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华江 《新智慧》2004,(2B):30-3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选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通过设置“递延税款”账户核算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递延税款”与“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均属于负债类账户,两的主要区别是:“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用来核算本期发生的且纳税义务发生在本期的所得税费用,而“递延税款”账户用来核算本期发生的但纳税义务发生在将来(或抵税权益在将来)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2.
罗长青 《新智慧》2000,(14):44-44
企业所得税核算出现时间性差异时,可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处理方法,如果核算时只要求反映企业的应交税金数额,而对时间性差异给所得税费用所造成的影响不予反映,即可采用应付税款法,这时不会产生递延税款;如果在时间性差异存在时,对所得税的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对企业当期应交税金及当期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分别进行反映,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为递延税款,应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进行单独核算。  相似文献   

3.
崔莹 《新智慧》2006,(3):38-39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债务法又分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逐一分析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基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原因并进行核算;而损益表债务法是从损益表出发,逐一确认收入与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以及该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齐战军 《新智慧》2000,(14):46-46
我国1994年以前,会计法规与税法在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确认和计量方面基本一致,所计算的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也基本相等。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出现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不相等,为此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中,对所得税会计处理作了以下规定:①企业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②所得税作为一项费用,在利润表中净利润前扣除;  相似文献   

5.
1999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有关规定 ,上市公司应根据会计制度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超过税法规定增提的坏账准备(以下简称“四项准备”) ,全额调整所得税税额。由于各年增提的“四项准备”累计数可能随其基数(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消失或计提比率的降低而转回 ,这将等额增加当年的利润。根据税法有关规定 ,对这一增加的利润不再征收所得税。因此 ,这会提升公司该年度的经营业绩。对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企业可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中自由选择。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时间性差异的会计处理。应付税款法不确认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公司某年度应缴所得税等于所得税费用 ;纳税影响法则将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确认为一项资产或负债 ,应缴所得税不等于所得税费用 ,它们之间的差额为递延税款。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在年报中不确认“四项准备”累计数的所得税影响 ,从而使净利润的转移成为可能。而在纳税影响法下 ,在增提“四项准备”的年度 ,确认这一所得税影响为递延税款的借项 ,减少公司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从而增加当期净利润 ;而在“四项准备”转回年度 ,纳...  相似文献   

6.
对企业的经营所得及其他所得进行征税时,会计与税法对损益的计算因时间的不同形成时间性差异,因计算口径的不同形成永久性差异。对上述这两种差异,在会计核算上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一是应付税款法,即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的应交税金数额决定作为费用的所得税科目数额。即借所得税必须等于贷应交税金,在应付税款法下不设置递延税款科目,即使出现时  相似文献   

7.
税法和会计准则对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在口径和时间上有时不一致,产生的计税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通过对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和债务法进行全面的比较,提出我国适用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8.
谈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所得税的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无论是采用债务法还是递延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一般来说都只需要三步即可完成:第一步,计算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应交的所得税是由税法规定的,企业无论采用哪一种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应交所得税的金额都是相同的。因此为使问题简化,可首先计算出企业应交所得税金额。第二步,计算当期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或递延税款)的金额。第三步,根据借贷平衡原理。“倒挤”出递延税款(或所得税费用)的金额。下面将分三种情况介绍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所得税会计处理的简易方法——“三步法”。  相似文献   

9.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得税会计研究的是企业的会计利润与税法规定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如何处理的问题.实践中,一般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会计核算.正确运用这两种方法,是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会计所得和纳税所得的差异,主要有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的时间不同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和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产生的永久性差异两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上述两种差异,应在缴纳所得税时,对会计所得按税法规定加以调整.在会计核算中,可利用税影响会计法和应付税款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李文宁 《新智慧》2004,(11A):27-27
一、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与选择。1.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我国允许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中选择,笔认为,应该尽量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理由如下:①纳税影响会计法综合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即当期的所得税支出与当期实现的收益相配比,属于当期的所得税支出应从当期损益中扣除,而不反映在以后各期;不属于当期的所得税支出,则不应从当期的损益中扣除。②纳税影响会计法能使税后利润得以正确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将税金的一部分递延到以后年度,相当于企业获得一笔无息贷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是极为有利的。③将来国家只颁布税法,对各行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许多具体规定则放权给企业,税法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差异将逐步扩大,从而会出现更多的时间性差异。所以,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逐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④在税率一致的条件下,两种方法在一定会计期内的纳税总额相等,只是各个年度上交的金额不同而已。所得税税率不是一成不变的.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本文拟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会计的影响发表一些看法。减值准备是针对企业资产减值而提取的准备金,是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在建工程等各项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由于减值准备是企业财务中的一项费用或损失,必将对企业的利润、成本、费用的计算产生影响。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具体包括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这两种差异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目前,多数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在应付税款法下,不管税前会计利润是多少,均需按税法规定,将本期税前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应交的所得税。所以,在应付税款法下,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交所得税,对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无需严加鉴定。但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和...  相似文献   

