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轨经济下的我国国有企业其内部治理机制体现出所有者现实缺位,内部人控制企业;股权高度集中,中小股东利益被漠视甚至被侵蚀;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形成有效监督;激励约束机制与绩效评估机制弱化等特征。而外部治理机制有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经营者选择机制低效;控制权市场尚不活跃,银行的软约束等问题。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公司治理而言,应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外部治理环境,优化内部制度,建立合适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2000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72家公司,在1999—2003年公司业绩均呈下降的趋势,表明控制权转移没有使公司业绩得到改善,公司监管缺失和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不规范因素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目前,加强公司监管是改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不能因为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约束而放弃或忽视对公司的监管,只有在有效的公司监管和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3.
公司的控制权市场是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范畴。目前我国控制权效率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整个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然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地理等因素与东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状况进行独立分析。本文运用会计法对西部地区的控制权转移效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证结果说明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会对目标公司的经营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既体现为企业各参与方的一种契约关系,又体现为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同时,它还体现为企业内部各种权力包括(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经营者选择权等)约束和制衡机制,其内涵是丰富和深刻的.而财务治理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系统,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公司治理必须从财务治理入手.  相似文献   

5.
控制权转移失效与公司监管缺失:理论及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表明,发生控制权转移的72家公司1999~2003年根据因子分析法得到绩效的综合得分的均值分别为:0.034415、-0.02191、0.011056、0.004784、-0.00382,反映公司业绩呈下降的趋势。控制权转移没有使公司业绩得到改善。公司监管缺失和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不规范因素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目前情况下,加强公司监管是改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绝不能因为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约束而放弃或忽视对公司的监管。有效的公司监管和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等机制的共同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部控制来自企业组织内部,是伴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而发展,更确切的说是伴随公司制企业的出现而发展成熟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密切,它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管理监控系统,是公司控制权的具体体现。在公司内部治理中,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降低交易费用是内部控制的本质。它与公司外部治理的关系(政府、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外部化。完善内部控制必须从公司内部治理、外部治理、控制环境三方入手。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受到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的显著影响,表现在国有控股公司或低成长机会的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为突出;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本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伴随公司法人制度的产生而出现,并日益成为公司治理上的一个难题.国外有关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探讨和立法规则很少针对国有公司,因而国外的理论和经验用于分析中国的国有公司往往难以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围绕着中国国有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出现了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却产生了内部人控制、激励机制加剧控制权私人收益、否认控制权私人收益将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这三个逻辑上的悖论,从而在理念和现实两个方面都导致中国国有公司的治理困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正视中国国有公司在价值目标和市场地位等方面的独特秉性,立法上对因内部人控制而产生的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则不能有丝毫的迁就.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的激励与监控机制、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竞争与代理权的争夺以及公司化治理等公司治理机制关键层面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公司在其成长与发展进程中必须加强对其所有权结构合理性的审视及相应的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中普遍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制衡机制失灵等问题,并反映在土地拍卖竞价等经济行为中。要完善公司治理,必须完善所有者和经营者制衡机制,强化董事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育职业经理市场。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总资产周转率和管理费用率直接计量代理成本,并结合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等因素,系统研究了董事会(含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大股东监控和债务融资(包括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等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会因公司控制权的性质和成长机会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低成长机会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突出。在公司治理机制效率方面,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出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研究还发现,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债务来源(银行借款)的治理作用则是弱化的或恶化的,其存在不仅未缓和公司代理问题,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从而为不同性质的债务融资安排的治理效率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
杨春霞 《新智慧》2004,(12B):19-20
公司治理分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内部治理即传统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之间控制权的配置体系,外部治理指通过利益相关与公司的契约、通过控制权市场及经理人市场等对公司进行外部控制和影响。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公司融资结构决定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而公司的融资结构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  相似文献   

13.
企业债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是现代化公司金融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出发点.着重研究债权融资结构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首先,从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和分配入手,探讨债权融资作用于公司治理的传导机制和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意义,然后集中讨论债权的分布结构(集中度)与债权人的所有制结构对于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最后是本文主要结论的总结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这是由企业的产权关系、企业自身的性质、股份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市场的要求决定的.取得所有者即股东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处理好"新三会"和"老三会"的关系,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质量的提高。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提高公司治理质量的关键是优化股权结构,强化公司控制权的竞争。本文就从现在仍存在的治理理念上的误区加以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公司控制权市场化方面实现股权多元化结构,从而最终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状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控制权性质、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机制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只是围绕着某一特定的治理机制进行的。鉴于公司治理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因而这些研究总体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而且也很少涉及代理成本的直接计量问题。以经营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作为代理成本的直接计量近年来成为学者研究公司治理和代理问题的新动向。本文在少数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总资产周转率和管理费用率直接计量代理成本,并结合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等因素,系统研究了董事会(含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大股东监控和债务融资(包括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等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受到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的显著影响,表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低成长机会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突出;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出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研究还发现,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债务来源(银行借款)的治理作用则是弱化的或恶化的,其存在不仅未缓和公司代理问题,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从而为不同性质的债务融资安排的治理效率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责权利制衡机制,即明确股东、董事、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和责任的分配,规定公司议事规则和程序,并决定公司目标和组织结构以及实现目标和进行监督的手段。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是控制权的实现。公司治理就是要对控制权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公司治理在形式上已经形成了“三会四权”的分权结构,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经理层分别行使最终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指挥权。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股权的高度集中和公众股东的高度分散导致董事会由大股东操纵或由内部人控制,股东大会、董事会形同虚设,不少上市公司已成为大股东的“圈钱机器”。众多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表决权数与大股东持股数相当接近,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的合法手段。若权力没有限制,就必然演化为对权力的滥用。行使权力者一定会将手中权力行使到法律的边界,才会主动或被迫停止。从表面上看,只要进行国有股减持、改变“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就能解决我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但大量研究表明,大股东对公司控制权的公共收益和私人收益对公司绩效产生两种相反...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是指使投资者将公司创造价值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公司,以保证公司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并有效地进行收益分配的机制。本文以MM无关性定理为基准,分析了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导致的代理问题,进而分析人们用财务约束和控制权配置两种机制来解决代理问题所带来的新问题。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不完美性、公司价值信息在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及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目标冲突,使公司的融资活动和分配活动对公司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最大化经济福利的内在目标出发,解决上述公司治理问题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权衡各种成本和利益;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缓和目标冲突;降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要从完善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以及培育公司治理结构的生成环境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就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为减少代理成本、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就企业控制权,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所达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它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