社会背景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也表现出差异性.作为国家权力架构下的我国检察机关行使公益诉权以保障公共利益是否正当,在理论和实务界还存在不小的争议.如何来看待检察机关介入公益诉讼的正当性问题?本文试图从公益诉讼的本源、我国当前的宪政制度以及公益诉讼的实践来推证检察机关介入公益诉讼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2012年《民事诉讼法》大修的最大亮点是公益诉讼制度的写入,根据修改后民诉法中该制度的规定,为公共利益提起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不再限定为与案件有实体利害关系的人。从立法角度而言,其意义十分重大,这就表明我国立法已经承认公益诉讼适格当事人的扩张。但根据该制度的规定,仅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有诉讼主体资格,而并没有向其他诉讼主体,如个人和其他组织放开。笔者认为,国家不应对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制过多,而应允许为维护社会公益的个人和其他组织成为适格的公益诉讼主体。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益诉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监督行政行为。现行《行政诉讼法》没有就公益诉讼作专门规定。 应当借鉴有关国家的立法经验,尽快在我国行政审判领域内构建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公益诉讼是基于传统的行政诉讼的法律关系建立起来的,目的是为了监督政府依法执政。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将结合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的实践,阐述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从行政公益诉讼的定义、特征、原告资格、起诉条件、受案范围、立案审查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作为与不作为提起的诉讼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使得各种"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大都被法院以起诉人与案件具体行政行为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为由而驳回起诉或不予受理,因此如何确认行政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就成了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行政公益诉讼,又称行政公诉,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诉讼形式。在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经建立且积累了很多立法和实践经验,本文从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入手,探讨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并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公益诉讼旨在维护公共利益,囿于我国经济程序立法滞后,公益诉讼制度目前在我国尚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将从对公益诉讼的内涵、建立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这三个维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关于股东代位诉讼诉权的属性仍无定论,股东代位诉讼制度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基于对股东代位诉讼的性质及代位诉权基础的分析,提出股东代位诉讼在性质上是一种共益诉讼,股东代位诉权来自股东权中的监督权,并主张从降低门槛、规定诉讼费用担保、设立“激励基金”提高股东的诉讼积极性等方面完善我国股东代位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环境公益诉讼的出现对传统的诉讼法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立法部门应突破传统的诉讼理论瓶颈——"直接利害关系"理论,并借鉴国外关于环境公益诉讼成功的立法经验和司法实践,修改诉讼法,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别程序并赋予公民个人、环保团体以及检察机关以原告资格,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环境和环境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概念、特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从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拓宽,受案范围的确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合理的诉讼费用制度、胜诉原告奖励制度、行政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的设立等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3.
证券领域的违法行为兼具损害公益和私益的双重后果,证券公益诉讼的出场能够弥合既有"私人救济"与"公共执法"治理路径的缺陷,但由于缺乏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证券公益诉讼是否以及如何进行制度建构有待探索.为全面解决证券公益损害问题,实现对公共利益的及时保护,应完整设置民事与行政两类证券公益诉讼制度,区分制度差异准确设定两类诉讼的诉讼主体、适用条件、诉讼请求等事项,并通过强化证券公益诉讼与私权救济、公权监督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互动配合,切实推动证券市场公共利益保护和促进证券监管部门依法履职,维护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法学界一般把公益诉讼看作是民事公益诉讼,其实,公益诉讼是不同于群体性民事诉讼(如代表人诉讼)的一种新型诉讼形式,其适用于损害众多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引起的纠纷,其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因而,赋予主体原告资格,并不一定需要其与诉讼所纷争的利益具有直接利益关系。证券纠纷的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和法律制度环境,决定了在我国未来拟建构的证券公益诉讼制度中,原告资格应依法得到证券投资者保护组织的许可为宜。具体的诉讼制度可采取团体公益诉讼与示范公益诉讼相结合的二元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电子眼"的使用在维护公共安全、预防和遏制犯罪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滥用则会对公民个人的隐私造成侵害。为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规范政府在公共场所安装"电子眼"的行为,我国相关立法应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电子眼"必须遵循比例原则,并规定对政府违反比例原则在公共场所不合理安装"电子眼"的行为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推动社会巨大变迁。与此同时,各种侵害农民公共利益的事件屡见报端。为了周全而充分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尤其是使农民的公共利益不致流失,发展和完善农民公益诉讼制度是理论和实务界都必须直面的课题。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农民公益诉讼的现实障碍,借鉴学界有关公益诉讼的研究成果,谋求完善农民公益诉讼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民事公益诉讼是任何个人、组织以及特定国家机关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与传统的民事诉讼相比,在诉讼目的、起诉主体等方面存在着区别。社会团体的非营利性、独立性决定了其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优势,且诉讼担当、诉讼信托的引入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社会团体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制度构建中,需要在主体资格、案件范围、判决效力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适格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借鉴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有关理论和制度,在分析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及我国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现状的基础上,对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支撑、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一定的阐述。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既是必须的,也是有其法律依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公益诉讼制度:其一,外国的立法状况、概念、分类;其二,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其三,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和要件;其四,怎样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目前的紧迫任务是进行专门的公益诉讼制度立法。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已经提起不少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但不论是从行政机关的视角还是法院抑或污染企业的视角来分析,赋予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都具有诸多弊端。文章认为,将来的环境公益诉讼应将原告资格赋予公民和民间非政府组织而不应赋予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