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收敛效应检验是提高区域水资源分配与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测度中国30个省级区域1997—2014年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选取全局莫兰指数对各省级区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关联特性进行探讨,进而基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面板数据,分别检验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σ收敛与β收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表现为全局正向相关性,且其相关水平逐步提升;σ收敛于全国层面,呈现“整体发散,局部收敛”的基本演变特征,东部地区效率指数标准差要明显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性相对显著;绝对β收敛测算发现东部与中部地区内各区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正在逐步缩小,而西部无趋同收敛的趋势;在引入区域自然禀赋、经济水平、产业结构、高技术导向水平、用水结构和社会水平环境变量的条件β收敛测度中,单控制变量测度下仅社会水平对全国层面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条件β收敛的作用呈非显著性;多控制变量测度条件下,自然禀赋、高技术导向水平是促进全国层面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条件β收敛的重要原因;而各环境变量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的效率绝对与条件β收敛性作用均存在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6—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模型、Dagum基尼系数、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对不同经济区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区域差异根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17省份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缓慢增长—间断性降低—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绿色生产率总体区域差异表现出波浪式递减特征,区域间差异是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捷程度、旅游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对“一带一路”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科技创新水平尚未发挥出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理论分析,构建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增长评价体系,选用熵权TOPSIS法评价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等差异性指标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内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均等化程度,并引入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和条件β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整体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以2013年为转折点,呈现先递减后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扮演着长江经济带整体包容性绿色增长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绿色生产与资源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区域差异以2013年为拐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各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收敛性,上、中游地区β收敛系数的绝对值明显大于下游地区,存在着上、中游地区对下游地区的"追赶效应";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对各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收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13年各省份有关经济指标建立面板模型,研究FDI对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各综合经济区的影响差异较大.FDI对北部和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东北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影响;对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影响很弱.应继续扩大FDI引进总量,加强对FDI投资区域选择的引导,做到因地制宜,提高FDI利用效率,缩小区域FDI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按照八大经济区划分法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2003~2012年1 902个县域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测度,发现八大经济区区域间的经济差异是中国县域经济差异主要来源,而区域内县际的经济差异则处于相对次要地位;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八大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存在绝对β收敛,但不同经济区县域经济的收敛速度存在较大差异。提出县域发展建议:缩小地区差距、统筹区域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指导和政策调整,加强县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运用能源强度、离散系数、莫兰指数综合测度1999—2013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及发展趋势,并建立面板托宾模型探索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从下游至上游存在梯度差异,空间差异由趋异向趋同转变,省际工业能源效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比重、政府影响力(财政支出比重)、电力消费比例、研发投入力度呈正相关,与能源消费比例、煤炭消费比例呈负相关,与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不明确。提高工业能源效率,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应提高研发投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游地区要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中游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受能源消费比例影响明显,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2000-2014年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并对其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省区的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较低,但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各省区增长效率存在极大的地区差异;空间自相关Moran'sI检验显示,省际工业绿色增长效率不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还存在着明显的集群趋势;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高新科技对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为正,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的影响为负.而工业规模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差别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把中国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采集各区域1952-2011年的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中国财政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结果显示:中国财政支出和税收收入对GDP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效应,各综合经济区产出对财政支出的冲击响应是正向的,其中对东北和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的影响最大,对大西南综合经济区的影响最小,之间相差达5倍;除了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外,其他各综合经济区的产出对税收的冲击响应是负向的,其中对东部沿海和东北综合经济区的影响最大,其比受影响最小的大西北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高4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污染物排放强度水平进行测算,运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以及对数离差均值三个具有互补性的差异性指标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引入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水平、能源消耗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六个解释变量,选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整体以及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以2011年为转折点,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上游地区的差异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三大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解释变量对不同区域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物流发展效率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绿色物流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物流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特征明显,呈现出"东>西>中"的格局,但随着时间推移,差异有所收敛;绿色物流发展动态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技术效率变化是最重要的提升动力,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绿色物流发展规模效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已有研究不考虑环境污染或者仅以单一污染物作为环境污染的代理变量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不足,本文采用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法将五种主要污染物合成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基于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的合理性和优点,测算了1996~2009年我国各省市区考虑环境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下,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粗放增长的现实;八大经济区环境约束下的TFP差异显著,样本考察期内,南部沿海的环境TFP最高,大西北居第二,北部沿海居第三,后面依次为东部沿海、长江中游、东北综合、黄河中游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各区域环境TFP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近年来我国实行的环境管制政策措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分省看,广东、海南、青海一直处于效率前沿面上,其余省份均远离前沿面。