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庆在三大地域单元城镇化水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农业人口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比较,在四大直辖市中、长江沿岸经济带四大城市中、西部地区三大城市中,重庆的城镇化水平明显处于较低水平,且城镇化速度缓慢。重庆应进一步促进大中城市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小城镇,从而健全和完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实施"适度集中型"农村城镇化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要推进西部城市化进程,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战略必须把握好城市化的推进次序,合理处理好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三者的关系,注重发展农村城镇化,并坚持实施“适度集中型”农村城镇化战略,统筹规划、城乡互动、要素流动、产业集聚,以实现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广西城镇发展较快 ,但仍存在城镇化总体水平偏低、地区间城镇化发展程度和速度差异大、城镇规模等级不合理等问题。解决办法 :充分利用广西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 ,东引西联 ,以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化建设 ;加大西部地区劳动力结构调整 ,培育新的中心城镇 ;加强大中城市建设 ,提高小城镇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特色城镇产业体系是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核心的城镇产业体系,具有产业特色、区域特色、服务特色以及绿色特色等,福建马尾船政文化城要构建以船政文化为核心的新型特色城镇,就要从精神产业体系、旅游产业体系、特征产业体系、附属产业体系和虚拟产业体系等五个方面,关注城镇居民受益、农业现代化和与周边旅游景点相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湖南已进入城镇化推进的关键时期,湖南推进新型城镇化应按照多元化的城镇体系、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城乡一体化、产城融合和城镇建设两型化等思路进行推进;同时,还必须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镇建设要素利用水平,构建生态城镇促进机制和创新城镇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战略层面上看,中国的城镇化必须建立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的资源节约、布局合理的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紧凑型城镇体系;必须发展大城市、发展城市群、发展县城镇,应避免高度城镇化、高速城镇化和美国那样的蔓延型郊区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水平特征、空间特征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格局与态势,提出了吉林省城镇化的空间策略:强化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载体作用;加快重点城镇的集聚发展;突出交通轴线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保护东西部生态环境,提供城镇化生态保障。在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方面,构建了"四轴、两带"城镇轴带发展体系、"轴带、基地、集中区"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双核、多心、四层次"城镇中心等级体系。根据政策导向和区域背景,提出了借助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政策,促进哈尔滨至大连交通轴线向经济轴线转变,促进长春和吉林一体化发展,延吉、龙井、图们、珲春一体化发展等措施,促进吉林省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城镇化建设,城市化则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发展经济,必须注重城镇化的建设,通过城镇的建设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湘西自治州地处湖南西部,经济状况和城镇化水平都相对落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尽快探索出符合州情的城镇发展模式,加快自治州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政策思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城镇化水平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城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瓶颈”.从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城镇化演进对社区发展的影响出发,发现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以城镇建设政策替代城镇化政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缺乏区际城镇化的协调政策等七大问题.结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分析中国城镇化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城镇化发展问题的政策思路应该规划组团式城镇群为核心的区域城镇体系,加快发展农村城镇经济,建立合理高效的城镇化发展融资机制以及建立市场化的农村城镇化管理体制,以此探索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载体建设、优化城市系统、强化城乡建设等为重点,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城镇化滞后、城镇化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河南省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优化城镇体系,全面提升城镇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坚持产城互动发展,推进农业人口有序转移,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实现减贫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城镇化缓慢起步阶段,城镇化进程几乎停滞,对减贫的效力不大,并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期,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有力推动了减贫事业的发展,但城乡差距也被拉大;2013年以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扶贫开发、由“减贫”向“脱贫”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新常态下,应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扶贫开发,尤其应重视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城镇化的减贫效应;要建立和完善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减贫事业的政策支撑体系,并着力推进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统筹、集约发展、规模结构合理的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相对传统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变革,给现行地方城镇化进程中融资机制设计、公共服务提供财政资金保障机制、户籍管理、土地财政等问题提出了严峻挑战。集中剖析现行财政制度设计在实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了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国财政制度变革的顶层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释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的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的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时城市化“推拉”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动力机制相异。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动力机制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刺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理论模型,本章重点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角度,在具体区分规模关联、效率关联和结构关联基础上,经验分析了不同关联作用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基于规模关联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由于市场开放度低、保护幼稚产业发展以及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地位,均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效率低下和相对滞后,由此效率关联促进作用还非常有限;相比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结构差异所体现的结构关联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依赖制造业结构高级化。  相似文献   

15.
将研究指标划分为城市化速度和城市化质量双重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来验证与衡量文化产业与卫生事业发展对湖南城市化综合水平提高的作用力。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对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面积增长存在明显的正向影响,而卫生事业对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影响尚不明显,由此对卫生事业影响力不显著的原因进行了估计,并对湖南城市化中文化产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制度因素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我国西部地区①的城市化进程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点。文章通过对不同时期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的分析,提出西部地区应继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以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组合来加速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制度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受到制度安排的影响,不同制度安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力的作用有很大差别,如果存在刺度约束,城市发展则会由于人为因素而受到遏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安排经历了多次变迁,不同制度安排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制度绩效。城市化的历程表明,城市化的意义不单单在于推动城市进步,重要在于设计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推动农村和城市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8.
缺乏积极的城市化推进模式是中国城市化整体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旨在扩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思路模式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理性选择。基于扩大非农就业的路径选择,城市化促进模式体现为一个政策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收入,降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成本,扩大非农产业市场的劳动需求,完善城市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以东、西部地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西安市、成都市、昆明市这六大典型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的协调程度进行测算,并对东、西部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系列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六大典型城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普遍不高,且呈现出东部普遍高于西部地区的规律;西部城市的旅游产业和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增长态势比东部城市好;旅游产业滞后现象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