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维多利亚后期一名主要的小说家。他的主要著作被称为"威赛克斯小说",其中包括《远离尘嚣》、《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等。作为哈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现代文明对宗法制传统的侵蚀,以及普通人在时代转型期的人生境遇及心态。  相似文献   

2.
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一个纯洁的女人——苔丝一生的悲剧命运及其毁灭。苔丝的悲剧是由虚伪的道德、不公平的法律、哈代的悲观主义等多重因素造成的。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缩影,苔丝的悲剧具有代表性,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在托马斯·哈代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是由当时父权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所致,作品中苔丝的反抗则表现出了其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女主人公苔丝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是作为被害者的她最终却被送上了绞架。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对苔丝生存的精神生态空间进行探索,反观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贞操道德观以及宗教、法律对人精神空间的挤压和控制,揭示现代理性文明对自然人性的扼制和毁灭,从而揭示造成苔丝悲剧的本质真相,加强对理性文明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哈代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惨人生故事。纯真善良的苔丝被恶少阿历克诱奸,又被心爱的丈夫安琪儿抛弃,遭受身体和精神双重压迫的苔丝最终举起屠刀将阿历克杀死,也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父权制社会下的男性中心主义及虚伪的道德习俗等给苔丝带来的灾难,并进一步探讨苔丝在重压下成长为哈代笔下独立自主的新女性的历程,以揭露资本主义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及由此导致的女性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学作品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入手,在简要介绍了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特点后,重点解剖了《德伯家的苔丝》环境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突破以及哈代式文学艺术给后来人带来的崭新的创作手段。  相似文献   

8.
苔丝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女主角。她的悲剧源于其出众的容貌和高尚的品格。从苔丝之美的角度来解读苔丝的悲剧,更能深刻体会在男权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的抗争。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小说中饱含激情地塑造了苔丝这一悲剧艺术典型,揭示了造成苔丝悲 剧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宗教的迫害、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摧残及其性格的弱点等合力。  相似文献   

10.
苔丝是哈代在他的经典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成功塑造的一位光辉的女性形象。她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勇敢追求平等的人格。她的光辉形象不仅在当时不同凡响,就是对当今时代的女性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道的译文”是张谷若先生提出的翻译观。作者对何为“地道的译文”进行了界定。并从“地道的译文”的四个方面即意义的准确性,译文语言的表达力,原文意境的再现以及异归均衡的体现,对张谷若先生译著《德伯家的苔丝》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充斥着虚伪陈腐的资产阶级伦理观念。简.爱和苔丝同为那个时代的乡村女性,同是衣食无靠,社会地位低下的无产阶级,一度被迫寄人篱下,受尽折磨,但是又都那么诚实善良,执著追求真爱的同时恪守道德传统,勇敢地抗争社会的不公……但是在作家的创作中,她们命运的结局却是天差地别。本文尝试从她们相同面上的不同点分析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把印象派绘画中光和色的效果、光线明暗变化以及透视法等技法运用在文学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小说主题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简爱》以及《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都突破了以男性为中心人物的视野,体现了鲜明的女性主义特色。但是由于当时的英国社会仍然以男性为主宰,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或者成为男权社会潜意识的迎合者,或者成为男性作家笔下无意识的依附者,这一切为女性主义在男权社会里步履艰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苔丝是一个资本主义逼迫下的"杀人犯",而在作者哈代眼中,却把她塑造成了"一个纯洁的女人"的完美形象。在《苔丝》中,我们至始至终看到的是哈代对淳朴、平凡、默默无闻的劳苦大众的热爱和对他们的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对和谐社会的期望和对人类苦难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6.
米勒的重复模式理论是一种全面解释作品的方法。哈代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是有着明显的重复现象的典型文本,不仅有语词、句法的重复,还有情节、人物、场景的重复。论文探讨了重复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功能以及效应,从另外一种角度分析了该小说,进而说明鉴赏作品中重复艺术是理解小说整体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无法解脱的困境——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无名的裘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淑是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形象的典范。哈代对淑反对父权制的刻画显示了他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但同时小说中男性观察视角和以男性为中心的叙述模式证明他也具有传统的父权思想。女性主义意识和父权思想共存是哈代对女性的矛盾态度的根源,因此他和他笔下的淑都注定无法从困境中解脱。  相似文献   

18.
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来探讨《苔丝》叙事结构中的循环艺术,即命运的循环;季节的循环;旅程的循环以揭示作品深层内涵以及哈代独特而巧妙的创作构思与技巧。  相似文献   

19.
洁尘擅于以细腻与安静的叙述格调书写世俗生活。在小说《锦瑟无端》中她却对一贯的叙述方式作出相应调整,以"元叙述"成分和互文符号的熟练操作,在现代世俗生活中不断回望过去与放大内心,寻找隐匿的甚至是消失的历史感,还原现代化中被飞速增长的符号挤压的属于个体的庞大内心,以此既继续在"低调踏实的世俗意味"中获得简单的快乐与认同,又呈现出对生存的更多元与更深入的体认。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不停留在把男主人公安玑·克莱塑造成"伪君子"或"负心汉"的形象上,而是探入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挖掘出克莱性格中呈现的两重性,以此揭示了现代西方人面临的精神困境,赋予心理探索更深的社会批判内涵,同时也显示哈代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人类精神处境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