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显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盘存法和受教育年限法测算我国的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别分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误差修正(VEC)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手段研究三者之间的长期动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内经济增长要依靠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人力资本贡献相对较小,但从长期来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持续显著的效应。因此,我国应平衡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比例,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增长模型,构建了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模型,并选取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农村知识型人力资本和农村企业家才能与农业产出长期保持着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农村总劳动力人口与农业产出长期保持着稳定的负向均衡关系,也发现农村物质资本存量与农业产出长期保持着稳定的同向均衡关系,且由短期非均衡状态向长期均衡状态转变的调整速度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3.
通过VAR模型的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从人力资本角度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具有滞后性,在短期内效果微弱而在长期内效果显著;而从物质资本角度看,物质资本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显著;但在长期内却效果微弱,甚至带来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基础要素,其互动性对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结合贝克尔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对经典世代交叠模型进行拓展,构建一个包含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通过对模型均衡解的分析与讨论,得出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回报率、劳动力生产弹性以及居民即期消费偏好之间的变化关系,最终获得对两大基础要素互动机理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的实质是资源要素结构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凸显了要素结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通过扩展人力资本MRW模型,构建了包含教育投资、健康投资以及产业结构的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索性地对成渝城市群要素结构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中的教育投资对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大,而物质资本由于其过多的存量积累而呈现边际报酬递减现象,从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弱;人力资本结构中的健康投资受总人口死亡率小幅上升影响,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负效应。因此,成渝城市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通过改善提升人力资本结构的投资质量,使之与物质资本存量和产业结构形成最佳匹配比例,共同推动其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投资对河南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相比较而言,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更大。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投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本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应提高物质资本投资在三次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引导产业升级,加大对教育投资投入,促进人力资本价值提升和河南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贡献,这也为很多实证研究所证实。本文首先使用收入法和教育年限法分别估算中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并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后者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更加吻合;随后利用教育年限法的估算结果,基于Johansen方法检验产出、资本总量和人力资本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认为三者之间存在随机性协整关系。最后将人力资本存量分为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水平两部分,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运用边限检验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不同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从长期看,劳动力投入、城市化率、非国有化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比重的影响作用显著;在短期内,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和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融发展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生产效率和物质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存在正外部性等途径,促进人力资本积景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双向关系,并导致金融发达、经济高增长的高度均衡和金融欠发达、经济低增长的低度均衡并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测定我国经济增长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建立了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边限检验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从长期看,劳动力投入、城市化率、非国有化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比重的影响作用显著,在短期内,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和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出口贸易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将决定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本文根据我国1980~2006年的数据对出口和人力资本积累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出口和人力资本积累进行了协整分析,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两者的动态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出口贸易在短期内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但在长期内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深度发展背景下,人力资本已逐步取代物质资本成为制约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研究微观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后果具有重大意义。选取2007-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本投资作为解释变量,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投资与公司市场份额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会因公司产权性质和所处行业特征而有差异。实证检验发现,相对于竞争对手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市场价值,不同产权性质和不同行业特征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价值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和双向互动机制,二者互为因果。从显著性的角度来说,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更能成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我国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约滞后于经济增长2年的时间。为完善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机制,实现经济总量和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同步提升,本文在最后提出了两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拥有剩余权利,必须解决人力资本经济价值的度量问题和人力资本的抵押问题.股票期权不仅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剩余的重要贡献,而且通过股票市价的变化,有效地解决人力资本的度量和抵押问题,从而巧妙地实现人力资本剩余权利的分享.  相似文献   

15.
时空压缩下的我国人力资本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压缩下的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呈现如下显著特征:时空压缩促使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快速增长;时空压缩加剧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差异;时空压缩导致我国人力资本积累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从支撑我国未来现代化发展的长远看,我国人力资本积累需要充分考虑时空压缩的现实国情,不失时机地实施人力资本积累的跨越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与和平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使中国股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市场投资热情高涨,大量企业存在强烈的融资需求,单一的主板市场难以满足市场投融资活动的需要。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7.
资本理论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当年提出的资本“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逻辑矛盾的命题,仍然可以有效地解释当代发展的逻辑和现实。既要充分发挥资本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力量,也必须采取措施,克服资本的内在逻辑和矛盾。这一命题是理解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其最大的启示就在于要通过法律制度安排、政府政策干预等方式,妥善处理好当代发展中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努力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民收入构建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进行方差分解,研究了二者在长期内的相互影响过程和作用效果,得出了两点结论:(1)农民人均纯收入受滞后各期农民收入和农村人力资夸的共同影响;(2)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在短期内依赖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从长期来看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更依赖于教育本身。这表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于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为政府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的或策取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