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研投入和科技进步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年到2012年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科研投入对当期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将科研投入滞后一期变量和滞后二期变量引入模型,发现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延续逐渐减弱;将经济增长质量滞后一期变量引入模型,进行动态面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仍然显著。因此,增加科研投入可以有效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84年—2004年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中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检验发现中国经济和中国对日本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协整关系,中国经济增长和中日贸易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中日两国贸易的开展,而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双向直接投资及其交互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二者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显著为正。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双向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中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小于西部地区,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其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则大于西部地区。此外,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投资水平、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创新、出口贸易、资源禀赋和政府支出也都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高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本文采用2005~2010年中国31个省分规模和所有制的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其中,技术溢出是外资银行促使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下降的主要机制,市场竞争和制度溢出等机制的作用并不明显。同时,由于外资银行在当前阶段主要关注和维系的客户是大型国企,使得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受益者是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从中的获益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资源禀赋、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1993~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控制劳动、资本、对外开放、人力资本等因素后,实证检验了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资源诅咒"命题在我国省际层面显著成立,摆脱"资源陷阱"依然是我国资源丰裕地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2)与资源生产不同的是,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消费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资源消费诅咒"并不成立;(3)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但"资源生产诅咒"和"资源消费福音"命题并不矛盾,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是导致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作为中国政府治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会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以中国2007-2017年上市企业数据为基础,分析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研究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越高,越会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造成减益效果,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越高,会驱动企业"加杠杆",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同时会降低专项研发投入并增加非专项性的实物资本投资,这都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特别地,政府(行为)激励对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企业创新的效果和路径都有显著影响:在"为增长而竞争"的政治激励、财政不平衡和"五年规划"考核期的状态下,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负面冲击更加明显;尽管"层层加码"现象强化了经济增长目标管理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效果,但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入新时代,这种行为策略出现了一定转变,并降低了经济增长目标管理的负面冲击.研究可以为理解中国政府经济管理行为提供重要线索,并为政府制度优化和经济增长提供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7.
研究税收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在于税收分权指标的选择。通过构建一个"地方税收收入自给率"指标来衡量税收分权的程度,并对中国2006~2012年税收分权实践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税收分权程度不断下降,中央税收集权趋势明显;地方税收收入自主率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从货币工资增长与"效率空心化"的联合视角来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利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生产率不断空心化背景下"工资-效率"增长的结构性缺口在中国复合型通货膨胀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工资-效率"增长缺口不仅在微观上使得中国制造成本越来越昂贵,而且在宏观上容易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的通货膨胀。该缺口在2008-2015年的影响显著强于2000-2007年,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显著强于中部地区,表明"工资-效率"增长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既存在明显的时期维度差异,也存在显著的空间地理差异,它与其他影响因素一道成为中国复合型通货膨胀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机制和效应,从一般均衡理论模型角度出发分析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影响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以及经济增长地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金融危机之前为正外部性,金融危机之后具有负外部性。另一方面,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有助于毗邻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提升。长期来看产业集聚对于经济增长溢出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毗邻地区的经济增长溢出也有正的外部性;短期来看,金融危机之前间接效应损失大于直接效应损失,而金融危机之后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周芳 《西部金融》2007,(4):37-38
2006年12月1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这将对我国银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近年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状况及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银行业在这种形势和影响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近年来最新发展起来的面板单位根及面板协整时间序列方法,对我国银行业经营效率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样本基于我国14家商业银行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内资银行盈利效率、运营成本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存在"互补"关系,收入效率和经营稳健性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最后,本文对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做了简要说明,并指出该结论对于政策制定的重要含义。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间业务既是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加入WTO后,中间业务以其高收益、低风险的特点成为国外商业银行拓展其在华业务的重点: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文章比较了中、外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的差距,分析了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和促进中间业务发展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入世(WTO)以来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态势,提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借鉴国外同行的分析方法,对追随客户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的检验表明:出口、进出口总量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存在正向影响,而进口的影响则为负.从政策层面上看,外资银行进入原因的复杂性蕴含着诸多机遇与挑战,而核心则是协调对外贸易政策、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和金融管制等多种政策工具与手段.  相似文献   

15.
引入战略投资者与我国商业银行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海外上市几乎成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经之路,但这种改革模式正引起广泛争议。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进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外资金融机构对中资银行进行股权投资,也有其种种动因。国有银行把部分股权卖给外资战略投资者,其究竟算不算“贱卖”,最终还得通过市场实践才能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银行业的结构、行为与市场绩效进行分析 ,认为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 ,国有产权占绝对垄断地位。国有银行的垄断来自传统惯性、行业进入管制与较高的退出壁垒。从行业集中度指标判断 ,我国银行业现存的产业化进程迟滞、行业规模不经济、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等因素制约着整个银行业市场绩效的提高。一旦政策性进入壁垒放开 ,高效的进入者将对原行业成员构成强有力的竞争威胁。同时 ,法律规制不力、信用低下、信息不对称、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制度框架 ,导致银行业市场竞争不足、市场行为异化。要解决上述诸多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盈利能力之间联系的理论假设,采用我国商业银行2004—2009年的数据,对36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资产收益率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对其提升盈利能力起到了正的显著作用。同时,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市场竞争程度对其盈利能力均有着显著的作用。经过样本细分,外资银行参股、不良贷款率等对于已上市及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有着较好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解除金融领域的壁垒,向世界全面开放金融市场步伐的加快,作为金融市场主角的商业银行面临空前的挑战。保有同时不断扩大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份额,是中国的商业银行提高自身实力的最有效手段。可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是巨大的,必须要有有效监管市场的安全。本文通过比较中外商业银行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上的差异,分析其会计监管的现实选择和未来走向,以期提高我国会计监管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4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2014年度数据建立非平衡面板进行OLS回归检验,研究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效应,并从股权结构和区域差异视角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1)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款利率市场化能够对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形成"倒逼机制";(2)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有控股城商行的创新能力高于民营控股的城商行,同时存在境外投资者持股的城商行创新能力高于没有外资持股的城商行;(3)较东部地区来说,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创新能力的"倒逼"激励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问卷调查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岭回归法分析发现,影响客户评价银行服务质量及未来选择外资银行的最主要因素是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个人素质、技能和业务处理水平等。各商业银行应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