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外贸发展方式是中国对外贸易领域面临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我国外贸增长粗放特征明显,存在偏重数量扩张、质量和效益偏低的问题,而且受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约束,原有外贸增长方式不可持续.2004年以来,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将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列为工作重点,凸显了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经济增长必须由原来的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的外延增长方式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方式。本文通过构建结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中国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推动高于后两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且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要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多年的发展,为理解增长过程、分析增长问题、制定增长政策提供了重要工具和理论基础。但对于面临深刻制度变革的中国,只有将以市场化为主旋律的制度变迁过程结合到增长理论中去,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并为中国的增长问题提供理论启示。以国家财政、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制度性联接方式及其变化作为这一研究的切入点是合适的;在当前时期,打破三者之间的制度性联接,将三方面的改革隔离开来、独立进行,在制度变革中推进经济增长,才能真正提高经济的自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的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渐趋恶化,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更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特点结合近年流行的“房地产泡沫之说”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不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要素驱动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然而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收入差距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粗放型增长方式终究不可持续,未来中国应转变发展方式,重塑经济增长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将成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心。目前,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成果,但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实现路径和测算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通过Citespace对近几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行聚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出背景、内涵和实现路径进行系统梳理;然后综述了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演化脉络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了可拓展的两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也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通过对1990~2008年GDP和能源消费历史数据的计算,得出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通过对2010—2020年我国能源消耗中碳排放量、GDP、能耗和森林固碳量等的计算,预测出如果我国继续坚持目前“三高一低”的生产方式,到2020年的碳赤字将急剧增大,这意味着我国的生态碳汇能力的增长速度将远远低于碳排放增长的速度,这将成为应对气候突变危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消极影响因素。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禹路 《全国商情》2010,(11):29-30
20年以来直销在中国的增长方式,概括起来是这么一个增长方式:粗放,短期和投机型。直销在中国发展的20年,尽管整个行业业绩已经突破1000亿,但实际上没有完全跟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9.
农业企业化:中国农业21世纪面临的新任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农村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特征是伴随短缺时代的结束,农业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从增长阶段走上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关系又面临一次重大变革:农业企业化和公司制将成为中国农村21世纪面临的新任务,并与这一制度的要求相适应,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0.
王萍 《西部金融》2009,(6):78-79
本世纪头20年,中国将长期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既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又具备转变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已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长足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界经历过从研究经济效益到研究经济增长方式、从研究经济增长方式到研究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周叔莲研究员历年来的研究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过程中研究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表现在贸易市场不断多元化,商品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吸收外资数额高速增长,对外投资良好发展等方面。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经贸关系也存在着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国内居民消费不振等问题。中国必须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由外需驱动型向内需驱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在服务贸易中,金融服务贸易又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市场占有率来分析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最后提出加强人力资本建设、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措施来提高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1995 ~2009年财政科技投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研究与发展经费(R&D)支出总量不大,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发现财政科技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三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不同,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会阻碍经济增长,而基础研究投入无疑将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回归结果,需要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对中国扶贫开发也将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发展方式转变与减贫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其一,发展方式转变,重构了减贫的动力机制,即产业动力、增长动力和内生动力等发生了新转变。其二,发展方式转变,使减贫路径和方式发生新变化,即引致了贫困人口收入来源、扶贫重点以及就业方式发生新变化。可以说,发展方式转变的快慢影响和决定着减贫效率的提升程度。快速跟进的后续产业以及尽力避免贫困人口失业是扶贫的关键。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保障贫困人口收入是决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迅速增强内生动力,激发贫困人口的积极性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测度了发展方式转变与减贫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世界汽车产业的第四次技术变革,为以发展汽车产业等战略性产业为主的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了重要契机。文章主要对世界汽车产业的技术专利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了解当前世界汽车专利技术的发展概况,发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当前的发展差距和机会。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定位与发展思想密切相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理念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实现发展导向的经济转型.本文阐述了中国发展思想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经验,总结了现阶段中国发展思想转变为以人民为中心、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坚持人民导向的原因.本文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确保经济发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路径选择,将有助于经济发展中公平性、 普惠性等现实问题的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8.
苏国强 《全国商情》2006,16(7):19-21
金融市场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而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是两种最主要的融资方式。本文分析了两个市场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差异从而作用于经济增长机制的不同,并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信贷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显著,而股票市场贡献还很有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的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渐趋恶化,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向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预示着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具有总量高速增长与区域不平衡并存的发展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点,它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怎样的影响,未来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和技术进步方式的转型,这两者的关系又将产生怎样的变化都是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技术进步方式转型为视角,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区域不平衡发展结构的关系与演变进行理论推理和实证检验,认为技术引进条件下的不平衡发展模式对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方式转型期,区域间差距将出现先略有缩小再相对增大的变化趋势,只有当技术进步方式完全转变为依靠技术(自主)创新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才会真正缩小,但这将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国家有必要运用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加速这一进程,缩短技术进步方式转变周期,缓解并逐渐消除区域间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