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城市地租、地价理论分析入手,探讨城市土地信托受益凭证的内容及实现形式,尝试提出基于Black-Scholes模型的土地信托受益凭证的定价思路,指出以城市土地资产未来稳定收益进行金融创新,是进行土地收益市场化配置的必然选择,应加强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机制建设,为土地金融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前,关于土地信托流转已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继中信信托推出安徽宿州项目、山东青州项目,以及北京信托推出无锡桃园村项目后,中信信托又推出了贵州首单土地流转信托,并被多地借鉴。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是否如人们所说的是金融支持农业的主要模式?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是否能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土地信托流转是否能成为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这些问题是土地信托流转的关键亦关系着农民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3.
沙县模式特指福建沙县土地经营权信托流转的模式。该制度是沙县在借鉴其他地方信托模式后因地制宜的伟大创新。但是其中的代理人制度仍存在一些法律资格不明、普法宣传不到位、监督制度缺位等法律问题,制约着沙县模式的向前发展。应就其问题明确法律地位、加强普法宣传、健全监督反馈制度来突破障碍,促进沙县模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文明发展有序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当前,河北省各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有地无人种或无力种的局面,这不仅降低了土地的效益,也使农民承包土地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掣肘因素.在河北省开展农村土地集合信托流转模式的创新,不仅能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而且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更有利于保障农民土地权利和收益、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因此,农村土地集合信托流转模式创新是河北省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实现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在河北省推广农村土地集合信托流转存在着一定障碍,应采取相应对策促进河北省农村土地集合信托流转.  相似文献   

5.
信托制度是一种基于信任而委托他人管理财产的法律制度,作为英美法系的一种特殊的财产制度安排,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确保信托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其也决定了信托公示制度设立的必要性。然而,我国信托立法中对信托公示制度的规定相当粗糙模糊。本文通过对信托制度基本制度的剖析,立足于我国现行立法,提出了构建我国信托公示制度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6.
信托财产权能分割的设计不仅为信托制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弹性空间,也给信托课税法律制度的构建带来了巨大的难题。英美法系信托财产的"双重所有权"与大陆法系的财产权制度本就有所冲突,我国信托法对财产归属的悬空处置更为信托课税制造了重重阻碍。诠释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还原信托课税的真实属性,是构建信托课税法律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7.
迅速迈入人口老龄社会的现状使得现行的养老体系难以满足老年人财产管理需求。意定监护与民事信托的结合是老人人身和财产管理的重要选择模式。应当借鉴域外法意定财产监护、生前信托、特殊需要信托实践经验,完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和课税制度,解决受托人资质准入及其职责终止后相关问题,确定民事信托监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推进民事信托与意定监护相结合,设立强制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8.
信托公示制度是将有关财产已经设立信托的事实公之于众的制度,其目的在于保护交易安全。在英美法系国家,第三人与信托财产产生纠纷时可由衡平法院进行救济,因此不设立信托公示制度。大陆法系国家将契约理念引入信托法中,从保护第三人利益出发设立信托公示制度。日韩采用信托公示对抗主义,我国采用信托公示生效主义,其中存有不足之处,应秉承自由、效率、安全的法律价值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9.
信托制度虽孕育于英国的衡平法,但其核心理念在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构造,而不在于是否存在衡平法.我们需要的是信托这样一种有利于促进财产利用和管理的设计,而不能单纯追求信托制度在大陆法系理论体系上的圆满.因此,对信托财产权利的研究应该转换研究视角,由实然转向应然.我国的信托制度应将信托财产所有权赋予受托人,委托人在转移财产所有权后,通过信托合同约束受托人的行为,受益人享有信托利益,不对信托财产享有任何物权.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存在的问题是 :对信托投资公司未规定信用等级要求、信托定义未规定信托财产所有权转移、信托监管制度不完备。相应法律对策 :对信托投资公司规定信用等级要求、信托定义采用债权关系说、进一步完善信托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1.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必须彻底破除由政府设置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从现在起,就要着力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逐步转变政府职能以及把城镇化的重点放在促进农民工转变为市民。在这一过程中,其绩效如何,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意愿及其所采取的政策的力度。政府始终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因此,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解红  侯瑞 《西部金融》2014,(10):41-4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受到各方关注。相比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土地流转信托在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发挥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融资功能,找到了一种既让农民流出土地后获得稳定收益,又帮助各类主体流入土地后获得足够金融支持、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模式。农民、农业经营者以及信托公司三方以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为平台,产融结合,实现了农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推动了农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二元化的背景下,农村土地的社保功能存在被强化的倾向,制约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农地不应当成为农民生存的根本保障,但进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地流转的基本条件是农民享有长期而有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当前并不具备大范围剥离农村土地社保功能的条件,可以因地制宜,分批渐进剥离农地的社保功能,并率先解决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必须要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力争早日剥离农村土地的社保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创新及其具体模式的探索是重要的改革内容。对重庆市江北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调查表明:现在大部分农民都有土地转出和转入的意愿;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受到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土地流转方式上倾向于通过区政府.而对中介机构却不是很信任。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但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要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广阔的就业途径和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置换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宅基地置换是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实施这项改革需要一定的条件,具有很强的法规敏感性,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关系的调整、政府与农民在利益追求上的平衡、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居保”,以及置换整理后的土地经营管理等问题,对此需要正确认识、稳步推进、审慎处理。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研究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问题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市通过“企业+农户”、“农超对接”、“休闲农业”、“工业旅游”和“服务外购”等多种经营模式,有效实现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其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模式的主要经验启示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化分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流转,壮大集体经济;培育龙头,推进产业集群;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农用地、建设用地市场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农民私有、集体所有和集体所有家庭承包三个阶段。当前,由于受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约束,使得中国农村土地生产要素的流动,还不可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广大农民群众还无法充分享受土地市场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成果,这就必然制约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也不利于城乡差别的缩小。这就存在着如何因势利导地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现有土地制度和理论界提出的几种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的弊病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农民具有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转让、抵押等在内的具有准土地所有权性质的永久土地经营权,国家只在法律上保留对土地的最终所有权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党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党的“三农”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也是“十二五”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梳理概述城乡一体化思想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阐述我党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提出背景,总结了我党城乡一体化思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