13.
钟骏华 《新智慧》2004,(2A):23-24
所得税会计问题是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难点,尤其是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不仅需要分析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对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分别具有什么不同影响,还要判断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和递延税款的性质,以确定在运算中是加还是减。笔者总结出了计算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应税所得和会计收益、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三组公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部于1994年6月29日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对所得税会计作了如下调整:第一,明确企业既可选用应付税款法,也可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如果企业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则有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方法可供选择。第二,所得税作为一项费用,在损益表净利润前扣除。第三,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应将本期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以净额的方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递延借方或贷方项目内。美国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依据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2年2月发布的第109号公报“所得税会计”(以下简称“第109号公报”)。我国的《暂行规定》由于不是正式的具体会计准则,因此在内容方面较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109号公报简略了许多。本文仅就两者所共同涉及的所得税会计的三个基本问题作一比较。 一、时间性垄异与口时住些异 我国《暂行规定》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区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按其对会计利润及纳税所得的勤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未来的纳税申报时会产生应课税金额,另一是未来纳税申报时会产生可扣除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109...  相似文献   

15.
递延法和债务法都属于所得税会计中对时间性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即纳税影响会计法。在所得税税率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它们的会计处理方法是相同的,但在所得税税率提高或降低时,它们的会计处理方法就有区别。由于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存在时间性差异,对于某一个会计年度,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可能不相等,但通过时递延税款的调整,在递延税款发生和转销后的一个周期内,所得税费用之和与应交所得税之和是相等的。该文通过列表并强调表内项目排列顺序,分析了时间性差异发生和转销的过程、区别以及时递延税款、所得税费用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收到捐赠的非现金资产时,按确认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科目,两者差额部分贷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笔者认为,将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记入“递延税款”科目有以下不妥:第一、按税法规定,接受捐赠的资产在处置即价值实现时才交纳所得税,收到捐赠的非现金资产时,其价值并未实现,就不应作所得税处理。尤其是接受无形资产的捐赠,企业一般持有的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当收到捐赠时,就作所得税的处理,很显然并没有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第二、“递延税款”是企业核算所得税时采用纳税影响法产生的,即税前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因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要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而在收到捐赠的非现金资产时,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实现,不存在着时间性差异问题,人为地作所得税处理,不合理。第三、将未来应交的所得税直接记入“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则会增加负债总额,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对企业融资等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对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在收到时不作应交所得税核算,按确认的入账价值暂时全额记入“资本公积”,待以后领用、价值摊销...  相似文献   

17.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只允许使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债务法,其原因在于债务法比递延法更符合配比原则,且债务法下的递延税款和所得税费用具有明确的经济含义。  相似文献   

18.
所得税会计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得税会计是较为重要而且又复杂的会计课题之一,文中对永入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债务法和递延法,损益表债务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提出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是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最优方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财会月刊》2001年第6期刊登了朱明龙同志的《对所得税税率变化或开征新税时会计处理的质疑》一文(以下简称“朱文”),对于税率变化或开征新税时递延法和债务法的处理,朱文均提出了批评,理由是:在递延法下,当时间性差异回转时,因新旧税率不同或因开征新税而形成的转回的差异的已实现纳税影响与转出的递延税款之间的差额,计入了回转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在债务法下,当得知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要对递延税款进行调整,调整金额则计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由于回转期间与调整期间均不是原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期间,所以朱文认为,这两种做法均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债务法下,当时间性差异出现时,要以预计它回转时的税率(而不是以现行税率)来计算其纳税影响,计入所得税费用和递延税款。这样,递延税款就能真实反映由本期已发生的业务所造成的未来应交所得税金额或可抵缴的所得税金额。不仅如此,而且计入了本期的所得税费用也是其应付的金额。既然时间性差异的纳税影响要在以后差异回转时实现,那么就要以以后回转时的预计税率来计算其纳税影响,以求和实现额一致,并由本期承担。因此,债务法本质上是符合权责发生制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的。当有...  相似文献   

20.
所得税会计方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计税差异源于税法和会计准则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口径和时间上的不一致。计税差异据此可分为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确立,是这一学科发展的标志,由应付税款法到递延法,再到损益表债务法,最后到资产负债表法,其核算方法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