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是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学徒制,其成功实施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企业和岗位,让现代学徒制试点可持续、可推广。因此,本文以百果园学院为例,通过探索现代学徒制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提出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路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适应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企业管理的新举措。近几年,我国开始重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不少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校企双方都遇到了不少的难题,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与时俱进。本文就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一起探索、研究协同管理视角下的现代学徒制。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它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福建作为中国职业教育起源地之一,在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经过近五年的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本研究通过对福建现代学徒制取得的成效与发展困惑进行分析,提出了福建现代学徒制未来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全面深化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路径的创新,成为了近几年来现代国际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物业管理专业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专业综合性强,学科涉及面广,教学内容跨度大,而存在着招生难、师资和实训场地不足等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探索现代学徒制主导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物业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从而形成紧密的院校与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招生招工一体化,创建“双元型”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联合授课,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个性化、多元化实习、实训模式,校企融合考核改革等,进行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解决目前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普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校企融合、工学互动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定位。以学院校企结合的软件人才培养为例,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校企深度融合,全程职业化培养"的工学结合五阶段职业化培养实施方案。实践表明,"校企深度合作,全程职业化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抓好关键环节,搞好校企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职业教育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但只要我们能抓住主要矛盾,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就一定能摸索出一套校企合作的成熟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过程的分析,探索建立了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有效运行机制,形成了一套具有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管理体系和考核制度等,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通过重视法律保障、明确各方责任、强调行业企业主导、注重职业素能培养、完善学徒体系、拓展丰富多样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创出了闻名于世的现代学徒制品牌。我国要想有效开展职业教育学徒制教育,就必须建立权威管理机构,健全职教政策法规,注重学徒培养质量,制定优惠引导政策,统一资格证书管理。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所称"学徒制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劳动力和就业改革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同样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高职院校的自律作用、用人单位的调控作用、学生及家长的监督作用来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校企融合订单培养,即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以协议的方式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利用资源,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办学模式。文章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类专业为例,从办学主体、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目标、办学策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只有提高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校企融合订单培养办学模式才能真正实施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