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本文上部分谈到了陈百露和嘉莉这对异国却有着同样悲惨命运的女孩,带着最初的纯洁与憧憬步入这个浮华的世界,在物欲与金钱充斥着的社会漩涡中苦苦挣扎。本文下部分主要谈论她们在社会的激流下又遭遇感情的诱骗,最后不得不沉沦下去。一个选择生命的终结,另一个则是灵魂的死亡,结局都沉痛却又无可改变。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半生缘》和《金锁记》中的两位女性有着让人同情的悲惨命运,但也有着令人发指的变态心理。从她们的家庭出身、所受教育程度、社会环境这些客观因素上分析,发现两人的出身都属于社会下层,受过不高的教育,都置身于残酷的封建文化环境里,而且同依附于男权社会。从她们的性格、情理、爱情婚姻观这些主观因素上看,她们都有相同的阴暗性格、相同的自卑心理,以及严重缺乏安全感,但在对命运挣扎的方式和力度方面两人的表现有所不同。从她们的生存环境和变态心理可分析得出,封建文化压抑下的女性都悖离于自然的、有生机的人性,封建文化对生命具有强烈的摧毁性。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和简·奥斯丁虽然身处不同的文明系统,不同的历史时间和空间,但她们都在自己的作品中用她们各自高超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个生动的女性形象,让她们那曲折、美丽的爱情和婚姻故事震撼着一代代女性的心灵,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着力于分析两位女性作家作品中赋予主人公不同命运的原因,重点分析她们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和文化社会氛围方面的不同对她们的创作之路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简·爱与凯瑟琳,在性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存在诸多不同。本文试图谈一谈她们俩在爱情方面的追求。她们都追求爱情自主、追求心灵的契合、追求幸福的婚姻,但是,相同的追求却并未给她们带来相同的命运结局。  相似文献   

5.
叶紫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20世纪30年代农村女性形象.其创作技巧独特,思想底蕴深厚,且散发着浓郁的湖南乡土气息.叶紫悲愤的身世对其女性人物创作有深刻影响,他关注农村妇女命运,为她们倾注毕生感情,为她们呐喊.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了大量的妇女题材的作品,反映了元人进步的妇女观。元人肯定那些有胆识、有主见的女性,歌颂她们敢于在命运及恶势力抗争的精神。赞同女性冲破门当户对的传统婚姻观,寻找理想的生活。同时,十分欣赏有才学的女性。肯定她们善良坚韧、深明大义的传统美德。这些成功的女性形象,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苔丝是一个资本主义逼迫下的"杀人犯",而在作者哈代眼中,却把她塑造成了"一个纯洁的女人"的完美形象。在《苔丝》中,我们至始至终看到的是哈代对淳朴、平凡、默默无闻的劳苦大众的热爱和对他们的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对和谐社会的期望和对人类苦难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8.
《围城》写于20世纪40年代,一经发表便被誉为是一部新版《儒林外史》。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用大量笔墨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对于女性人物的描写也颇下了一番工夫。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通过知识女性形象的独特描写,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况和人生轨迹。尽管她们的境遇不同,命运不同,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她们各自的经历却赋予了她们共同的特征。本文笔者仅从小说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女性形象人手对她们的共同特征进行剖析,并就此提出自己关于知识女性人生观的看法。所谓知识女性,笔者认为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涵义,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钱钟书先生笔下的知识女性是指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围城》中的这样一群女性可以称之为知识女性群体,她们之间的共同的特征如下:群体特征一:接受良好教育,改变社会地位在旧中国,女性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正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没有读书识字的自由。这一切严重压抑着女性的身心,命运无法由她们自己来主宰,她们成为了男人的附属品。《围城》中的知识女性正是通过接受良好教育,获取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力争摆脱男人的束缚,进而主宰自己的命运。主要表现在:鲍小姐由未婚夫李医生出资,一个人到英国伦敦学习产科两年,回国后与李医生结婚并一同挂牌行医;苏文纨在法国里昂研究法国文学,做了一篇《中国十八家白话诗人》的论文,获博士学位;孙柔嘉大学毕业,由赵辛楣引荐到三闾大学任教;在家养病的汪太太,“中国画和钢琴”是她嫁妆里代表文化的部分,好比其他女人的大学毕业文凭和学士帽照片。  相似文献   

