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税制是按一定的方法将各税种的归属权、管理权、立法权等划分给各级政府的一种财税管理体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分税制的具体操作亦不尽相同,但从分税是否彻底的程度来看,国外分税制可划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一是彻底的分税制。彻底的分税制在税种划分上彻底分开,只设中央固定税和地方固定税,不设共享税;在税收立法、税收管理上彻底分开,中央和地方都有税收立法权,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征管各自独立,分别行使各自的征收管理权。二是适度的分税制。适度的分税制既没中央固定税和地方固定税,又设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用共享税将中央与地…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用于处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的普遍选择,其产质内容是建立中央与地方两套相对独立的税收体系,从而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健康发展。眼下,分税制改革的帷幕已全面拉开,国家与地方两套税务机  相似文献   

3.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具有前提意义的,是凭借分税制确定中央和地方的权益范畴,建构制度化、规范化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财税体制改革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的滞后甚至成了政治体制改革难以推进的症结。本文通过中美两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对比,试图从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关系的角度来探寻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地方税管理体制是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地方税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的一种制度,它是税收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税的税收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在中央与地方间的不同划分及组合方式形成了地方税管理体制的不同模式。在我国的分税制改革中,地方税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虽然确定了地方政府的固定收入,但税权仍然高度集中于中央,不利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发展地区经济,也不符合分税制对于在中央与地方间合理划分税权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实行分税制的关键,是中央和地方必须各自建立一套相对独立和比较完善的税收体系。由于经验问题,我国现行地方税制尚存的许多不足,成为推行分税制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研究地方税制、健全地方税体系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地方自治是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发达国家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普遍选择。地方自治的实现建立在许多条件之上,其中以分税制为财政基础。我国现行分税制是过渡时期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无法满足地方自治的需要。欲在我国真正建立地方自治制度,必须解决地方自治的财政问题,欲解决财政问题必须对分税制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实现分税制的法制化、规范化,从而为地方自治的实现提供充分、稳定、独立的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7.
集权还是分权或如何集权和分权,是厘清财政体制改革思路和确定未来财政体制改革方向需要讨论的焦点。自上世纪70年代末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财政体制经历了包干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两次由中央政府主导的以利益诱导为主要手段的强制性变迁。两种方式的改革都有自身的成本和收益。财政包干制的制度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中央政府难以控制的交易成本,并具有成本递增机制。分税制是一种长期的合理制度安排,但其成本机制也确实阻碍了中央和地方理想收益目标的实现。进一步的制度变迁方向,是在坚持分税制分权化制度变迁路径的前提下,通过改进分税制的具体制度设计来使更多的外部收入内部化,并须以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级行政和奠定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制度规则的宪法基础为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是中央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它对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分税制下,整个财政的调控能力有多大?目前,理论界对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本文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分税制在强化中央财政调控力的同时,却弱化了地方财政调控力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从而,强化中央财政调控能力。然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强化中央调控能力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在分税制改革三十周年之际,回顾总结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成就与经验,剖析当前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回顾和总结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经验,提出准确理解分税制的四点认识,分析了目前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革方向。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仍不清晰、地方实际支出责任过重、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未来改革方向:一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避免政府职能无限扩张引发的政府支出责任持续膨胀;二是强化中央政府职责,加大垂直管理力度,上收部分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地方政府支出责任过重;三是完善税收体系,稳定宏观税负,进一步优化政府间收入划分,重新认识地方税体系;四是明确转移支付定位,尤其是厘清共同事权转移支付的定位,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相似文献   

10.
洪江 《地方财政研究》2008,(9):13-17,20
中央通过分税制改革掌握了绝对的收入管理权限,致使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自给能力都发生了逆转变化。地方政府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开始脱离正常的轨道寻求其它出路。因此,分税制改革的实质便演变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变相博弈。目前只有通过调整收入管理权限、改进省以下财政体制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才能使博弈步入正常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分税制实施以来,进展颇为顺利,总的来看,对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调动地方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起到较好的作用,也是对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一次财力再分配,对地方财源结构、经济结构乃至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当前各项改革的基本情况(一)财政体制改革。这次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分税制。即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划分,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全省1994年完成财政收入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从甘肃省财政体制改革的情况看,当前分税制改革遇到了这样几个难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回顾前分税制之前和分税制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划分情况后,集中分析了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和主张.本文发现,文件在划分财政事权的指导原则上,对既有的体制形成了某种突破,但在中央事权、地方事权和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的具体分类上,仍旧因袭了现行的做法.本文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及其克服做了简短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地方财政研究》2006,(4):F0003-F0003
~~分税制以来地方财力及中央补助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是中央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次改革,对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试图对在分税制下的整个财政调控能力结构作一分析,并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有效途径,已广为世界各国所采纳。尽管其类型多有不同,但都在实施分税制体制的同时,构建起了较为完善、公平的转移支付制度,以此来正确处理分税制体制下所导致的中央与地方财政间的纵向不平衡和各地区财政间的横向不平衡的矛盾,成效是显著的。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体制以来,已初步形成了以税收返还为主要内容的转移支付制度,实践证明在维护地方既得财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转移方式、类型以及制度的规范性等方面还很不成熟,亟需改进和完善。因此,对世界各国转移支付制…  相似文献   

17.
<正> 构建科学、严密、效能、符合中国国情的地方税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分税制财政体系的基础。1994年的分税制具有朋显的过渡性质,从设计到实施一年多来的情况看,由于地方税体系比较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分税制的规范化,进而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引起许多矛盾,多数地方难于以现行地方税制为基础,形成充满活力的生财机制。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地方税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分税制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是要建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独立的税收体系。因此,凡是实行分税制的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制的建设,并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由于理论上不成熟和实践上经验不足,我国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完善、健全的地方税体系。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要求我国财税体制向国际惯例靠拢。因此,研究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地方税制的设计与改革的成功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的地方税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利益冲突看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财政体制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利益冲突为主线,对我国中央地方财政关系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博弈进行系统的制度分析,认为减少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交易成本的出路在于:一是完善我国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二是完善地方利益表达机制;三是规范利益补偿机制和利益约束机制;四是健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1994年起建立的分税制对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增加财政收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要根据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现行分税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