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现行低水平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已经逐渐使许多人感到保障不足,"广覆盖"目标很难实现。商业医疗保险是对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必要而有益的补充,实现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融合对接,不仅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障的发展趋势,也是商业保险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大额医疗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非常广阔。商业保险公司应积极抓住发展机遇,树立长期经营和微利、间利观念;加强相关基础研究,注重经营数据积累;增强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等,积极探索和完善大额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医疗保险现状不容乐观,体制改革迫在眉睫.社会保险的商业化将会是一条很好的解决路径.医保与商保的运作相结合,政府仍然需要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基金管理和具体操作,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保险自21世纪初期开始进行参与社会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的探索,各地的实践先后形成了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障的"委托管理模式""保险合同模式""共保联办模式"等,每种模式均有其特色与优势,也存在瑕疵与不足。未来的"政保合作"方向应是"双重一体化委托管理模式",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商业保险以"委托管理模式"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保险合同模式"参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实行"基本+大病"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成为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近年来,我国商业保险公司主要采取投资持有并运营的方式参与养老项目,但投资额大且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对我国养老现状的分析和国外发达国家商业保险与养老结合的介绍,提出了建议我国保险公司打造“保险+养老+服务”的新型养老产业模式,使保险、养老、服务三个领域专业化分工、协同发展.以投资带动保险主业发展,以养老服务带动养老项目发展,以养老项目发展带动保险发展并促进投资效率的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医疗保险涉及投保人、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三方利益,且三者之间存在多重信息不对称.在传统的医疗保险模式中,控制医疗成本的主导权掌握在医生手中,存在着促使医疗费用上涨的驱动因素.这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成为促使医疗保险费用急剧上涨的主因.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通过保险机构与医院或医生签订的契约,整合了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从而达到了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本文通过模型的建立,分别描述了在两种医疗保险模式下医生的行为方式,并通过模型求解,分析了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的利弊之处.  相似文献   

6.
农民的健康保障问题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一.尽管目前辽宁省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已经基本建成,然而城乡差异、保障水平偏低、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偏低等都是农村居民获得有效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的阻碍,因此应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建设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建设,通过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激发社会慈善力量等促进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医疗费用持续快速不合理增长和群众就医负担加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大体上可分为四种模式:现收现付型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免费型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个人累积型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以及混合型的商业医疗保险为主导的医疗保险模式.本文就每一类型的医疗保险制度下选取一个典型国家,通过对这些国家行之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体制的研究和借鉴,期望能够探寻到符合我国实际的医疗费用控制制度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8.
BOT投融资模式作为PPP投融资模式的一种重要构成方式,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具有减轻政府财政负担、降低政府债务风险、提高项目运作效率等积极作用,因此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接受,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由于法律机制不健全、参与主体众多、项目融资周期较长等因素,BOT投融资模式在国内的实施并不顺畅.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制定出一部健全的BOT投融资模式法律规范,重构BOT投融资模式的法律框架,理顺参与主体法律关系,维护参与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9.
管理式医疗保险是集融资和供应、医疗与保险为一体的一种医疗保险模式,通俗地说,它是一种为会员提供医疗兼保险服务的组织形式。管理式医疗保险对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基金结余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在各国很受欢迎。本文着重研究管理式医疗保险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并考察了在本国的制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医疗保险管理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便捷、实惠的医疗服务,保障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促进企业员工安心工作,保证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探讨企业医疗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企业医疗保险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合理的企业医疗保险机制,促进企业的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大额医疗费用造成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成为阻碍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瓶颈。国外在大病保障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3种典型模式:商业保险主导型(如美国)、社会保险主导型(如德国)、全民公费医疗型(如英国)。我国在医改方案及其地方配套措施落实过程中,涌现出了8种模式,其中的洛阳、湛江、太仓模式因更贴近国家政策而更具有参考价值。经试点表明,将商业保险引入大病医保既有一定优势又有其局限性,但只要制定严格可行的标准并发挥保险公司的优势,在大病医保制度中引入商业保险运作是可行并具有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共同减轻城乡居民的大病负担。2019年12月30日,由银保监会牵头制定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提出进一步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服务和医保控费,致力于完善大病保险运行监管机制。由此可见,推进商业保险发挥社会责任,鼓励其积极参与医疗保障工作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在实践中关于大病保险普遍亏损的言论也一直存在,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制度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亟需定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改革,湛江的大病医疗保障采取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结合的模式,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机构与政府部门合作运营管理大病医疗保障,显著降低了城乡居民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比例;其发挥市场机制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保障的政策理念和政府与商业保险机构分工协作、共担风险、共同运营管理的经验做法.具有普遍借鉴意义。大病医疗保障“湛江模式”也存在“一刀切”式的经济补偿标准有悖公平、“保重大疾病、保高额住院医疗费”的重点未能反映“大病风险”的本质以及缴费水平的差距不大、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深度和广度不够等不足。大病医疗保障是“特惠型”的保障制度,保障水平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应全面考量大病风险损失,分类评估家庭大病风险承受能力,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的大病风险管理职能,并根据大病风险损失的严重程度实施差异化补偿标准,避免家庭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14.
医患纠纷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医疗损害赔偿给付和医疗赔偿风险的社会化分担也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商业保险发挥社会管理功能、化解医患纠纷,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可起到一定作用。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医疗责任保险,正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本文仅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近10年的逐步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三项”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解决社会矛盾、促进城乡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均等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一定程度体现了全体国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机制的初步建立。但目前的“三项”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仍存在不公平问题、管理体制问题、“碎片化”问题等,医疗服务机构也需深化改革。应开展城乡社会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试点工作,将“三项”合并“两项”,并针对特殊嗜好开征相应的税收,现实社会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的公平享受;实施“碎片”整理,深化医疗服务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团险市场开放后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从产品开发、人才集中以及市场销售、服务与经营理念等诸多方面对中资保险公司形成竞争与挑战。面对全面开放的团体保险市场及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国内寿险公司应从战略布局、人才培养、产品及销售策略、服务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入手应对挑战,以促进我国团体保险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保险公司在一、二线城市竞争的日趋激烈,三线城市保险业的发展商机已经显现。影响三线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GDP、人口数量及分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地理位置等,并最终反映在原保费收入、保费收入增长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这些衡量城市保险业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主要客观性指标上,据此构建我国城市保险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对2009年我国三线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测定和排序。  相似文献   

18.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风险管理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了pair-copula—GARCH-EVT模型以测度社保基金投资组合风险,与传统的n维copula—GARCH-EVT模型相比,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维数的影响,而且还能灵活地选择copula的类型。实证研究发现,基于pair-copula-GARCH-EVT的模型测度社保基金投资组合风险的准确性要高于传统的copula—GARCH—EVT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