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台湾省林业开发经历了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掠夺式开发,到如今的生态开发治理阶段,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调统一.通过研究学习台湾省林业生态开发治理经验,对我国大陆地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梳理近代以来台湾省林业开发治理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总结出台湾省林业生态开发治理的特有经验,最后得出对大陆地区林业开发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及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林业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些论述,明确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确了林业的性质。但生态优先,并不意味着要放松,甚至放弃林业产业的发展,相反,只有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才能建立完备的生态体系,才能适应生态建设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伴随着不断提高的工业化水平,加快了城镇化发展速度,使得人民群众和社会开始广泛关注环境问题。这是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森林培育工作,通过强化森林培育技术,为人类生活营造良好舒适的环境,从而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基于此,笔者针对强化森林培育技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林业碳汇项目是利用外资发展我国林业的机遇。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按照清洁发展机制的程序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可以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促进西部地区造林条件差的区域开展造林和再造林,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吉林省正处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优化林业产业发展对于提高本省的生态承载能力,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此,以自然、资本、市场状况作为基本框架选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全省林业产业的发展进行评价十分必要.吉林省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并搭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以实现吉林省林业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了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的生态环境脆弱瓶颈,需要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建立生态环境检测体系和综合监督管理机制,发展绿色产业,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西部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林业产业是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集合体,属于复合型产业。林业产业具有生态性、多样性以及基础性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保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这使得我国的林业产业迅速发展。然而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从林业产业面临的问题入手,探讨有效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林业在发展战略、林业形态等方面正经历着总体性和根本性的转变.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安全将成为新时期和今后我国林业发展总体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本文系统的总结了国内的一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分析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些热点和重点内容,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发展乃至全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根据发展其定位,鄱阳湖生态区建设应走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走附加值高、技术水平高的集约式产业发展道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切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定位的产业类型,将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经济发展,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10.
林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仅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各种原材料,更是改善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绿化荒漠,促进生态平衡的关键。因此,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新时期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更是缓解我国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笔者将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涵义,探究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变了农户的产权结构及其实现程度,产权实现程度的变化会促使农户改变要素配置结构,进而带来林业收入的变化。利用2009—2018年“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监测”项目对10县5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集体林地使用权实现程度的提高会使农户减少对林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和资本投入,进而导致林业收入降低,反映出当前林业生产的比较收益较低;集体林收益权实现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农户林业收入的增长,但这种促进效应更多地直接源于减税降费及生态补偿,并非由要素投入的增加引起;集体林处置权实现程度的提高则会促使农户增加对林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和资本投入,进而有利于林业收入的增长。因此,单纯的林地“三权”分置并不一定能带来林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农户林业收入的增长,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扶持等提高林业生产的比较收益,才能使更多要素流向林业生产;要重视林业发展的生态效应,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引导农户将更多要素持续投入林业生产经营;要进一步增强农户的集体林处置权,适当放松生态管制,建立和完善林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激发农户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在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户林业收入。  相似文献   

12.
淮南市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产业发展思路:建设生态循环型的第一产业,包括循环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循环型的第二产业,重点扶持和壮大支柱产业,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第三产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态经济模式建立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产业化,在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建立生态经济模式为途径。我国生态经济模式建立的基本思路是: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开发方式的对接,提高生态经济的总量与质量,发展特色农业生态经济,建立生态工业经济体系,建立生态化的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几个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工业园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工业园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等来提高园区产业的关联度,形成产业间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林业产业化是我国林业在新时期下重要的发展方向。走林业产业化之路,凭借各种森林资源,实施分类经营,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这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林业产业化将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规模化的生产和市场经营有机地结合。对优化我国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笔者将从我国林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林业产业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做出分析,分析林业产业化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以江西省为对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林业决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是中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林业大省,林业在实现“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承担区域生态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研究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探索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内容和原则,并进行指标类型的划分.对于制定江西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生态网络的实质是一种共生网络,是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间以网络内的区域支持系统和基础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资源高效利用与回收为重点、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为目标、最终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共生网络。旅游产业生态网络具有5个特征:整体性、循环性、增值性、稳定性和协同性。根据整合观,旅游产业生态网络的表现形式为旅游产业生态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结构形态,旅游产业生态网络为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的理念与模式建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符合生态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通过论述循环经济在当代产生的背景,阐述其形成的理念、特征及其原则,结合国际社会的实践,提出在我国建立循环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林业具有社会公益事业和国民经济产业的双重职能。近几年来,我国大幅度地增加了林业尤其是生态林业建设的投入。但是,由于林业发展的固有限制,致使其资金管理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林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的管理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生态公益林的资金管理,提高林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重庆1997年~2009年的生态足迹,应用发展能力公式对重庆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以及采用产业—生态和谐指数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实证研究表明:1997年~2009年重庆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赤字逐年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提高,但仍然具有潜在的不可持续性;产业—生态和谐指数逐步下降,产业发展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势头逐步加强。在生态问题的背后,产业结构是影响重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与解决程度有助于减少重庆生态赤字,推动重庆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