回归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大中型工业企业所占比重、研发强度、政府环境保护力度及企业环境管制能力都对提高环境TFP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煤炭消费所占比重则对环境TFP的提高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2年的年度数据,利用Jeffrey Wurgler弹性系数模型测算我国工业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并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的资本配置效率差异显著,且东、中、西三大区域依次呈递减的趋势。(2)从全国层面看,我国资本配置效率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从区域层面看,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东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6~2020年31省面板数据匹配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乡村振兴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及贡献、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振兴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振兴乡村不同阶段的演变,全国及各省的乡村振兴水平增速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但各区域省份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发展。(2)全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中、西部的区域内差异均显著缩小,而东部不明显;东-西部的区域间差异大于中-西部和东-中部;区域间差异始终是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但其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则均有所上升。(3)全国及中、西部区域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均呈明显的σ收敛趋势,东部区域发散;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全国>东部;引入差异化特征后,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东部>全国。(4)全国层面看,乡村振兴增长对邻近省份产生微弱的正向空间溢出;分地区视角下,一省乡村振兴增长因"虹吸效应"显著降低了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增速;财政支农支出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14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数据衡量经济区经济综合实力,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及分布特征。通过Moran指标对经济区经济综合实力进行测定,结果表示,经济区存在较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相关性,通过Moran散点图及LISA揭示出西咸地区、宝鸡、铜川为经济综合实力的高值地区,而经济区的西部、中部及东南部为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区。通过对2010年经济综合实力空间计量回归分析,发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地方财政支出及城镇化水平对经济综合实力有显著影响,并进一步检验和计算空间相关性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考虑水资源的全要素视角,论文对2011年—2016年中国各省全行业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收敛性。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东部区域各省份的环境效率相对较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水资源投入无效率方面,西部省份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城镇化率、外贸依存度、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提高会导致环境效率的提升,但是环保支出并没有改善环境效率。中国各省环境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环境效率的测算结果,西部省份需要向东部地区省份学习节水、节能减排方面的先进经验。根据环境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扩大进出口贸易和第三产业的生产、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支出对环境效率的积极作用。根据环境效率收敛性的结果,中国需要进一步改善交通设施,促进各省经济的密切联系,缩小各省环境效率差距。  相似文献   

16.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是实现区域绿色经济和环境共赢发展的关键所在。运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在考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份及其两大区域、三大区域和四大区域的GTFP及其来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GTFP年均增长1.3%,且GTFP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绿色技术进步,而非绿色技术效率的改进;GTFP在省际层面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GTFP指数增长率最快的省份分别为天津、上海、北京、江苏、浙江;不同的空间尺度选择标准下的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区域间的空间溢出和技术溢出效应日益显著,在进行能源强度收敛研究时不可忽略空间依赖性和时间动态性。在考虑空间维度的地理邻近性和时间维度的动态性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中国29个省区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趋势以及收敛情况,研究表明:从中国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来看,呈现东低西高的格局,并且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从动态趋势看,能源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指数在2005年之后趋于稳定,东、中、西部的能源强度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总体趋势来看,能源强度存在绝对盯收敛,不存在绝对届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卢收敛。提高能源效率以及缩小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应充分利用空间溢出效应,鼓励能源强度低的地区的技术溢出到能源强度高的地区,从而加快全国区域间能源强度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8.
准确描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时空差异特征及动态演变轨迹,是探究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借助200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兼具异质性和时变性的分析框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Dagum基尼系数及空间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地区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变进行多方位测度.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区域分化和层级格局特征明显,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集中化、蔓延化态势.具体而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地区间差距是造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空间差异的主要动因.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相关性,在考虑空间关联性后,中部地区表现出稳健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因此,主张在明确各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余缺分化的情形下,应充分重视省际空间动态关联,继续加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国统筹力度.  相似文献   

19.
运用SORM-BCC超效率模型对中国餐饮旅游行业22家主要上市公司2002~2009年间的经营绩效及收敛趋势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静态来看,由于规模效率不高,使得综合技术效率普遍偏低;第二,动态来看,技术水平变化是TFP增长的强劲来源,然而,由于纯技术效率变化呈现明显衰退,影响了样本公司经营绩效的进一步提升;第三,餐饮旅游业的经营绩效及分解项存在一定的σ收敛趋势和不同程度的β绝对收敛趋势;第四,对于不存在β绝对收敛趋势的景点类上市公司的规模效率以及酒店类上市公司的综合技术(超)效率,借助自举法,认为两者都存在β条件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究竟是具有深远的长期影响,还是仅仅是短期效应?对此,本文基于中国工业33个细分行业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长短期异质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工业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具有长期和短期正向影响,且不同行业环境规制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性。从短期来讲,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存在时滞效应,即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冲击存在一定的传导过程;从长期来讲,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既受环境外部因素的影响,且因行业异质性也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特征,但总体上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效应。本文的研究从长短期视角验证了“波特假说”的成立。本文据此提出应分阶段、有步骤地合理制定环境规制水平,根据行业异质性特点和长短期影响特征,有针对性和策略性地制定环境规制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