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对湘鄂渝黔边区的实证分析》(中南大学出版社)是区域经济学青年学者冷志明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05BJY009)研究的最终成果该研究基于湘鄂渝黔边区(又称武陵山区)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分析湘鄂渝黔边区山寨经济的特征入手,阐述了湘鄂渝黔边区山寨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并就发展山寨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提供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培育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品品牌是带动该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当前该集群在培育其旅游产品品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培育该集群旅游产品品牌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了对其进行品牌培育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重点,并进一步提出了对其进行品牌培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培育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品品牌是带动该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当前该集群在培育其旅游产品品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培育该集群旅游产品品牌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了对其进行品牌培育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重点,并进一步提出了对其进行品牌培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湘鄂渝黔边区部分偏远山区搬迁扶贫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搬迁扶贫中,应制定综合性的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的不平衡;搞好各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为搬迁农户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并注重对迁出地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培育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品品牌是带动该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当前该集群在培育其旅游产品品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培育该集群旅游产品品牌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了对其进行品牌培育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重点,并进一步提出了对其进行品牌培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局面:东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和人均DGP比重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局面:东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和人均DGP比重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当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产业合作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不均等诸多困境,根本原因在于京津冀区域始终没有进化为一个自组织系统,系统演化的内部动力始终没有形成。论文认为,摆脱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起自组织系统及系统演化的内部动力机制。基于协同学的视角,建立了区域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成本分担机制和产业匹配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弹性和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湘鄂渝黔边区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就业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边区旅游经济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拉动边区旅游就业约0.52个百分点的增长,且存在从边区旅游经济增长到旅游就业之间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边区旅游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系数表明,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就业增长之间存在非一致性。提出从旅游经济总量增长,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产业人力资本等角度。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高旅游就业率。  相似文献   

11.
行政区经济是我国特殊时期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行政区经济的形成使企业竞争中渗透了强烈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生产要素跨行政区流动不畅、行政区域间竞争具有一定的隐性特征、行政区边界经济明显.有必要建立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使各行政区域均能获利,从而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行政区经济是我国特殊时期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行政区经济的形成使企业竞争中渗透了强烈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生产要素跨行政区流动不畅、行政区域间竞争具有一定的隐性特征、行政区边界经济明显。有必要建立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使各行政区域均能获利,从而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省级"行政区边缘经济"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行政区划、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在行政区交界地带形成了"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使得行政区交界地带成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行政区边缘经济的形成主要受空间距离因素、边界因素和交易成本的影响,其主要特征是经济的欠发达性、不协调性和一定的冲突性.为此,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商品要素市场、重视区域经济合作、搞好跨区管理,以降低行政区交界地带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边疆地区区域政策大致经历了生产力均衡布局、服务沿海优先发展、重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边疆地区四个阶段的演变。但从绝对发展水平来看,边疆地区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奇迹”并未显著扭转边疆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较大的趋势。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人口流失和生态环境脆弱又成为当前边疆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文章作者认为,未来边疆地区应积极抓住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机遇,通过积极参与国内区域协作与分工、走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城市集群建设为核心增长极、全面扩大沿边开放来实现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耦舍而成,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地区经济很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所以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经济地理学以及产业集聚理论,本文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提出一个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圈层经济结构理论模型和发展模式,以此深化和完善已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尝试从理论上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重大现实困境。通过对圈层经济结构的形成机理的分析和初步的现实经验分析,文章得出结论:圈层经济结构有利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的区域贸易格局、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升级是皖江示范区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区际经济协同发展是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围因素。文章结合区域经济博弈论,运用比较、分析论证等方法,阐述示范区与外围区际政府间的关系,分析示范区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探索示范区与长三角经济圈、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重点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互动共生的依存关系。苏南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苏南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重新认识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前瞻性地探索苏南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共振的新模式与新途径,对加快苏南地区高职教育体系构建和推动苏南地区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重大与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北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具有许多优势,同时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华北区域经济合作,应立足区域优势,扬长避短,大胆创新,有针对性地提出华北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应采取的对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豫南、豫西南重点经济建设带上区位节点经济潜能与空间分布的测算,本文系统研究了主成分分析理论在经济建设带上区位节点分析测算的应用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理论来确定区域经济建设带上经济增长极的分布,是国际区域经济分析的先进技术,对控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