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经济滞后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要发展不能只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同时自身也要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麦金农、肖学派认为.落后国家应实施积极的金融深化策略,通过金融深化可加深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推进金融经济的成熟,产生积极的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与收入效应,从而加速经济的增长。因此对于落后的西部地区也可以利用麦金农、肖学派的观点,培育、发展西部区域性资本市场,促进区域金融的深化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企业在西部地区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是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条件。分析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对实现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西部在经济布局上计划色彩浓厚,机制不灵活,三大产业内部结构欠合理,企业技术落后,深加工能力差等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大传统工业改造力度,努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积极帮助西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育文化和全民健身运动,可以增强西部人民的身体与综合素质,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生活质量。西部地区经济的不景气、教育资源的贫困、观念的陈旧与滞后、体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制约着西部体育文化的发展。新世纪更是一个需要体育文化和全民健身的世纪,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应把发展体育文化和实现经济增长结合起来,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动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加快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使西部地区体育文化得以滚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本体化特征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两极化方向,即世界经济发展一方面在趋同,另一方面在趋异。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这种趋势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双重的,即一方面为西部地区直接获得和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发挥“后发优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追赶目标带来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使西部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西部地区的基本对策应该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稳妥地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发展西部特色经济的呼声很高。我们在充分认识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和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单靠特色经济是不能带动其全面、快速发展的。为此,西部地区应将特殊寓于一般,遵循工业化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大力凝展轻工业、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量FDI主要流入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经济增长作用较为明显,而对广大西部地区作用较小。基于1999—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分布不平衡的FDI也加剧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失衡。我国应继续大力吸引FDI以加快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把部分FDI引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应采取措施积极引进FDI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国家战略与中国地区差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后凯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1):91-95,114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然而,这种经济的全球化主要是沿海地区的全球化,而中西部地区在这种全球化进程中所享受的好处并不多。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尽管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但由于实施时间较短,至今并没有从根本上遏止东西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从长远发展看,今后中国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开发,努力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大力推进中西部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使中国迅速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好处能够更多地传递扩散到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与西部跳跃式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在经济综合实力发展等方面的落后,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知识经济对我国西部地区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我国政府应采取措施、积极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虽然各区域之间的差距始终存在,但缺乏内生动力的西部地区却并未陷入恶性循环,同样保持了较为快速的经济发展。由于市场中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才流失,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如企业家般直接干预经济,并依靠自身的企业家精神为区域经济发展引入大项目创新,实现了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然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这种经济发展策略由于政府可调配资源日益匮乏而逐渐失效;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区域内市场中的企业家精神,从而实现大、中、小规模创新的协同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应科学制定发展目标,积极转变职能,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有效激发出区域内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从消费的视角来看,东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行为差异所导致的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λ假说,通过对两地区1978年-2004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显著差异的存在;而提高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西部地区金融信贷市场和培养西部地区居民积极的消费理念等政策方法是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滞后,距离小康社会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金融业应立足西部地区经济金融现状,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大力强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在西部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核心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随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的召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这对于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西部大开发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其中要面临诸如资金、技术、基础设施滞后一系列问题,必须有针对性的加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4.
《西部金融》2001,(9):4-10
一、引言: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地区问题 二、近年我国东西部地区实际利率水平的比较与评价 三、二元经济:西部地区率先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四、西部地区率先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性及利弊分析 五、西部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六、发挥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西部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改变全国工业偏于东部沿海的不合理布局,从“一五”时期开始,在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使西部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二元化经济结构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等。本从分析西部地区诸多问题形成的原因入手,提出了开发西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西部地区开发与建设步伐的加快 ,资金缺口日益成为遏制该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咽喉。因此利用外资积极发展西部地区不仅与当地的需求相吻合 ,而且顺应目前国家“战略西移”的政策。西部地区应抓住目前我国即将入世和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两大机遇 ,改善引资环境 ,扩大外商投资领域 ,拓宽利用外资渠道 ,发挥优势 ,增强引资的能力 ,以实现当地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联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为提高全国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作为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只有通过与西部地区有效地合作,才能在促进和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使自身经济再迈上一个台阶,从而实现东西部地区的联动发展。本首先分析了东西部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接着论述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领域和重点,最后提出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和联动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东西部经济关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30年内地和西部地区的重点建设重视了区域平衡发展但损失了经济效率;改革开放后20年东部沿海地区的重点发展重视了经济效率但损失了区域平衡,这两个时期都没有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世纪末开始施行的西部大开发揭开了西部地区再一次重点建设的序幕。这次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客观上要求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从经济体制、经济实力和国内外环境来看,也基本上具备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但从西部大开发实施情况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却并未表现出同等程度的改善或提升。采用30个样本省份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部大开发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地区经济趋同的同时,也使得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尤其是人均碳排放)与其他地区相比增长更快,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与碳排放相关的因素和条件(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市场化程度等)未得到显著改善。在既有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下,西部大开发初期着力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源、能源开发,忽视教育事业、市场化改革、技术创新等软环境建设,导致西部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碳排放相对增加。因此,在今后的西部大开发规划中,应当着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软环境建设,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提升市场化水平,才能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0.
运用西部大开发前后相关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显现,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GDP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而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而且二、三产业的效益及效率高于第一产业;此外,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横向比较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