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异地城市化——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异常变动,发现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变动与城乡差异变动密切相关,认为农村人口的异地城市化是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概念提出已经很久了,但在我国以“城镇化”的叫法较为流行。1999年,党中央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采用了“城镇化”这个提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该计划建议,采用“城镇化”叫法,于是,在我国,城镇化就代替了国际上的城市化的叫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的中心,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他指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许多外国学者都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个关键因素。有效推进城市化的关键,是正确选择符合国情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当前广西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本通过指出广西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广西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并提出应进行几个观念上的更新。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我国过去偏重于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而言,所强调的是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无论是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还是工业化进程,也无论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都严重滞后。鉴于土地资源相对稀缺、人地矛盾突出的国情,中国的城市化应该采取以特大和超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模式,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农民自主推进城市化进程,用土地利用规划和用途管制取代所有制歧视,并相应建立保护基本农田的机制、土地开源节流机制和加快人口城市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化是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固然需要农村自身的力量和内生机制,但更要农村以外的力量支持。只有走城镇城市化道路,才能消除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缺陷,形成以城带乡新机制,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低碳城市化:四川省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背景下城市化模式必然从传统的高碳化向低碳化转变,低碳城市化已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化模式的战略选择。低碳城市化是以低碳经济理念引领的城市化。四川省的低碳城市化战略选择应将重点放在以低碳化发展为导向,加快省域新型城市化进程,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全省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培育低碳消费市场和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采取措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必须加快城填化进程。文中论述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并提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西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是经济的全球化和城市化,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与全球市场更密切的衔接关系,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增长,作为经济发展主要载体的大中城市,出现规模迅速扩张和结构重组的新发展形势,城市竞争趋势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最富活力的经济社会活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效应,一直以来深受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因此,学术界和实践界迫切需要梳理关于城镇化经济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文章基于既有文献成果,系统回顾和梳理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产业发展、二元结构以及公共服务供给影响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阐明了城镇化驱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改善民生福祉的运行机制,为我国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效应有效惠及民生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基于此,本文以三峡库区重庆段15个区县为例证,在测算各区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三峡库区重庆段区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另一方面,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与县域经济发展均在短期内存在路径依赖效应,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失配,其中县域经济发展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具有短期抑制作用,基本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同时,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代表了重庆市的“大农村”,本文集中研究了库区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与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物流中心,必须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三峡工程蓄水成库后,长江上游航道条件大为改善,也为构建长江上游物流中心提供了必备条件。必须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加强与“长三角”的合作,共同发展现代江海联运,才能将重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4.
2022年是三峡工程建设三十周年,总结三峡工程的建设成就,展望三峡库区的发展前景,对于进一步提升三峡工程效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水利水电库区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4月2日,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三峡大学、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联合举办了“三峡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年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三峡工程效益、三峡库区生态屏障构筑、人口变迁与移民生计扶持、污染源及风险源治理、景观生态风险防控、国家公园建设、库区工业布局、绿色金融发展、智慧能源开发、消落带治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作为“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环保、科技、水资源综合利用、文化旅游等方面实现了巨大的功能效益,并有效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我国流域安澜、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构筑初具成效,移民扶持政策和农村电商发展有效提升了移民生计,库区人口发展趋势总体向好,建设三峡国家公园的条件与机遇也得天独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未来三峡库区发展的主要目标,应以生态整治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动力、以协调发展为保障,加快构建三峡库区生态大保护新格局。在生态整治方面,三峡库区应全力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强化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建立和完善污染源及风险源治理体系和机制,积极防控景观生态风险;在绿色发展方面,三峡库区应坚持绿色发展导向,算好“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统筹推进绿色发展,并以工业空间布局调整为抓手优化绿色发展格局,以绿色金融发展为重点强化绿色发展支撑,以智慧能源创新体系构建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在协调发展方面,三峡库区需要协调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人口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此外,有学者还建议举办“长江三峡国际论坛”,向世界讲好“三峡故事”。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是重庆市的落后地区,其发展需要相对发达的经济中心的有效带动.借鉴王铮利用威尔逊模型计算城市的市场域的方法,计算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各县(区)的经济辐射半径,进而可确定若干经济中心,最后,根据各县与各经济中心的实际公路距离来确定各经济中心的实际辐射域.  相似文献   

16.
开县是三峡库区移民搬迁重点城市.作为区县级市场,开县新城商业地产有其自身特点.要确保开县新城商业地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注重业态定位和后期经营,促进商业物业开发与旅游休闲地产相结合,形成开县新城与万州区域经济互补互动.  相似文献   

17.
在对库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库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制定优惠政策,产学研结合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三峡重庆库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受到经济底子薄弱、发展空间狭窄和生态环境脆弱三重叠加约束,这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攻克的难题。破解三重约束叠加难题必须正确定位政府和市场在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具体而言,在当前三峡重庆库区追赶全国人民平均生活水平这一特殊时期,应采取政府主角—市场配角模式,三箭齐发:破解经济底子薄弱难题,必须建立内生动力培育长效机制并推动库区经济高质高速发展;破解发展空间狭窄难题,必须跳出库区,在重庆全域范围内来重构生产力和城乡大格局;破解生态环境脆弱难题,必须由长江中下游生态受益区对三峡地区生态建设进行补偿。同时,要积极育新育大育强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库区微观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庆库区是受生态约束的人口密集区域,在作为彻底的生态控制区域暂时尚不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情况下,重庆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区域差异化战略选择尤其重要.库区作为被统筹发展的对象,追求与新重庆直辖市建设步伐协调一致具有合理性,但老重庆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和技术扩散机制才是三峡库区实现集约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产业集群是克服库区产业"空心化"并保护生态环境的希望所在.激发"缺位城市"的区位功能,有望产生"区位连锁效应".在生态约束条件下,主动引导发展路径而不是被动选择,既可降低生态灾难发生的可能性,更有希望构筑"和谐库区".  相似文献   

20.
重庆作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改革试验区,已经提出“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将三峡库区的人口尽可能多地转移进主城经济圈中。那么,库区要移出多少人才算合理呢?通过建立适合三峡库区的人口承载力研究模型分析,发现三峡库区现有人口大于其人口承载力,到2020年前还应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移民78.84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