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长江中游最重要的两大城市群以及中部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综合体,具备合作发展的空间基础。两个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良好,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区域聚集功能和辐射能力。如果两者强强联合、共同建设试验区将有利于推动两大城市群自身的建设,有助于双方共享区域发展的规模效益,进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同时,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现阶段的联动发展实践及其未来走势,对中部地区乃至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各省都在谋求发展。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核心,本文通过中部六省城市群的比较,分析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优、劣势分析及目标定位,进而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建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2011-2013年有关数据做主成分分析,探究皖江城市带、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动态变化与不足,以及三个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在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要想在中部崛起中获得比较优势,就要加速发展,靠实力来证明自己。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不仅要大力发展郑州的经济、科技等传统硬实力,更要从创新、科教、文化、生态等方面加强培育郑州的软实力,全面提高郑州在全省的首位度以及在全国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中原城市群地区对承东启西、拉动中部崛起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在有关城市软实力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软实力的含义,提出了城市软实力的基本要素,并进一步提出了提升中原城市群软实力的策略在于增加以信任为核心的城市社会资本和大力发展中原城市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出现了超级城市,但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城市经济要向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依靠城市群的帮助,这样才能促进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本文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以中部地区的湖北武汉经济群为案例,分析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城市群的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市间产业分工开始向产业链分工方向发展。各城市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城际产业链,城市间基于城际产业链尤其是城际战略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关系加快了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进程。本文构建由产业战略力维度和城际链接力维度构成的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依据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区位要求,对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在城市群地区进行空间布局。最后指出,加快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关键是,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类型的正确选择和城际战略产业链环节的合理布局和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8.
中原城市群物流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发展战略对于区域内城市经济和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动、优势互补,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原城市群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中原城市群物流还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经营模式落后、缺乏统一规划、辐射力弱等问题。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特色领域物流、建立区域合作组织、鼓励大型物流企业扩张是中原城市群物流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外贸易规模、结构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比较东部、中部、西部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后可以发现:东部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中国三大区域中位居前列,且有较快的增长速度;中部与西部的差距不明显;中国的高外贸依存度主要是受东部省(市)高外贸依存度的拉动.  相似文献   

10.
上每城市群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区域。城市群根据区域的地理空间、发展规模和布局结构可以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城市群。国家“十一五”纲要提出,要发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作用。同时,要规划和发展新的城市群。新的城市群既包括我国三大城市群以外的城市群,比如西南的成渝城市群等,也包括我国三大城市群以内的次一级城市群。上海城市群是长三角城市群中次一级城市群,它的发展关系到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研究上海城市群,应当审视上海城镇体系规划和它的历史沿革,并对上海城镇体系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具有重要影响。运用2006-2013年的中国省际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表明:随着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工业碳排放强度呈现"U型"变化。与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城市体系相比,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更有利于工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体系规模结构集中度对工业碳排放强度的"U型"影响将会进一步强化。这反映出城市体系结构失调对工业碳排放降低的制约作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自动缓解,因而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城市体系结构优化来促进减排。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1984-2015年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运用KALMAN滤波算法考察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外商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并不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外商投资对缩小城乡收入持续有着积极的影响;第二产业比重、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始终正相关,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与产业结构水平高级化都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建议进一步利用外商投资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并积极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发展,同时提高农村务工人员的技能与素质,重视农村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可以从事信息咨询、商贸物流等相对高收入的工作;制定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留在农村,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需制度政策与内部机制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矛盾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耍矛盾之一,统筹城乡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新的产业体系有重大战略意义,也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内涵,指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不仅需要消除制度障碍,提供政策保障,还需建立乡村内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是城市政府的经常性工作,更是遏制生产性浪费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城市是一个有着复杂的内外部联系和时空联系的大系统,因此,基于节约视角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就不能仅停留于系统内部,还应该放眼于系统外部的城市区域,从城市区域背景、城市系统内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还要制定城市系统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实现节约视角下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珠江三角洲城市圈、京津冀城市圈、成渝城市圈、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五个重要的城市圈;其中,除武汉城市圈外其他四个城市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俱乐部趋同,而且这种趋同和五大城市圈的工业化程度、内部经济结构及创新能力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自国家实施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利用1997—2008年各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hift-share模型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度量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近10年中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产业内技术效率的提高,但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也不可忽视;西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有效的,而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理想;各区域内部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呈现分化的趋势。研究表明劳动力要素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如何加快产业升级已经成为现阶段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为此,合理进行产业升级的机会甄别与路径选择成为重要需求。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构建了产业升级分析框架,据此设计产业升级识别方法并判别潜在优势产业与生产能力禀赋,对中西部典型城市群的产业升级态势进行梳理,甄别未来产业升级的机会,探索潜在的产业升级基本路径。结果表明:以武汉、长株潭、成渝和中原城市群等典型中西部城市群处于相对边缘的产品空间位置,由此成为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导致现状生产能力禀赋对于产业升级具有较大约束,具有便捷升级能力的潜在机会有限。基于此,促进中西部城市群产业升级的基本路径需要选择有利于缩小产品空间距离与加速显性比较优势扩散的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本文结论表明,初始产品空间格局是影响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这直接决定了潜在比较优势产业数量、类型以及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难度,并由此进一步指示了实现较快产业升级所要遵循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2002~2008年的相关数据,采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除西藏外)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城镇与农村义务教育绩效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义务教育投入改革对城镇与农村的教育绩效都有不小的触动,特别是促进了农村的提高,但是我国和东中西部城镇的各项义务教育绩效水平几乎都达到1,即接近有效水平,而农村各项义务教育绩效水平却有不少的区域差距,因此我国义务教育绩效区域差距还主要反映在农村。为此,我国要进步提高城镇义务教育运行机制的稳定性,并且加大农村的义务教育投入,加强城镇与农村交流合作,促使义务教育有效且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就是打破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解决现阶段的城乡之间的显著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经的过渡形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并推动城市化的进程,需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逐步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教育投资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化、人均教育投资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从纵向看越来越显著,从横向看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及经济水平,结合地区差异,宜采取不同的政策.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均教育投资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在各区域的投资规模和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