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并非仲裁制度中的纯理论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的仲裁管辖权和仲裁裁决的承认及执行等重大权利和经济利益。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在此问题上趋向于扩大可仲裁事项的范围。而我国有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在可仲裁事项范围方面却过于狭窄,因此亟待扩大。  相似文献   

2.
刘金玲 《大众商务》2010,(2):237-23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实施以及我国对于一系列国际条约的加入,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在我国呈现出强盛的发展趋势。但纵观世界立法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仲裁管辖权、仲裁协议的生效以及仲裁中的程序等问题的规定,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本文根据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近五年来的发展,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金玲 《大众商务》2010,(4):237-23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实施以及我国对于一系列国际条约的加入,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在我国呈现出强盛的发展趋势。但纵观世界立法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仲裁管辖权、仲裁协议的生效以及仲裁中的程序等问题的规定,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本文根据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近五年来的发展,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涉外民事诉讼中,协议管辖对于维护当事人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及缓和法院管辖权冲突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立法中有关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的规定本身存在不足之处,这成为有效发挥协议管辖作用的掣肘。因此,通过对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在立法、形式与内容、限制条件等方面的讨论,进一步完善我国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5.
投资条约仲裁是以国际商事仲裁为模板建立的,其不仅在具体规则中体现了"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特性,同时其实践中无不体现"国际商事仲裁"的价值取向。投资条约仲裁在争端主体、争议事项、仲裁庭管辖权之基础等多方面存在特殊性。为避免投资条约仲裁与国际商事仲裁"秘密性"等原则相冲突,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开始了改革投资条约仲裁的努力,这些努力可以视为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协议管辖是解决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冲突的较好方式。承认协议管辖,有利于保证法律适用结果的可预见性,从而有利于保护国际经济交易的安全,是国际民商事关系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协议管辖有助于实现诉讼的公正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之间达成的旨在通过仲裁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契约或协议。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中心问题是解决仲裁协议的有效性问题。本文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其准据法的具体方法,结合国内外商事仲裁的实践,遵循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提出自己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制度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事业不断完善和成熟,现正逐步朝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但在此进程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法律因素的影响,即《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对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要求较为严格,可仲裁的争议事项范围过于狭窄,对仲裁协议要求书面形式受到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对此亟待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私治自治”是国际私法的精神纽带,它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最显著的体现就是仲裁协议构成了国家豁免权的放弃,现行有关的国际条约,欧美国家的一些地区间协议和某些国家的国内豁免权法,都把仲裁协议视为默示放弃主权豁免。  相似文献   

10.
从对仲裁法意义上的国际、商事的属性分析入手,通过对两大法系的比较,简要论述了在国际商事仲裁活动中进行法院干预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的支持与协助、监督与审查进行了探讨。并认为,我国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干预,应朝着支持协助为主、必要监督和审查为辅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民社会民商事交往的日益增多,仲裁的优越性日益体现。而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是整个仲裁的基础,其有效要件又是重中之重。通过对仲裁协议本质属性的分析,确定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及其是否有效的认定机构,并从效力角度对仲裁协议进行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内容瑕疵的有效仲裁协议的补救。  相似文献   

12.
仲裁是劳动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之一。通过对劳动争议仲裁组织、仲裁管辖权制度以及仲裁回避制度的问题分析,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对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调解协议书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效力,成为调解程序不具有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将调解协议书置换为可以强制执行的仲裁调解书,表面上看解决了调解协议书的效力缺陷问题,但其合法性和合理性都有欠缺。实现劳动争议处理"着重调解"的关键并不是简单地给调解协议书换个身份,而是还调解协议书本来的合同面貌,规范基层调解组织,加强社会的信用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仲裁制度一直是中国法学界边缘化的研究课题,尽管也有一些或系统或零散的著述,但大都从纯理论的角度研究,很少有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成果。因此,认真剖析中国仲裁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尤其是剖析地方仲裁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切实可行的仲裁业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仲裁协议效力要件规则应当适当。我国仲裁法制体系中关于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的能力、客体可仲裁性及仲裁协议应具备的必要内容方面的效力要件规则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仲裁法》中相关条文的方式予以解决。此外,我国关于仲裁协议形式要件、必须符合强制性法律及意思表示应当真实方面的法律规则也有一定的缺陷,因而同样有必要在修订《仲裁法》时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利用ICSID国际仲裁机制,从立法上,可将我国能作为ICSID当事人的机关规定为"中央人民政府及经其同意的其他政府机构";在ICSID仲裁的争议范围上,应将除有关我国法律有效性的争议和中国法律解释的争议和国有化合法性争议外,其他争议均可考虑同意ICSID仲裁解决;在协议仲裁要件上,我国除在有关的国际条约中约定ICSID仲裁条款外,还可在与外国私人投资者的投资协议中约定ICSID仲裁条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际投资仲裁中出现的东道国反请求案件,实际上反映了ISDS机制中存在偏向投资者与争议双方利益失衡问题。东道国在投资仲裁中的反请求权,不仅体现了程序公平与利益平衡原则,也起到制约投资者滥诉行为的作用。实践中,仲裁庭对反请求管辖权及可受理性的判断认定过于严苛,使东道国反请求难以得到支持。对反请求的管辖权与可受理性问题,仲裁庭也面临反请求规则的适用标准如何确定以及ICSID公约与投资条约的适用关系如何处理的难题。同时,合同反请求与条约本请求的关系与影响,也是有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反请求规则适用问题是从公约标准、条约规定、东道国法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分析,以确定三者的适用关系。其中涉及的核心问题,一是如何确定反请求管辖中的"双方同意"与"关联性"要求,二是事实关联性与法律关联性的关系分析。在关联性要求方面,反请求可能因不符法律关联性要求而被驳回,除非东道国能证明其所依据国内法规定与投资条约内容有实质关联。投资合同义务与投资条约义务之间关系足以构成反请求的事实关联性,而法律关联性应当结合事实关联性加以判断而非独立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8.
商事仲裁具有准司法性和契约性,商事仲裁员刑事责任只能由准司法性因素决定。许多国家实行仲裁员法律责任有限豁免绝不意味着刑事责任的豁免,少数国家立法明文规定仲裁员承担类似法官、公务员刑事责任。过分强调仲裁契约性是引发各种仲裁员刑事责任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时间证明这一应对类似司法腐败的制度安排并未产生实质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劳动仲裁时效的立法及法律解释存在不同的提法,导致对劳动仲裁时效的理解较为混乱,从而影响劳动争议案件的解决。本文认为,完善劳动仲裁时效制度应考虑设立时效制度的意义、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劳动争议解决体制等因素。建议劳动仲裁时效制度沿用民法的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