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中资金问题非常重要.金融特有的动员和引导资源配置功能对城市转型和接续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以铜川为例,分析了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过程中,中国政府急需在某一地域有所创新突破。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众多,而且又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教育科研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很高,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良好的条件。通过解析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面临的问题,阐述了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中央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和地方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持社会稳定、解决劳动力就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产业转型理论、转型的时机选择、产业结构调整与接续产业选择的分析,提出延安市产业转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群体中一类特殊的城市。部分资源濒临枯竭的城市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这些矛盾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特殊的课题。文章以甘肃省白银市为案例,期待探索出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这类城市乃至为资源型城市群体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产业升级是实现区域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环境治理与产业升级的机理关系对京津冀资源环境现状、创新能力以及产业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京津冀产业升级需要由自我循环模式向区域一体化模式转变,北京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脑向研发和销售两极发展,天津作为区域的神经系统加强研转产的产业接合,河北作为区域发展的躯干加强与其他区域和下游产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资源开发是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主线,但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长期过度的开发,西部资源型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因此,发展接续产业,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下,资源型城市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策略创新,基本策略包括: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多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再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结构转型,作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区域和空间载体,我国城市发展所积累的一系列问题,矛盾、冲突被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来,而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调整更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于是,长期被推崇的"中国模式"也受到了多方质疑.因此,可以说,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型城市经济,通过新一代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及其市场竞争优势的培育,让城市成为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推动都市经济圈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主体资源的逐渐枯竭,西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迫在眉睫,但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基础薄弱、区域创新能力较弱以及社会民生问题等严重阻碍着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模式,应科学规划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有关法规体系和专门的组织机构,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来投资,重视就业并加强职业培训,制定优惠政策以扶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路径包括产业转型、企业转型、政府转型和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是中国资源型城市比较集中的地区,随着资源开采的加剧,资源型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威胁.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更离不开以政府为主导的财税政策在内的政策体系的支撑.而现行财税政策在财政补偿、支持接续产业发展、财政转移支付以及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方面存在问题.不利于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议通过建立政府支持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以及优化企业所得税、改革资源税、给予东北资源型城市增值税政策优惠、在东北试点率先开征社会保障税等措施,以支持东北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东北全面振兴的难点与重点之一。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也提出许多需要解释的问题。本文对资源型城市创业难、资源型企业难以变革、资源型企业主导的城市产业转型成功率不高、资源型城市不会做产业链这四个问题进行解析,进而提出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难题破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产业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法制模式创新。资源型产业发展法制创新模式由产业发展战略、资源消耗和消费制度、资源型产业管理规范、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机制、资源型产业和环境协调机制等密切相关的核心要素构成。资源型产业发展法制创新模式最本质的特征包括不以牺牲珍贵的资源以及环境为代价,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工业化过程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株洲市资源型产业发展法制模式创新,应完善产权结构,强化资源型产业发展基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提升资源型产业创新能力;采取多维并重的法制措施,为资源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大多受制于城市可使用的自然资源,后期发展动力不足、依赖性强。随着资源型城市的资源逐渐枯竭,自然景观的各种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转型是资源型城市迟早要面临的问题。旅游业则因其产业带动能力强、就业覆盖面广等优势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选择,本文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旅游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能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全球性经济危机给长株潭“两型产业”构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应以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为目标大力提升现有产业、以克服经济危机的举措和危机所催生的机遇为契机大力发展“两型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为重点大力实施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工程、以企业进园区、园区做集群为平台着力发展园区式产业集群、以循环经济为抓手大力发展环境产业等措施加快“两型产业”的构建步伐。  相似文献   

15.
发展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且差异巨大,经济转型的目标、方式和途径也必然有所差别。以我国107座地级资源型城市为样本,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服务业2005—2015年的发展态势进行比较分析,结论表明:资源型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符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但滞后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进程;不同类别的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各城市的特征与其区域分布、城市类型、经济增速和工业化阶段有关,尤其受到所处工业化阶段的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服务业,不应单纯提升服务业占比和片面追求服务业高端化,而应与其所处工业化阶段相适应,并充分利用资源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经济结构畸形和缺乏后续产业等一系列问题。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必须走新工业化道路,用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思想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资源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建设地区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合作;在发展过程中走产业集群和外向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产业是山西省新的支柱产业之一。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山西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旅游城市和新农村的建设,在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共同繁荣中拉动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能源资源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萎缩、社会经济滑坡、失业率上升的问题,导致社会矛盾累积,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资源型城市必须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调整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以产业转型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早已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长时间掠夺式的开发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资源型城市曾经是全中国的经济命脉,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一味不计后果地索取,终究使得资源日渐枯竭,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但环境治理却频频陷入困境,在环境行政执法中涌现出不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可促进这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前,东北地区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前后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对此,成长型资源城市可在延长优势资源产业链的同时带动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成熟型资源城市应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带动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衰退型资源城市可摒弃传统产业,形成以装备制造和以绿色食品为主的产业结构;再生型资源城市可基于石化、钢铁等传统资源产业,向资源精深加工、装备制造及新材料等多种产业并存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