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构建了一个影响一国吸引离岸服务业务的各种因素作用的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印度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优势及该产业发展对其技术、经贸、就业、投资和企业实力等的提升作用,然后结合实际比较了中、印两国外包服务业发展情况及其利弊因素,最后提出应借鉴印度经验建立中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鼓励企业设立海外服务交付中心,支持国内服务外包,支持小型服务企业发展,提升相关人才教育培训水平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2.
软件外包业作为大连近年来的支柱型产业发展迅猛,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外界人才的竞争、内部结构的不完善、培训和教学水平的薄弱等使得目前软件外包业始终存在人才缺口,人员整体实力跟不上国际水平。本文基于SWOT法,分析大连软件外包人员就业形势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了完善软件外包人员就业前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是当前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形式,服务外包的产生对接包国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服务外包就业效应模型可以分析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不仅扩大了我国服务业就业数量,而且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就业也具有带动作用;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结构的改善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服务外包提高了生产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服务行业的劳动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福建服务外包产业有了高速发展,呈现区位、政策扶持、对外开放等多个优势,但也存在规模小、产业低端、人才紧缺等劣势。应该通过培养高级服务外包人才、实施积极投资策略,加大服务业招商与政策扶持力度等方式,克服上述困难,实现福建服务外包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民 《现代经济》2009,8(4):93-93,109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已先于商品、市场的竞争。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引进人才不易,要留住人才更难,应当关注身边的人才,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姜文杰 《现代经济》2007,6(12):125-129
本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形式,即企业将信息服务、应有管理和商业流程等业务发包给企业外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戍本、优化产业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客户服务外包等等。由于全球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已把服务外包发展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且服务外包具有信息技术承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对中国而言,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有助于加快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扩大知识型服务产品出口,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促进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等诸多利好。本文通过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的研究,分析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势与障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订一系列的对策来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以实现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从印度服务外包发展要素看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际服务外包成效的显现以及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的瓶颈,加上发达国家发包企业分散风险战略考量,借鉴印度等国经验,我们在谋划服务外包发展策略时,应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与促进国内服务业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与我国扩大就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开阔经济视野,更新发展理念;提升经济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发挥成本优势,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吸纳就业能力等。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是:明确发展思路,抓住发展机遇;加大产业投入,保障产业发展;加强服务外包产业的资源整合;加强信息化建设,有效拓展市场;树立企业品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FDI视角的东北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全球FDI的投资方向已经开始转向服务业,这为东北地区扩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利用FDI发展服务外包创造了难得的契机。本文从服务外包产业面临规模有限、市场过于集中以及企业竞争力不强等方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东北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外包合作关系的科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外包已经成为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降低运营成本、增强自身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外包同样也具有很大的风险,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在外包中丧失原有的竞争优势,从此一蹶不振。从外包合作关系管理的角度,企业在选择和维护外包合作关系时应当注意一些问题,应找到与外包商紧密合作,成功实施外包计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服务外包产业既面临战略机遇,竞争也日趋激烈。安徽省可依赖于人力资本、基础条件、政府政策、企业能力及市场需求五大要素,从政府、企业两个主体层面,拓展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业务外包的应用逐渐从信息技术领域转向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可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带来专业的服务,但同时也会带来企业的经营风险。本文在分析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基础上,建议企业全程关注和支持外包合作关系,使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工作能发挥优势,尽可能趋利避害,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承接金融服务离岸外包相关法律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吸引金融服务离岸外包已经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热点,中国也已将承接包括金融服务外包在内的服务外包作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本文从GATS角度探讨了金融服务外包的归类,这一问题涉及确认WTO成员是否在金融服务外包开放上作出承诺。本文建议中国在WTO多哈谈判中可要求有关成员承诺开放包括金融外包在内的服务外包。本文结合金融服务外包方关心的问题,着重探讨了中国承接金融服务离岸外包应注意的法律问题,如金融监管、数据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网上商务税收优惠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服务外包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离岸(海外)业务在促进产业成熟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服务外包企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服务外包的行业特性,国际并购成为获得离岸业务的主要方式。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某些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具备了从事国际并购的能力,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国际并购将成为未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获得离岸业务、提升专业技能、获取专业性资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对于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就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庆市近年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较快,如何更好的推动就业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对此,本文以大庆市服务外包产业园为研究对象,从服务外包产业园产值与就业人数的相关性上入手,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对2007—2013年大庆市服务外包产业园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深层剖析服务外包产值与就业相关性后,提出了完善大庆市服务外包产业带动就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信息是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生了解社会就业岗位信息的基础。就业信息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现实记录,蕴涵着丰富的需求信息。伴随高职毕业生就业新体制的改革,给高职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提出新的要求。规范的就业信息管理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就业信息管理、服务办法;运用远程视频QQ技术查询咨询就业信息,使就业信息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偏离-份额模型,以长三角为参照区,以就业人员为变量,对2004-2011年江苏省服务业14个部门就业增长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单位与私营单位就业增长偏离结果对比强烈,私营单位成为拉动江苏省服务业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竞争优势对私营单位就业的贡献大于结构优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其最有增长潜力的服务类别;城镇单位的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都不显著。相比而言,社会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就业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1~2001年中国各地区面板数据分析了法治水平和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法治水平对服务业发展有积极影响,并且在低收入省市,法治水平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较大;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有积极影响,但对于这一结论还需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服务外包这一新兴商业模式。金砖四国作为新兴经济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承接服务外包上大有作为。目前,金砖四国中,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实力最强,中国其次,俄罗斯和巴西稍弱,四国都应该针对各自在服务外包承接上的劣势采取一定的措施,大力培养从事外包产业的专业人才,并建立起促进外包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对中国来讲,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改善商业环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供应结构;有重点地开拓国际服务发包国的市场;并加快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理论界在引入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发展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并且在新公共管理主义的发展、强化公共部门服务职能以及建立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也做了有益的理论探索,但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应用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研究工作,尚停留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提倡管理要“以人为本”的今天,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运用于公共部门,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政府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使公共部门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