9.
鸣凤是巴金笔下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不仅在高公馆过了七八年"听命令、做苦事、流眼泪、吃打骂"的生活,最终还因被送给冯老太爷"做小"而投湖自尽.在笔者看来,鸣凤追求婚姻自由而不得的悲惨命运,是当时黑暗的时代造成的,却也有其自身的悲剧性因素.本文主要从鸣凤自身的因素入手,来谈谈其在追求婚姻自由上的软弱性.  相似文献   

10.
《左传》所记齐鲁两国女性的行事多与婚恋有关,因而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在东夷文化的大背景中,齐鲁两国习俗和精神文化的相同与互异、冲突与融合;展现了男权文化伊始时,齐鲁女性的情感、遭遇和命运;同时为后世塑造了一系列个性彰显的女性形象,并且由她们忧郁的命运及她们自己咀嚼了无数遍的情感积淀成了经典的文学原型.  相似文献   

11.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流传于世的作品《宠儿》,叙述了女黑奴塞丝为了不使儿女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毅然杀死了自己的幼女宠儿。十八年后,奴隶制虽已废除,但宠儿还魂归来,不择手段地扰乱和摧毁母亲刚刚回暖的生活,最后塞丝被她的另一个女儿丹芙和一群黑人所拯救。本文通过创伤叙事语境解读该小说,探讨黑人如何努力追溯本种族的历史,不断抗争,探寻未来出路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在“性格与环境”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把主人翁和其他人物置于同一自然、社会和历史环境中,着重分析了人物性格在其命运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亨察德和法尔伏雷性格的分析,得出在历史变革时期,亨察德悲惨命运和法尔伏雷胜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在其著名的短篇小说《潜水鸟》中,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皮格特短暂而悲惨的一生,分析了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小说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边缘文化及边缘人的生存问题.而且还以双重主线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态问题和女性命运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14.
分析和探究现代文学画廊中,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和城市知识女性两组人物的悲惨命运,通过今昔对比,对于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充斥着虚伪陈腐的资产阶级伦理观念。简.爱和苔丝同为那个时代的乡村女性,同是衣食无靠,社会地位低下的无产阶级,一度被迫寄人篱下,受尽折磨,但是又都那么诚实善良,执著追求真爱的同时恪守道德传统,勇敢地抗争社会的不公……但是在作家的创作中,她们命运的结局却是天差地别。本文尝试从她们相同面上的不同点分析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扭曲的母爱     
托尼.莫里森作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唯一的黑人女性得主,一直致力于探求在主流社会中维护和构建黑人的文化本位,通过对黑人文化、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描写,表现出她对黑人命运和文化传统的关注以及强烈的民族情感。在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莫里森通过配克拉这样一个黑人家庭庭对待白人文化的不同态度及因此导致地家庭的悲惨同命运,向人们展示了这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殖民比土地的占有更加可怕,更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运用语用学中的语境概念,以情景语境、背景知识语境和文本理论为分析工具解读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揭示了奴隶制度的罪恶和小说人物作为奴隶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8.
《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及其周围女性对战争的态度各不相同。以斯佳丽为代表的女性,能够适应新局势、新生活,丢掉一切旧传统,走上自我奋斗之路,战争促使她们奋起、抗争。而那些难以接受现实,难以忘怀过去的女性们则采取逃避的方式,靠回忆过活;她们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注定了人生的悲剧命运。在新生交替的人生关口,要生存下去,除了改变别无选择,战争正是这种改变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聂辉华  刘铮 《新智慧》2006,(2):11-12
红颜薄命,自古皆然。中国古代四大美人:西施、貂婵、王昭君、杨玉环,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但结局竞无一善终。褒姒、赵飞燕都与皇帝们信誓旦旦同生死,后来却被皇帝们处以极刑,还落得一个红颜祸国殃民的罪名。近代以来,戴安娜香消玉殒,梅艳芳英年早逝……诚然,不是所有的美女都结局悲惨,只是因为她们贵为“红颜”尚且落得不幸,总是让人扼腕叹息的。所谓的悲剧,就是美好的东西被毁坏。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红颜美人命运多舛的原因,或许能为我们提供解读悲剧的另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森的严级制度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决定了旧中国一直被外凌虐的悲惨命运,造成了旧中国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的艰难处境。鲁迅名的杂《灯下漫笔(二)》正是把批判矛头直接指向了等级制度。但是,我们当今的一些教科书对该杂的批判主题含糊其词、不愿点破。本作为图将该杂丈的原义演绎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